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张冰  张飞华  方黎  张福义  林淼 《物理化学学报》1994,10(12):1059-1061
金属离子与有机分予的气相反应是近年来气相化学研究的热声、并已成为金属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离子回旋共振*;二次离子质谱门和离子束技术问等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离子与有机分子的气相反应研究,并已取得许多优秀的结果.在本文中,我们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即激光解离固体金属产生的金属离子与流动的有机分子气体反应的方法,并使用简单的飞行时间质谱仪来研究金属离子与直链烷烃分子的气相反应.1实验所有的实验都是在配有飞行时间质谱仪的真空腔内进行.一个长4m-m,内径2。l的石英玻璃管道平行放置于电…  相似文献   

2.
(η^2—C60)[Pt(PPh3)2]8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C60是高度共轭的宠状结构碳素体.分子结构中六元环间的共价碳碳双键是富电子区,其反应性能与烯键类似,以碳碳双键与中心金属形成η2配位化合物.富勒烯η2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1~7].本文在(η2-C60)[Pt(PPh3)2]n(n=1~6)系列研究[7]的基础上制备了(η2-C60)[Pt(PPh3)2]8,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光电子能谱进行鉴定和表征.1实验部分四(三苯基膦)合铂Pt(PPh3)4按文献[8]方法制备;C60纯度为99%;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元素分析在ERLA-1106型元素分析仪上进行;光电子能谱在VGESCA…  相似文献   

3.
C60笼状结构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碳的结构化学,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又发现了碳纳米管、“巴基葱”等新的结构形式.Chernozatonskil等还研究了碳环管(Tori)的独特结构,并预测其具有特别的电磁性质[1].最近,我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可能具有这种结构的样品的透射电镜(TEM)图像,并由此探讨了它们的生长机理.样品的制备采用电弧法制C60的装置[2],但是在纯氮气氛中进行,且在作为阳极的石墨棒外缘裹上一层铝箔,实验采用直流电弧,腔内氮气压力75kPa.放电结束后收集阴极碳棒上的沉积物与腔内的烟灰,研磨成细粉后,在稀盐酸中充…  相似文献   

4.
C60和C70在几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溶解度是富勒烯C6O和C7O的基本物理化学常数之·.自电弧法合成富勒烯成功以后*;人们就很重视C60和C7O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由于在分离、分析富勒烯和研究其化学反应时,往往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因此,不少科学家很快就测定TC60和C70室温下在多种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5.
C60接枝聚(N-乙烯基咔唑)的合成、表征及光电导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C60被发现和被制备出来以后,其特殊的结构和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受到各研究领域学者的广泛青睐.聚(N-乙烯基咔唑)(PVK)体系经 C60掺杂后光电导性能有很大幅度提高.但掺杂体系不稳定,因而限制了对该类材料的应用.为了克服这种缺点,我们尝试用各种简单的方法把C60化学键合到高分子链中,制备具有光电导性能的C60高分子衍生物. 最近,唐本忠[1]和 Patil[2]等分别用常规的自由基聚合方法,将C60接枝到聚合物分子主链上,我们已研究了不含导电高分子的C60共聚物的光电导性能[3],本文采用…  相似文献   

6.
1985年,在质谱实验中发现了碳存在的第三种形态──碳原子簇[1],其中以C60最为引人注目.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它结束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碳元素的某种观念──仅有两种存在形式:石墨和金刚石,C60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中空球状分子,其直径达7,足以包容进原子和小分子并与它们无须键联.将原子或分子包容在另一分子中是一个全新的化学概念及领域,这一课题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目前有证据表明某些金属原子M已进入C60笼[2-5],对这种内嵌复合物的性质已有不少理论研究[6-13].但M是怎样进入C60笼的,除了(M@C6…  相似文献   

7.
由于钢作为活性配位中心离子,存在干具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大分子中,近年来钢的配位化学受到广泛关注.普遍认为,咪唤基在铜蛋白的配位化学中起重要作用*,开展钢与具咪陵基配体所形成配合物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钢在蛋白质中的生物化学功能及其与咪哩基等其它基团相互键合作用的本质.我们曾报导了四种新型具苯并咪吐基双核CIJ()配合物:[CllZ’(OCTB)flC104h·1.SHZO川,[Cll。’(NMOCTB)]·(CIO。)。·H。O(2),[Cll。’(NBUOCTB)](CIO。)z切,[Cll。’(NBOCTB)]·(CIO4h·H。O(4)的合…  相似文献   

8.
用三维EHMO晶体轨道程序分别对Ca3C60,Ca5C60进行了能带结构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Ca3C60没有导电性,能隙约为0.9eV;而在Ca5C60的能带结构中,费米面刚好穿过半满带,表明Ca5C60是导体;同时在费米面附近有较大的态密度值,表明Ca5C60与K3C60等类似,具有较高的超导转变温度.电荷分析表明,在这两种情况下,钙原子的4s电子基本上全转移到C60上,C60分子可形成一个稳定的带6到10个电子的负离子.  相似文献   

9.
[bmim]Cl/FeCl3离子液体催化苯与乙烯烷基化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FT-IR和1H NMR对KOH无水乙醇溶液滴定前后的氯化1-正丁基-3-甲基咪唑([bmim]Cl)无水乙醇溶液进行分析发现,[bmim]Cl咪唑环上的2-H具有显著的质子酸性,滴定后的NMR谱中化学位移为9.5处的2-H信号完全消失,且在滴定过程中有KCl生成. 通过[bmim]Cl/FeCl3离子液体的1H NMR分析发现,咪唑环上的氢质子尤其是2-H的化学位移与FeCl3含量密切相关,随着FeCl3与[bmim]Cl摩尔比的增大, 2-H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说明其去屏蔽作用增强, 2-H更容易脱离. 将合成的[bmim]Cl/FeCl3离子液体脱水,并采用同位素置换的方法研究了离子液体催化全氘代苯与乙烯的烷基化反应机理. 结果表明,脱水后的离子液体仍然可以催化烷基化反应. 通过对反应后液体产物的GC-MS分析,提出了离子液体催化的苯与乙烯烷基化反应的正碳离子机理. 反应前后离子液体的1H NMR分析表明,反应后离子液体中咪唑环上的2-H的信号强度较反应前降低了23%,说明引发反应所需要的H+一部分是由咪唑环上的2-H提供的.  相似文献   

10.
C60衍生物与C60混合物中富勒烯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勒烯分子生长方面的研究,对于富勒烯的基础研究以及潜在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兴趣和研究,Yeretzian[1]、Campbell[2],Rao[3]等人相继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对C60的融合作了详细研究,但C60的生长动力学过程依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实验室已对C60的正负离子解离以及C60加成衍生物中C60的解离和生长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发现C60正负离子解离时电荷具有不同的转移通道,即C朋解离时电荷留在碳笼上,而C60解离时电荷易转移到小碳簇上,且C60解离以较缓慢的笼子收缩过程进行间.衍生物基团(如节基、薛基)对C。。…  相似文献   

11.
安绪武  陈斌  何俊 《物理化学学报》1997,13(11):961-964
富勒烯是新发现的一类碳的稳定单质,其分子骨架中含有多个五员环及非平面球壳状大力键.与全为六员环的平面大r键的石墨结构相比,这些张力提高了分子能量.通过富勒烯的生成焰的测定,对了解这些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性,它们的生成机理,以及研究分子的结构与能量的规律是很有意  相似文献   

12.
在质谱仪离子源化学电离条件下.C60分别与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1,1,1-三氯乙烷及1,1,2,2-四氯乙烷的主要碎片离子反应,生成多种C60的加合离子.显示了气相中C60的化学活泼性.  相似文献   

13.
C_(60)的产生与石墨晶面的关联(I)谢兆雄,刘朝阳,林逢辰,王春儒,郑兰荪(厦门大学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关键词C_(60),激光溅射,石墨晶面Smallay等[1]曾以激光在超声分子束喷口的喉道处蒸发石墨得到了C...  相似文献   

14.
侧基上带有C60基团的聚苯乙烯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UV、FTIk、DSC、TG和DTA及GPC等方法证明了通过三步反应(氯甲基化,叠氮化,环加成反应)确实将C60引入到聚苯乙烯的侧基上,C60基本上以单取代的方式存在,并通过TG和DTA方法估算了C60在聚苯乙烯C60衍生物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碳笼烯的高分子化──苯乙烯-烯丙基胺共聚物与C_(60)的反应田慧洁,周锡煌,李福绵(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1)关键词碳笼烯的高分子化,C_(60),苯乙烯-烯两基胺共聚物碳笼烯(fullerene)是因其具有特殊的功能性质m而颇受青睐的球簇分...  相似文献   

16.
C60碳笼的化学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综述C60碳笼的几种化学反应类型,重点介绍C60碳笼的加成反应等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合成FullereneC60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60(Backminsterfullerene)是一种巨型分子组成的纯碳物质.1985年,H.W.Kroto等采用激光辐射蒸发石墨制备出稳定的C60原子簇,提出它是切角多面体的结构.1990年,R.Huffman等合成并分离出稳定的C60和C70簇合物,开辟了球化学的崭新领域。目前,本领域尝试研制一系列的衍生物,并用于轻型高效电池、电子计算机蕊片、燃料、太空火箭推进剂、超级润滑剂和癌症治疗等方面,开辟了C60的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XPS和AES研究了在Ar离子束作用下C60薄膜的分子结构的稳定性.研究发现C60分子与Ar离子束作用后,C1s结合能从284.7eV逐步下降到284.4eV,CKLL俄歇动能从270.0eV增加到271.3eV.并且C60薄膜在与氩离子束作用后,其C60分子结构特征的C1s携上峰及价带峰均消失.表明Ar离子束可以促使C60分子的C=C双键断裂,离域π键消失,C60分子分解为单质碳.C=C双键断裂过程与离子束的能量和辐照时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