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可控的水热生长方法和钴铁碳酸根氢氧根水合物的焙烧在泡沫铁上制备了CoFe2O4纳米阵列催化剂。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表征了CoFe2O4纳米阵列的晶相,结构和组成。制备的催化剂被用于费托合成性能研究。CoFe2O4纳米阵列催化剂在5L/(g·h)的空速下具有69%的转化率,并且其性能优于粉体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利用化学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通过两步法成功制备出含有尖晶石钴铁氧体和氧化铜的复合催化剂CoFe2O4/CuO,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对制备出的CoFe2O4/CuO进行表征,探究不同高级氧化体系对磺胺甲恶唑(SMX)去除能力,考察过氧乙酸(PAA)浓度、催化剂投加量、水体中常见干扰物质(Cl-,HCO-3,SO42-,HA)和不同自由基捕获剂对SMX去除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CoFe2O4/CuO同时具有CoFe2O4与CuO的特征,对比单独CoFe2O4与CuO,CoFe2O4/CuO对PAA展现出极高的活化性能,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催化剂投加量=20mg·L-1,c(PAA)=200μ...  相似文献   

3.
以二元金属氧化物CoFe2O4为研究对象,通过次序模板法制备了CoFe2O4中空多壳层结构(HoMS)材料;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壳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双壳层-核CoFe2O4中空球具有最高的放电比容量(1354.4 mA·h/g)、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其独特的结构优势和最优的空腔体积占有率使其在多次循环过程中能始终保持结构和电化学性质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艾伦弘  蒋静  唐娟 《应用化学》2010,27(6):710-715
通过低温回流法制备了具有磁分离响应的活性碳(AC)与CoFe2O4的复合物AC/CoFe2O4(MAC)。采用批式吸附实验法对MAC吸附溶液中偶氮染料亚甲基蓝(MB)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及吸附平衡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溶液初始pH值对MAC吸附MB的影响。结果表明,MAC吸附MB的过程很快,20 min几乎达到平衡。MAC吸附MB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等温吸附过程服从Langmuir方程,MAC对MB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20.48 mg/g。在较低pH值时,MB吸附量较小。随着pH值的升高,MAC对MB的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Fe3O4@SiO2纳米复合材料,在Fe3O4@SiO2表面负载银纳米离子,制备了一种新型的Fe3O4@SiO2@Ag复合材料,并采用玻碳电极(GCE)构建Fe3O4@SiO2@Ag/GCE传感器,对土霉素(OTC)进行定量检测。优化了电解质溶液的种类和pH,Fe3O4@SiO2@Ag用量以及富集时间和富集电位等实验条件。在最佳条件下,OTC浓度(c)与峰电流(Ip)在0.01~12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0.9307c-0.0033,线性相关系数R2=0.9986,检出限为8.2 nmol/L。该传感器对牛奶中OTC的检测结果与国标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采用胶晶模板法制备出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纳米CoFe2O4。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N2吸附-脱附对样品的晶型和形貌结构等进行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比研究多孔纳米CoFe2O4和球形纳米CoFe2O4对高氯酸铵(AP)的热分解性能的影响,并考察这两种催化剂对AP催化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制备出的多孔纳米CoFe2O4样品具有典型的尖晶石结构,孔径约200 nm;比表面积明显高于40 nm球形CoFe2O4,达到55.646 m2·g-1。DSC测试结果表明:多孔纳米CoFe2O4的加入促进了AP的热分解,最高使AP的高温分解峰温降低91.46℃,能量释放最高达1120.88 J·g-1,是纯AP分解放热量的2.3倍;多孔纳米CoFe2O4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能提高催化反应的接触面积,使AP的高温分解峰温度更低,反应活化能较小,从而表现出比球形纳米CoFe2O4更高的催化活性。此外,对多孔纳米CoFe2O4催化AP的热分解机理进行初步探索,纳米多孔催化剂对气态中间产物的作用促进了AP的热分解。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Ga2O4纳米材料,并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WS2/CuGa2O4复合材料。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物相组成、表面形貌以及元素价态的分析。研究了WS2的复合量对CuGa2O4材料检测乙醇气体敏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WS2与CuGa2O4质量比为1%时,该复合材料制备的传感器在室温下对100μL·L-1乙醇气体表现出345.3的灵敏度,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84和69 s,且最低检测限为0.1μL·L-1。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共沉淀分解法制备的ZnCo2O4纳米粒子的光学和可见光催化性能,并对其晶体结构和微观结构用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透射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粒子为纯相的ZnCO2O4,平均粒径约为10-20 n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估计出ZnCo2O4纳米粒子的能带隙为3.39和2.09 eV.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纳米粒子表现出降解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活性.ZnCo2O4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可以归结为紫外和可见光下纳米粒子吸收光子(能量大于能带隙)的能力,以及它们的纳米尺寸,基于实验结果,本文提出了ZnCO2O4可能的能带结构.  相似文献   

9.
李海芳  杨红云  张英  王培龙  林金明 《色谱》2014,32(4):413-418
通过化学键合的方法制备单壁碳纳米管包覆的四氧化三铁(Fe3O4/CNTs)磁性复合纳米粒子。首先用水热法合成磁性Fe3O4纳米粒子,并进行硅烷氨基化处理,羧基化的单壁碳纳米管通过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交联剂反应修饰到Fe3O4纳米颗粒表面。合成的Fe3O4/CNTs复合纳米粒子具有很高的磁响应度和很好的分散能力,是一种很好的分散固相萃取剂。本研究将合成的Fe3O4/CNTs纳米粒子用于分散固相微萃取富集牛奶中的香精添加剂,并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联用,实现了香兰素和乙基香兰素的快速高效富集和高灵敏度检测,两者的检出限达10 μg/L,回收率大于92%。本研究表明,合成的Fe3O4/CNTs磁性复合粒子是一种很好的奶制品中香兰素添加剂的样品前处理富集材料。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磁性AgI-BiOI/CoFe2O4复合材料光催化剂,考察了荧光灯辐照下光催化剂脱除模拟烟气中单质汞(Hg0)的性能,研究了实验参数对脱汞性能的影响及反应产物。结果表明,AgI-BiOI/CoFe2O4光催化剂的热稳定性较差,当煅烧温度超过400 ℃时该光催化剂的化学成分会发生变化;随着催化剂用量、反应溶液pH值、反应溶液温度和烟气中O2浓度的增加,脱汞效率先增加后不变或下降;反应溶液中存在的CO32-和SO42-对脱汞效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通入SO2时,脱汞效率急剧下降;而NO对脱汞效率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小。反应产物分析表明,SO2、NO和Hg0的最终氧化产物分别是SO42-、NO3-和Hg2+  相似文献   

11.
采用Fe2+以及Cu2+与壳聚糖形成的双金属络合物作为前驱体溶液,一步成球后通过水热法制得Cu0-Fe3O4@壳聚糖微球。表征结果证明,Cu0以及Fe3O4均以纳米尺寸均匀镶嵌在壳聚糖微球中。当此壳聚糖微球投加量为0.5 g/L, H2O2投加量为40 mmol/L时,对初始浓度为20 mg/L的活性红73在60 min中内的脱色效率可达99%,且在pH 3.0~9.0范围内均能维持较高的效率。纳米Cu0在有氧条件下表面易形成Cu2O层,不仅能够活化H2O2产生·OH,还可提供电子加快Fe(Ⅲ)/Fe(Ⅱ)之间的循环,使类芬顿反应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变HAuCl4溶液的pH值和Au负载量,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Au/Co3O4催化剂,并采用AES、BET、XRD、SEM、XPS和H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其在有氧气氛中催化N2O分解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HAuCl4溶液pH值为9,Au负载量为0.29%。催化测试结果表明:虽然ZnCo2O4的催化活性优于Co3O4,但0.31%Au/ZnCo2O4的活性和稳定性低于0.29%Au/Co3O4。500℃、在含氧气氛中连续反应10 h, 两者均可完全分解N2O,但在含氧、含水气氛中0.29%Au/Co3O4和0.31%Au/ZnCo2O4上的N2O转化率分别为92%和63%。究其原因,发现Au/Co3O4中Au和Co组分间存在协同效应,而Au/ZnCo2O4中Au和Co组分间则没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Fe3O4@MIL-101(Fe)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以盐酸四环素(TC)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反应温度、H2O2浓度、Fe3O4@MIL-101(Fe)投加量和pH对TC降解的影响和在不同离子存在条件下对TC降解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Fe3O4@MIL-101(Fe)晶体结构完整、结晶度良好、并呈现典型的八面体结构;当TC初始浓度100 mg/L,反应温度40℃,H2O2浓度20 mmol/L,Fe3O4@MIL-101(Fe)投加量0.15 g/L,TC溶液初始pH5时,TC的降解率达到89.50%;5次循环实验后,Fe3O4@MIL-101(Fe)对TC的降解率仍达56.51%,具有...  相似文献   

14.
从Pd纳米粒子出发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Pd@SiO2纳米粒子,并将其负载于不同形貌Al2O3载体上,制备出具有良好CO催化氧化活性的催化剂。以纳米球形Al2O3为载体时,Pd@SiO2/Al2O3催化剂活性优于无核壳结构的Pd/Al2O3催化剂。将纳米Pd@SiO2负载到球形和菱形Al2O3上,制备出Pd@SiO2/Al2O3催化剂。结果表明: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Al2O3载体(球形)有利于Pd@SiO2的分散,且SiO2层可以抑制Pd粒子的团聚,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催化活性。而较小比表面积的载体(菱形)上出现了Pd@SiO2的团聚,表现出较低的CO氧化活性,但在降低负载量后,CO氧化活性明显提高。该结果为推动新型热稳定、高效纳米三效催化剂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TiO2纳米纤维为基质,硝酸铋为铋源,KOH为矿化剂,成功制备了多异质结Bi2Ti2O7/TiO2/Bi4Ti3O12复合纳米纤维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一系列表征,对其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光学性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iO2纳米纤维的介入,将Ⅰ型异质结Bi2Ti2O7/Bi4Ti3O12分离为2个Ⅱ型异质结Bi2Ti2O7/TiO2和Bi4Ti3O12/TiO2。Bi2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构建了以城市污泥基氧化石墨烯(GO)为模拟酶的比色传感器用于定量检测H2O2。以城市污泥为基质利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利用GO具有过氧化物模拟酶的特性,能够催化H2O2与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的显色反应定量检测H2O2。结果显示,在最佳检测条件HAc-NaAc缓冲溶液pH 4.8、TMB溶液浓度30 mmol·L-1和城市污泥基GO浓度460μg·mL-1时,H2O2浓度在0.1~2μmol·L-1和10~150μmol·L-1范围内,与体系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01μmol·L-1。此方法对实际水样中H2O2含量进行检测,回收率在99%~103.77%之间。研究表明,城市污泥基GO具有与传统G...  相似文献   

17.
Fe3O4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磁学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药、催化剂、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磁性Fe3O4纳米粒子易团聚、在潮湿的空气中易氧化,制约了Fe3O4纳米粒子的深度应用。本文结合课题组在磁性Fe3O4纳米粒子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磁性Fe3O4纳米粒子的功能化修饰,并讨论了磁性Fe3O4复合纳米材料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制备磁性金属有机骨架Fe3O4@ZIF-8作为磁性吸附剂,与HPLC-MS/MS联用,建立了磁性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磺胺类抗生素残留的分析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对Fe3O4@ZIF-8进行表面形貌、结构和磁强度的表征。结果显示,ZIF-8附着于磁性粒子Fe3O4表面,可以满足磁性固相萃取的要求。对磁性萃取剂用量、吸附时间、样品pH、洗脱时间、洗脱剂种类和pH等萃取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50μg/L,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71;目标物的检出限为0.06~0.71μg/L,定量限为0.20~2.37μg/L。3个加标水平下得到的加标回收率为78.5%~9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5%~8.9%。  相似文献   

19.
利用溶剂热法和种子生长法分别合成Fe3O4磁性纳米粒子和Au@Ag核壳纳米粒子, 利用静电吸附方法成功将聚乙酰亚胺(PEI)修饰到Fe3O4表面并通过N-Ag共价键将Au@Ag核壳纳米粒子组装到Fe3O4表面, 制备Fe3O4/Au@Ag复合材料. 通过控制Au@Ag复合粒子的加入量, 来调节Fe3O4/Au@Ag复合材料的表面增强拉曼(SERS)活性. 以对巯基苯胺(p-ATP)为拉曼活性探针分子来考察该复合纳米材料的SERS性能, 检测限可以低至2×10-9 mol/L. 同时, 将该复合材料应用于农药分子福美双的检测, 检测限可以低至10-6 mol/L. 这种功能性复合材料既具有良好的SERS活性, 又具有Fe3O4磁性内核, 可以通过外加磁场实现对待测分子的分离、富集, 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曹向宇  李垒  陈灏 《化学学报》2010,68(15):1461-1466
采用改进的氧化沉淀法在羧甲基纤维素(CMC)体系中制备了以磁性纳米Fe3O4为核心, 外层包覆羧甲基纤维素的复合磁性纳米材料. 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Zeta电位和震动样品磁强计对复合纳米Fe3O4进行了表面形貌、结构和磁学的表征.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复合纳米Fe3O4对Cu2+的吸附性能, 探讨了溶液pH、反应时间和 Cu2+的初始浓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复合Fe3O4粒子为反尖晶石型, 平均粒径在40 nm左右, 羧甲基纤维素在Fe3O4粒子表面是化学吸附, 复合Fe3O4粒子的饱和磁化强度为36.74 emu/g, 在中性溶液中Cu2+的吸附量最高, 吸附平衡时间为1.5 h, 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吸附动力学数据, 吸附等温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 复合纳米Fe3O4对Cu2+的吸附机理主要为表面配位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