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康定鼠尾草花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康定鼠尾草花挥发油中鉴定出89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量的95%以上,其中主要成分是二苯胺(21.528%)、芳樟醇(9.873%)、2-丙酮基-3-蒈烯(7.533%)、1,3,3-三甲基-2-丁酮-环己二烯(5.088%)。本文通过对康定鼠尾草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为鼠尾草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邱琴  凌建亚  丁玉萍  常宏文  王江  刘廷礼 《色谱》2005,23(6):646-650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与水蒸气蒸馏法(SD)从荆芥穗中提取挥发油。采用SE-54毛细管柱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色谱条件:SE-54毛细管柱 (30 m×0.25 mm i.d.,0.25 μm),柱温50 ℃(3 min)5 ℃/min180 ℃(2 min)10 ℃/min260 ℃(50 min);分流进样,分流比1∶50;进样口温度280 ℃。在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4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长叶薄荷酮、薄荷酮、亚油酸氯化物等;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长叶薄荷酮、薄荷酮、柠檬烯等。超临界法较水蒸气法更加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3.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艾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和鉴定挥发油成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分离出76个组分,鉴定出59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总挥发油组分峰面积的94.3%。贵州遵义产艾叶主要挥发油成分及其含量为1,8-桉叶油素(22.19%)、樟脑(10.39%)、绿花白千层醇(6.57%)、蒿醇(4.95%)、L-龙脑(4.88%)、α-松油烯(3.98%)、蒿酮(3.44%)、顺式桧烯水合物(3.36%)、4-松油醇(2.68%)、菊油环酮(2.51%)、β-崖柏酮(2.41%)、1-松油醇(2.32%)和丁香酚(2.26%)等。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从根中鉴定了31个成分,从叶中鉴定了22个成分。其中有16个共有成分。三叉耳蕨根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十六醛(11.24%)、正十六酸(9.07%)、十六烷(6.31%)和2,6,10,14-四甲基-十五烷(6.05%)。叶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9.85%)、(E)-4-(2,6,6-三甲基-2-环己-1-烯基)-3-丁烯-2-酮(9.32%)、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8.25%)和(E)-4-(2,6,6-三甲基-1-环己-1-烯基)-3-丁烯-2-酮(8.05%)。  相似文献   

5.
萃取淫羊藿挥发油的实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用正交实验法研究超临界萃取淫羊藿挥发性成分的条件;结果显示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 h。按对结果影响大小依次排列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在最佳条件下萃取挥发油,收率为2.7%;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淫羊藿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从中确认出43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其中主要成分为薄荷醇、1,2-二甲氧基-4-(2-丙烯基)-苯、5-(1-丙烯基)-1,3-苯并间二氧杂环戊烯、3,5-二甲氧基-甲苯、冰片、十五(碳)烷、1,2,3-三甲氧基-5-甲苯、外-葑醇、2,6,6-三甲基-2,4-环庚二烯-1-酮、2-莰酮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和鉴定莪术挥发油成分,用归一化测定其相对含量。共分离出64个组分,鉴定出57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总挥发油组分峰面积98.02%。主要挥发成分及其含量为β-榄香稀(18.73%)、β-榄烯酮(11.03%)、莪术二酮(8.47%)、γ-榄香稀(6.79%)。  相似文献   

7.
苦碟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东北地产苦碟子中挥发油成分进行系统分析,确定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阐述其生物活性提供依据.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结果鉴定出37种化合物.在这些化合物中,脂肪烷烃类占53.21%,酮、醛类占39.05%,烯、烯醇、烯酸类占4.94%,酯类占1.57%.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含量为33.98%.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HD)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了斑苦竹等7种竹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确定了7种竹叶挥发油中的主要香气成分。其中共有香气成分有8种,分别为苯甲醛、庚二烯醛、藏红花醛、大马士酮、α-紫罗兰酮、香叶基丙酮、β-紫罗兰酮和六氢法呢基丙酮。不同竹叶挥发油具有不同的香味,而且发现了某些高应用价值的化合物存在于竹叶挥发油中,如α-古巴烯、α-红没药醇、角鲨烯等,为以后进一步开发利用竹叶挥发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香叶蒿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鉴定出72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樟脑(33.136%),桉树脑(23.419%),6-甲基-2-乙烯基-1,3-庚二烯醛(8.414%),孟烯醇(3.819%),桥环萜烯酮(3.276%),莰烯(2.454%),1R-α-蒎烯(1.917%),去甲基丁香酚(1.550%),α-松油醇(1.449%),冰片(1.674%),β-香叶烯(1.165%),百里香酚(0.329%)等。研究表明紫花冷蒿挥发油主要为单萜及其氧化衍生物。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为挖掘其药用及食品香料工业的应用价值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建立西黄丸中挥发油成分乙酸辛酯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西黄丸的质控标准提供依据。方法:超临界CO2萃取西黄丸中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乙酸辛酯含量;研究压力、温度、时间和粒度因素对挥发油得率与乙酸辛酯含量的影响,并进行了化学计量学分析。采用GC-MS分析了适宜条件的挥发油的成分。综合考虑挥发油得率和乙酸辛酯含量双指标,确定的西黄丸挥发油萃取条件为:粉碎粒度为80目,萃取压力为25 MPa,温度为40℃,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挥发油得率达到7.76%,乙酸辛酯含量达到0.72 mg·g-1。通过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化学计量学分析可知,不同萃取条件对所提取的挥发油物质组分及其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GC-MS鉴定出的主要成分有(1S-endo)-2-甲基-3-亚甲基-2-(4-甲基-3--3-戊烯基)-二环[2.2.1庚烷、10α-羟基日本刺参萜、(±)-麝香酮、4-亚甲基-2,8,8-三甲基-2-乙烯基-双环[5.2.0]壬烷和2-甲基-4-(2,6,6-三甲基-1-环己烯-1-基)丁醛。结论:西黄丸挥发油成分适宜萃取条件,及建立的乙酸辛酯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为有效控制西黄丸质量,完善其质量标准及进一步的药效成分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樟林番荔枝种子挥发油的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樟林番荔枝果实种子中的挥发性物质,测定出其挥发油质量分数为13.3%;利用GC-MS方法分离确认出其中的9种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得出了9种脂肪酸在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其中9-十八烯酸占49.42%,十六酸占20.37%,十八酸占14.16%,9,2-十八二烯酸占13.59%;不饱和脂肪酸,占63.01%.该项研究给番荔枝果实的深入开发利用及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e volatile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wild Melissa officinalis L. obtained from the Kurdistan province of Iran were extracted by head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were analys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Of a total of 14 compounds in the oil, 12 (85.7%) were identified. The main components were as follows: (E)-citral (37.2%), neral (23.9%) and citronellal (20.3%). Som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the logarithm of calculated octanol-water partitioning coefficients (log?K (ow))(,) total biodegradation (TB (d) in mol?h(-1) and g?h(-1)), water solubility (S (w), mg?L(-1) at 25°C) and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50 (LC(50)), were calculated for compounds 1-14 from M. officinalis L.  相似文献   

13.
酸枣仁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用蒸馏-萃取法提取酸枣仁中挥发性物质,测得酸枣仁挥发油的含量为10.40%,用GC/MS法从酸枣果肉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38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酯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6.12%,其次为酸类化合物为7.65%,醇类化合物为3.43%,醚类化合物为2.16%,烷烃化合物为4.61%,其它类化合物仅占4.85%。共占酸枣仁中挥发油总量的98.82%。  相似文献   

14.
酸枣果肉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提取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报道了用蒸馏-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酸枣果肉中挥发性物质,测得两种方法提取的酸枣果肉挥发油含量分别为1.80%和2.30%。用GC/MS法从酸枣果肉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并确定出43种和28种化学成分,分别占酸枣果肉挥发油总检出量的95.62%和94.88%。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5.
酸枣果肉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用蒸馏-萃取法提取酸枣果肉中挥发性物质,测得酸枣果肉挥发油的含量为1.80%,用GC/MS法从酸枣果肉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43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酸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52.26%,酚类化合物为9.34%,酯类化合物为23.05%,醛类化合物为2.77%,醚类化合物为2.66%,烷烃化合物为1.89%,其它类化合物仅占3.77%。共占酸枣果肉中挥发油总量的95.62%。  相似文献   

16.
三岛柴胡种子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GC/MS技术对云南省文山县引种的日本三岛柴胡种子的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检出53个挥发油成分和28个脂肪酸成分,挥发油以4,4,5-三甲基-2-乙烯、2,2,4-三甲基-3-戊烯-1-醇、2,3-二甲基丁烯-3-二甲基戊烷为主;脂肪酸以十八碳烯酸,十八烷酸,壬二酸和辛二酸为主。从种子的正丁醇提取部分还分离出8个皂甙,其中3个鉴定为柴胡皂甙d,c和6″-O-乙酰基柴胡皂甙d。  相似文献   

17.
通过优化GC×GC的柱系统、温度程序和调制参数等色谱条件,建立了分析中药莪术挥发油组成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方法,实现了莪术挥发油的单个组分与族组分分析.采用所建立的GC×GC/TOFMS方法,鉴定出匹配度大于800的组分有249种,其中单萜18种,单萜含氧衍生物34种,倍半萜35种,倍半萜含氧衍生物37种,有69种组分的体积分数大于0.02%.  相似文献   

18.
GC-MS法测定大葱、细香葱、小葱中的挥发性物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葱是多年生草本百合科植物,有大葱、香葱、小葱、青葱等多个品种。葱类蔬菜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尤其是对痢疾杆菌以及皮肤真菌抑制作用强烈。葱能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和降低血脂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疗效,还可降胆固醇,减少血小板凝集,调节血糖,增加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血性,提高免疫力和抗癌。本试验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simultaneousdistillationandextraction,SDE)提取其中的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并初步确定了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和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姜黄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胡永狮  杜青云  汤秋华 《色谱》1998,16(6):528-52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姜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经计算机NBS谱库检索,发现姜黄挥发油中至少有15个峰,鉴定出α-姜黄烯、α-姜烯、桉叶油素和球姜酮等15种组分;另外还有1-(3-环戊基醛)-2,4-二甲基苯、β-倍半水芹烯、大根香叶酮、大根香叶烷、顺双环[3,3,1]酮-2-烯-9-醇等成分。姜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α-姜黄烯。  相似文献   

20.
中国车前草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同时蒸馏 萃取装置(SDE)提取中国车前草的挥发性物质,测得车前草挥发油质量分数为2.79%,用GC MS法从车前草的挥发油中分离确认出20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08%。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