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氢氟酸–硝酸溶解铌铪合金样品,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铌铪合金中铪、钛、锆、钨、钽元素的分析方法。铪、钛、锆、钨、钽的分析谱线分别为232.247,368.519,339.197,224.876,248.870nm,通过基体匹配法消除基体铌的干扰。在优化条件下对铌铪合金样品进行测定,各元素的质量浓度在其线性范围内与其光谱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8,定量限为0.003 6%~0.007 4%。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11)小于1%,回收率为96.8%~105.0%。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以满足实际生产中铌铪合金样品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氩氧控制气氛条件下锆中铪的分析条件,对氩氧比、激发电流、曝光时间等实验参数进行了选择。在选定条件下对实际试样进行分析,回收率在90%~11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方法可用于锆中铪的质量分数为0 005%~5 0%的实样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称样量、助熔剂、最短分析时间和比较器水平、分析功率等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建立了高频燃烧红外碳硫分析仪对铪合金中碳含量的分析方法。确定采用称样量为0.4g,助熔剂选择为Fe+Sn+W=0.5g+0.1g+1.3g,最短分析时间为45s,比较器水平为1,分析功率选择100%的条件对铪合金中碳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用于测定铪合金实际样品中碳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0%,加标回收率为99%~102%。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在实际操作中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聚苯胺碳化产物表面和体相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测试分析了聚苯胺树脂碳化产物表面和体相结构。结果表明聚苯胺树脂碳化产物比表面积随碳化温度升高而下降。在700℃和1000℃还原性气氛中碳化处理的样品与620℃处理的样品相比,比表面积分别下降了约8.3%和33.7%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惰性气氛中碳化处理的样品比表面积低于还原性气氛中碳化处理的样品。聚苯胺树脂碳化产物表面中的氮主要以两种不同的基团结构形式存在,并且树脂碳化产物表面的氮含量随着碳化处理温度升高逐渐降低。聚苯胺620℃碳化处理时主要是树脂中的含氮基团发生变化,而其他结果基团变化较小。700℃碳化处理后则开始大规模碳化裂解。但1000℃碳化处理后的样品仍含有少量的碳氢键和氮氢键。1000℃碳处理的树脂碳化样品开始形成多碳稠环,并向有序化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5.
建立惰性气体熔融-红外/热导法测定增材制造用TiB_2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粉中氧和氮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法,对仪器功率、助熔剂种类和称样量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选择。以镍箔-镍篮为空白样品,以11次空白样品测定结果标准偏差的3倍作为检出限,计算得氧、氮检出限分别为0.000 8%、0.001 0%。实际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n=7),氧、氮的加标回收率为95.8%~106.6%。该方法操作过程简单,满足TiB_2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粉中氧、氮元素含量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6.
锆钛矿组成成分复杂,存在耐高温的锆、钛化合物,不易分解,且铪以类质同象进入锆矿物,导致锆钛矿中的铪含量不均,因此完全分解锆钛矿并准确测定其中含量不同的铪成为一个难题。本文建立了碳酸钠-硼砂高温熔融,以178Hf为分析同位素及50 ng/mL185Re为内标,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锆钛矿中铪的新方法,可准确锆钛矿中含量不均的铪。实验研究了锆钛矿成分及其熔融方法,结果表明碳酸钠-硼砂高温熔融效果最好,可完全溶解耐高温难分解的锆钛矿,当碳酸钠-硼砂质量配比为2:1时熔融效果最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具有检出限低、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势,可用于测定锆钛矿中含量不均的铪,ICP-MS蠕动泵转速为45 rpm、雾化流量为1.06 L/min时雾化效率最优。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HfO2质谱强度与其质量浓度在0.01~25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背景等效浓度为0.029 ng/mL,方法检出限为0.0032 ng/mL。按实验方法对中国国家标准物质中的HfO2进行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一致,相对标准偏差在1.6%~3.2%之间。按实验方法对锆钛矿样品中的HfO2进行测定并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n=9)在0.9~3.4%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6%~106%之间,满足国家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130—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m-NPF+CTMAB体系用于锆、铪混合物中微量锆、铪的同时测定。确定了同时测定锆,铪的最佳实验条件。通过使用CPA-矩阵法计算解决了混合体系中锆、铪分量的测定;对光度分析中应用CPA-矩阵法的关键——选择适宜的测定波长问题作了进一步讨论,提出了“相关波长”和“相关组份”的概念。  相似文献   

8.
还原熔融法同时测定铜铬合金中的氧氮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样品经过表面预处理,选择合适的样品质量及仪器测试条件,应用TC-30还原熔融法同时测定铜铬合金中的氧氮。氧氮的回收率为97.2%~101.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5%。  相似文献   

9.
掩蔽锆测定铪的方法很少报导。Cheng提出用H_2O_2掩蔽锆,用二甲酚橙测定铪。其后又有人用H_2O_2掩蔽锆,用檞皮素或铬天青S测定铪。这些方法的缺点是锆的干扰仍较严重,颜色不稳定等。有的文章对这种方法表示否定。根据锆铪水溶液状态等的研究成果,我们对H_2O_2与锆铪的作用机理等问题作了探讨。找出一个可允许数倍量锆存在的测定铪的较满意的条件。实验部分 (一)主要试剂  相似文献   

10.
GB/T5009.44—1996规定腊制品中食盐测定样品处理采用碳化浸出法和灰化浸出法,此两种方法在碳化时由于样品在瓷蒸发皿中加热碳化时有可能溅出,同时在碾碎碳化物时也有可能存在损失,使测定结果偏低,并且要碳化完全还比较费时。针对这些缺点,笔者在腊制品食盐浸出方面进行了探索,发现用测定腊制品中亚硝酸盐的样品处理液来测定样品中食盐含量,能够避免以上这些缺点,使检验结果精密度、准确度有所提高,并且与原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介绍采用TC-600氧氮分析仪测定氮化锰粉末中氮的方法。对氮化锰粉末样品,采用手动模式进样。对加热功率、称样量、空白值等测定条件进行试验,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氮的加标回收率为98.18%~101.1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n=9)。该方法测定结果与化学法测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对试样进行灼烧预处理的方法,除去游离碳,用锡粒、纯铁、钨粒作为助熔剂,并以钢铁标准样品校正仪器,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含碳化硅耐火材料中的碳化硅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07%(n=6),该法与化学法的测定结果较接近,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化学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系统地研究了氢还原重量法测定海绵钯灼烧损失量的条件,考察了非金属杂质元素含量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将本法结果与热重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表明:1~2g样品,氢还原分段升温至800℃,重量法测定海绵钯中0.0019%,0.0142%,0.0302%和0.0694%灼烧损失量的极差、标准偏差(S)、相对标准偏差(RSD)和重复性限(r)分别为±0.0005%~0.0028%,0.0001%~0.0007%,1.0%~5.2%和0.0003%~0.0020%。灼烧损失量主要由氧、氮含量组成,碳含量对其影响忽略不计。方法结果准确、精密,且与热重法的分析结果吻合,能够满足99.90%~99.99%的海绵钯产品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氯化钠-盐酸-氢氟酸溶解碳化硅样品,加钼酸铵使硅酸离子形成硅钼杂多酸,然后用1-氨基-2-萘酚-4-磺酸还原剂将其还原成硅钼蓝,在700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从而测得碳化硅中的二氧化硅含量。考察了称样量、水浴温度、水浴加热时间、样品储存容器、显色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优化了测试条件。二氧化硅的质量浓度在0.25-12.5mg/(100mL)的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0.99986。加标回收率为99.2%~100.9%,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6%(n=6)。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碱熔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直接分析稀土荧光粉中微量杂质元素(非稀土杂质和稀土杂质元素)的新方法。采用Na2CO3-H3BO3混合熔剂对样品进行分解,熔块由HNO3(2+3)提取后定容,优化了最佳的熔融温度和熔样时间。用ICP-MS标准曲线法直接测定。方法的检出限非稀土元素为0.007~0.952μg/g,稀土元素为0.001~0.057μg/g,相对标准偏差(RSD)12%。方法预处理简单、检出限低、重现性好,为高纯稀土荧光粉成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6.
对脉冲加热-红外吸收法测定钒铝合金中氢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对分析功率、称样量和校正标样等测试条件进行了讨论。实验表明钒铝合金中的氢易释放,对于AlV85样品中氢,热提取法和熔融法测定结果一致;但AlV50样品中氢,热提取法的结果略高于熔融法,故实验中选用热提取法测定钒铝合金中氢量。热提取法用0.75g金属锡作助熔剂,于4.0kW分析功率条件下测定钛标准样品中氢来确定氢工作曲线的校正系数,在1.5kW分析功率下测定钒铝合金中氢,测定结果与高频感应-热导法(用5g钢标准样品对氢的测定进行校正)结果吻合。对3个钒铝合金中氢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6.5%(n=8)。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肝癌组织中Mg、Na、Ca、Mn、Fe、Co、Cu、Zn等8种微量元素的方法,样品用HNO3+HC lO4经微波消解后直接进样,用ICP-AES法同时测定了上述元素,对分析谱线、基体元素和等离子体参数等进行了讨论,确定了实验的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8种微量元素的检出限在3.6~26.0 ng/mL之间,回收率在93.8%~106.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4.05%。  相似文献   

18.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香精香料中的硼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香精香料中硼元素的含量。对微波消解样品前处理条件和仪器参数进行了优化,该方法硼元素检出限为1.005 ng/mL、平均回收率为106.1%、精密度为6.15%(n=5),并用茶叶国家标准物质(GBW10016)对分析方法进行了校准。该方法适合于香精香料中硼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总硅含量受干扰因素多、测试数据不稳定的缺点,探讨了采用ICP-AES法测定碳化硅中游离总硅含量。采用行星球磨仪对碳化硅样品进行研磨,以硝酸钠、硝酸、氢氟酸作溶剂,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选择212.412nm特征谱线并以其强度U)与对应的硅浓度(c)建立校准曲线,硅的质量浓度在10-100μg/mL范围内与特征谱线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233.76c+86.94,线性相关系数间.997,检出限为0.027μg/m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5%~2.79%(n=6)。加标回收率为97.6%~108.0%。该法测定碳化硅中游离总硅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