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合成了新试剂1 (5 萘酚 7 磺酸) 3 [4 (苯基偶氮)苯基] 三氮烯(NASA PAPT)。研究了在三乙醇铵介质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存在下,NASAPAPT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的显色反应。NASAPAPT与AS形成1∶3的紫红色络合物,络合物最大吸收位于58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6×104~1.14×104L·mol-1·cm-1。研究检测AS的新方法应用于废水分析,测定结果与经典分析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
将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滴涂在碳糊电极表面上,应用羧基化的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MWCNT-COOH/CPE)测定铋(Ⅲ)时,将试液在0.1mol.L-1盐酸溶液中在-500mV处预富集120s,使铋(Ⅲ)与1-(4-磺酸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SPAPT)生成络合物,然后在-500~500mV范围内扫描,使络合物中的铋(Ⅲ)从电极上溶出,实现了铋离子的溶出伏安法测定。在-32mV处可得铋离子的氧化峰电位,其峰电流值与铋(Ⅲ)浓度在1.0×10-9~4.0×10-7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3.0×10-10 mol.L-1。  相似文献   

3.
试验合成了一种荧光试剂对-氨-苯基卟啉(TAPP),该试剂与钴(Ⅱ)离子和镍(Ⅱ)离子反应发生荧光淬灭,据此试验了以其为探针测定痕量钴(Ⅱ)和镍(Ⅱ)的荧光分光光度法。在pH7.2的Tris-盐酸缓冲介质中,在一定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通过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溶液在激发波长392 nm和发射波长516 nm处的发射荧光强度F_s及F_0,计算得反应液荧光强度减弱程度△F,其结果表明:△F与钴(Ⅱ)和镍(Ⅱ)的浓度均在2.0×10~(-7)~1.0×10~(-5)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分别为2.0×10~(-8)mol·L~(-1)和4.0×10~(-8)mol·L~(-1)。此方法用于自然水体和污水中钴(Ⅱ)和镍(Ⅱ)的测定,回收率分别在97.0%~108.5%和97.0%~106.5%之间。  相似文献   

4.
合成并鉴定了一种新的三氮烯试剂1-(4-安替比林-)3-(2,4,6-三溴苯基)-三氮烯(ABPT),研究了该试剂与镍(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在pH 10.0的硼砂-氢氧化钠介质中,在Triton X-100存在下,ABPT与镍(Ⅱ)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15nm,表观摩尔吸光率为2.1×105L.mol-1.cm-1。镍(Ⅱ)质量浓度在20.0~400μg.L-1之间呈线性,检出限(3s/k)为8μg.L-1,方法用于生活垃圾、水样品中痕量镍(Ⅱ)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测定结果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5%,回收率在102.5%~105.0%之间。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新型荧光试剂3-对甲苯基-5-(2′-胂酸基苯偶氮)罗丹宁(TAPAR)的荧光性质,发现在pH 5.0~6.2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痕量铋(Ⅲ)形成的螯合物,可使试剂的荧光强度大大减弱,其荧光猝灭值与铋(Ⅲ)的含量在0~0.02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荧光光谱法测定痕量铋(Ⅲ)的新方法。本法的检出限为1.6×10-9g.mL-1,可用于人发及水样中的痕量铋(Ⅲ)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新试剂4,4'-二[3-(4-苯基-2-噻唑基)三氮烯基]联苯(BPTTBP)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NaOH碱性介质中,试剂BPTTBP分别与CPB和CTMAB形成紫色离子缔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07 nm.试剂BPTTBP与CPB和CTMAB的缔合比均为1:1,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46×10 4 L·mol-1·cm-1和1.82×10 4 L·mol-1·cm-1,CPB和CTMAB含量在0~1.0×10-5 mol·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直接用于废水中微量CPB和CTMAB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将具有荧光特性的杂环8-氨基喹啉和吡啶类试剂结合,并引入三氮烯结构,合成了新型荧光试剂1-(8-喹啉)-3-(3,5-二溴-2-吡啶)-三氮烯(QBPyT)。其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证实。研究结果表明,在pH 9.5硼酸-氢氧化钠缓冲溶液的介质存在下,该试剂在λex/λem=248nm/496nm处产生强荧光,并且能与铅(Ⅱ)形成配合物从而使荧光增强。据此建立了三氮烯测定铅(Ⅱ)的新型荧光分析法。铅的浓度在5.0×10-7~1.2×10-5 mol.L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9.5×10-8 mol.L。将其应用于水样中铅(Ⅱ)的测定,测得回收率在92.6%~94.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小于3.5%。  相似文献   

8.
2,3,7-三羟基-9-(3,4-二羟基)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型苯基荧光酮类显色试剂2,3,7-三羟基-9-(3,4-二羟基)苯基荧光酮(3,4-DHPF)与锌离子显色反应的条件及应用. 结果表明, 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存在下, 在pH 8.2的Na2HPO4-KH2PO4缓冲溶液中, 锌与3,4-DHPF形成1∶1的红色络合物, 所形成的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值位于560 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3×105 L·mol-1·cm-1;红色络合物至少稳定8 h以上, 锌含量在0~1.40 μg/5 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拟定方法已用于茶叶中微量锌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用差示扫描量热、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等方法对自制双(4-羧苯基)苯基氧化膦(BCPPO)进行定性分析.其结构和纯度经确认后,紫外光谱扫描发现:BCPPO的吡啶溶液在302 nm波长处有稳定吸收,在6.0×10-5~3.6×10-3mol·L-1之间,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BCPPO进行定量分析时,相对标准偏差(n=5)在0.14%~0.25%之间,可有效避免反应副产物苯甲酸对测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新型荧光试剂3-(4′-碘基苯基)-5-(2′-羧基苯偶氮)若丹宁的荧光性能。实验发现,在pH 5.2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痕量铝(Ⅲ)对H2O2氧化3-(4′-碘基苯基)-5-(2′-羧基苯偶氮)若丹宁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痕量铝(Ⅲ)的新方法。本法检出限为6.46×10-9g.mL-1,线性范围为0~0.015μg.mL-1。方法用于发酵粉和沸水中铝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纳米金/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修饰玻碳电极(Nano-Au/SDBS/GCE),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化学方法进行表征。研究了对乙酰氨基酚在Nano-Au/SDBS/GCE上的伏安行为,结果表明,对乙酰氨基酚由在裸玻碳电极上的不可逆氧化过程变为准可逆过程,氧化峰峰电位由0.60 V负移至0.50 V,且在0.42 V处产生一个新的还原峰,表明nano-Au/SDBS膜能催化对乙酰氨基酚的电化学反应。在优化条件下,氧化峰峰电流与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在1.0×10-6mol/L~9.0×10-6mol.L–1和1.0×10-5~1.0×10-4mol.L–1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0×10-7mol.L–1(S/N=3)。  相似文献   

12.
以四-(4-甲氧基-3-磺酸基苯)卟啉(T(4-Mop)PS4)为探针,通过T(4-Mop)PS4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测定BSA的电化学分析方法。T(4-Mop)PS4的峰电流变化(ΔIp)与BSA在2.0×10-6~1.0×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10-6mol.L-1;对5.0×10-6mol.L-1BSA平行测定8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0%,回收率为95%~104%。组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异白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等氨基酸对BSA的测定不产生干扰。采用紫外可见光度法、荧光光谱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T(4-Mop)PS4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测定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结合比。研究表明,T(4-Mop)PS4与BSA之间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结合,形成了1∶1的稳定复合物。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沙丁胺醇(SAL)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现场自组装膜与离子液体1-苄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nMIM]PF6)复合修饰碳糊电极(SDBS-[BnMIM]PF6/CPE)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和电化学动力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SDBS-[BnMIM]PF6/CPE对SAL的电化学氧化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CA)测得SAL在SDBS-[BnMIM]PF6/CPE上的电极反应过程动力学参数。用方波伏安法(SWV)测得SAL氧化峰电流(Ipa)与其浓度在9.0×10-5~1.0×10-3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08×10-6mol.L-1。运用该方法对市售吸入用沙丁胺醇溶液中SAL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在含有1.0mmol.L-1硝酸银、5.58×10-2 mol.L-1色氨酸的溶液中,于-0.8~1.8V(vs.Ag/AgCl)电位下,在玻碳电极表面电沉积一层银-色氨酸复合膜,制得银-色氨酸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Ag-TRY/GCE)。采用扫描电镜对电极表面的性能进行表征,循环伏安法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试验发现:在pH 6.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E)在修饰电极出现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氧化峰电位为0.306V,还原峰电位为0.368V,提出了用循环伏安法测定NE的方法。在试验条件下,氧化峰电流与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在3.4×10-7~8.3×10-6 mol.L-1和8.3×10-6~1.1×10-4 mol.L-1两段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4.3×10-8 mol.L-1。修饰电极用于药物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5.6%~99.4%之间。  相似文献   

15.
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的荧光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盐酸小檗碱(BER)在八元瓜环水溶液中的荧光光谱行为。八元瓜环与BER发生超分子相互作用后,使溶液中BER的荧光强度增加,且BER的浓度在1.90×10-8~1.00×10-5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 1),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BER含量的荧光新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90×10-8mol.L-1,且不需对样品进行分离提纯,可直接在水溶液中简单准确地测定BER的含量,避免了有机溶剂和萃取剂的使用,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等特点。该法对片剂、血清和尿样中BER含量的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较一致。  相似文献   

16.
[LCu]2b iPy/GC电极对L-半胱氨酸(L-Cys)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催化电流(Ipa)与L-Cys浓度(C)在1×10-3到300 m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6,检出下限达5×10-7mol.L-1.  相似文献   

17.
杯芳烃膜电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吸附法将 C-十一烷基间苯二酚杯 [4]芳烃固定在玻碳电极上制成杯芳烃膜电极 ,对DL-去甲肾上腺素、尿酸、DL-酪氨酸、邻苯二酚进行了测定 ,该电极对 DL-去甲肾上腺素和邻苯二酚具有良好的响应 ,其线性范围分别为 4.0× 1 0 -5~ 8.0× 1 0 -4 和 2 .0× 1 0 -4 ~ 2 .0× 1 0 -3mol·L-1,检测下限分别为 1 .2 5× 1 0 -5和 1 .0× 1 0 -5mol· L-1,对尿酸、DL -酪氨酸没有响应 ,试验发现杯芳烃膜电极不但具有选择性 ,而且有较快的响应速度、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盐酸柔红霉素在银盘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6.5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盐酸柔红霉素有一灵敏的还原峰,峰电位Ep-0.64V(vs.SCE),缓冲液加入BSA后盐酸柔红霉素的还原峰峰电流下降,据此建立了BSA的电化学测定方法.在优化条件下,峰电流与BSA浓度于1.0×10-8~1.0×10-4mol·L-1(r=0.9965)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9mol·L-1.同时还测定了盐酸柔红霉素与BSA的结合比和结合常数.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在pH 8.0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介质中,血红蛋白对过氧化氢氧化对甲酚反应具有强的催化作用,汞(Ⅱ)对上述指示反应具有灵敏的抑制作用,从而提出了抑制荧光光谱法测定模拟废水中汞含量的方法。优化的试验条件如下:①血红蛋白的浓度为2.00×10-7 mol·L-1;②对甲酚的浓度为1.60×10-3 mol·L-1;③过氧化氢的浓度为1.11×10-3 mol·L-1;④反应时间为80min。在激发波长318nm、发射波长405nm处,反应体系的ΔF(即F0与F值之差)与汞(Ⅱ)的浓度在2.00×10-8~1.00×10-5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用于模拟废水的分析,测得加标回收率在94.0%~1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8)在2.5%~3.3%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