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馨  王海星  张胜红 《化学教育》2020,41(14):37-41
物理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正逐步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向“培养科学思维”进行迁移并不断挑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基于这一理念,在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中尝试引入探究性实验和论文式报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重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结果表明:探究性实验和论文式报告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再现知识的创造过程并以科技论文的形式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和交流,进而培养其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此外,该模式重视科学知识的实验起源,鼓励学生在“写以致学”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整合、迁移乃至创新。  相似文献   

2.
以“单组分系统相变热力学”为例介绍了物理化学混合式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践行课程教学理念,通过“问题+案例”方式突出物理化学基本方法的应用性、普适性与前沿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取原理、体验探究、发展思维、生成智慧。教学评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缺点,运用CDIO理念导向的工程教育模式构建了融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微项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与“做”交叉混合进行,形成了一种新的积极高效的教学模式,并在“日化用品制造技术”的教学中尝试开展了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该教学模式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杰  魏影  魏标  苗慧  杨松  陈水生 《化学教育》2022,43(8):86-90
针对当前化学实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依托“云班课”,重构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实验“三三三”翻转教学新模式,即将实验教学划分为“三个课堂”:自学课堂、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等;理论课堂里包含“三个环节”:个人汇报、小组活动和测试点评等;学习效果评判有“三个评价”:自学评价、参与评价和动手评价等。以有机化学实验中“环己烯的合成”为例,采用该新的教学模式开展了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不仅体现了“以学定教、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且也能发挥出线下传统课堂的优势,实现了将“知识内化”的时间拉长,达到对学生线上自学“知识传授”掌握度的有力检验的目的,更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完成在知识传播中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5.
以物理化学实验“碳钢在碳酸氢铵溶液中极化曲线的测定”实验为例,探索构建了基于泛在学习的SPOC的线上线下的翻转实验教学模式,其教学设计基本思路为:课前实验与理论相联系,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课中实验与专业相衔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课后实验与生产相融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不仅拓展了实验内容,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郑会勤 《化学教育》2017,38(14):10-14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和多年教学经验,从化学基础实验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和成绩评定等3方面提出对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同时探索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4课一体、3个阶段、4个层次”的实验课程新体系,并将“可视化”教学模式引进实验教学中,同时制定“多元加权”的“过程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从《物理化学(上册)》的首个教学章节“热力学第一定律”出发,以“雨课堂”和“腾讯课堂”为教学平台,分析了学生应该如何适应从“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的转变,扮演好“学生”在网络教学中的角色,并以学生的这些注意事项为切入点,论述了教师应该做出的相应转变,以求引导学生更高效地完成线上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8.
韩杰  李一峻  邱晓航 《化学教育》2021,42(18):79-84
从教学团队、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条件及考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介绍了基础化学实验一流课程建设,即以开展实验教学培训、鼓励交流合作、打破编制壁垒建设实验教学团队;以科研反哺教学、开展实验竞赛、注重教材建设改革课程内容;以“讲一练二考三”“简易混合式”“思想实验”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更新仪器设备及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条件;并通过评教机制及魅力化学实验课堂机制改革基础实验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个综合实验,将“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机器”等科学前沿问题引入实验教学。该实验将化合物合成、荧光性能表征和化学动力学测试相结合,集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相关内容于一体。通过课堂讲解和拓展阅读,使学生了解“分子机器”的基本概念,熟悉AIE现象产生的机理,提升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实验项目所需仪器简单、原料廉价、安全性高,适合于不同层次院校的本科实验教学。本实验项目基本学时为4学时,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建议在第五学期开设。更重要的是,本实验项目将课程思政与实验教学相结合,通过对AIE这一由中国人原创的科学理论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0.
王萌  刘松艳  魏光月 《化学教育》2020,41(14):26-31
依托雨课堂教学平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工基础课堂教学中引入“对分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流体流动教学内容为教学案例,具体说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对化工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后续生产实践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静  赵宇  张大海 《化学教育》2016,37(18):24-27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综合素质,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从有机化学的课程特点、PBL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PBL问题的设计、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专业水平、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胡虹  史红霞 《化学教育》2019,40(22):50-58
为建立完整的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评价工具,在已构建的理论框架基础上,进行了2轮实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评价工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第1轮调查对象是S大学102位化学专业师范生,针对评价框架中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进行修改和删减,共计12处。基于修改后的评价框架,形成第2份调查问卷。第2轮调查对象是14所高校的15位专家,针对理论框架、评价框架中的各级指标和评价标准进行相应的删减、内涵及表述修改、项目补增等,共计30处。最后,形成了一个包含5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和37个评价标准且全面具体、科学合理的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教学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3.
王会东  张歆皓 《化学教育》2016,37(10):19-22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必修课程,为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在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基础上,在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讨论式教学、问题引导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面探索如何开展兴趣教学。  相似文献   

14.
谈化学教学过程中生成性教学资源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庆城  李凤  刘柳 《化学教育》2004,25(12):12-13,49
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前不能预设的、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化学生成性教学资源产生于动态的化学教学过程;学生是化学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动态生成者;教师是化学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课堂教学资源的重组者。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生成性教学资源加以识别、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仪器分析的双语教学情况,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资源库建设、新型教学模式构建与教学方法实践、课堂教学考评、教学团队建设等。以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学生运用外语获取仪器分析前沿知识和自主综合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课程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比较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思维方式,对比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微观层面的教学方法。以磷化学的课堂教学为例,展示了对比教学法在元素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表明,它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运用该方法时应注重4个基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差异性原则、深刻性原则和前沿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改良教学方法、优化评价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药物化学教学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提出基于LBL和PBL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引入精准教学策略。分析了PBL和LBL 教学法相结合的优点,以及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事实证明,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引入精准教学策略,有助于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系统分析、比较、演绎、归纳及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有机合成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材体系进行了改革探索,建立了基于分子的基本骨架、连接在骨架上的官能团以及立体构型的变换所构成的有机化合物结构体系的教学内容及教材体系,明确了有机合成的根本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四方  武迪迪 《化学教育》2019,40(13):33-36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以“打开第二自然界的大门”开启甲烷的科学探究与体验之旅,在“历史线”“活动线”“知识线”等3条认知与体验路线中,经历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实现对“稻草变黄金”科学本质的理解,有效地将HPS教育与化学核心素养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化学发展的过程与方法,感受化学的学科魅力和发展成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为背景,介绍了吉林大学在“拔尖计划”项目带动下,化学学院物理化学课程团队围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方法、团队建设、教材建设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中取得的经验与成果。以期为化学学科基础人才培养过程中基础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