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烧蚀引起R-T不稳定性实验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激光和辐射烧蚀引起的Rayleigh-Taylor(R-T)不稳定性是激光聚变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讨论了R-T不稳定性实验的有关要求,在考虑烧蚀致稳的情况下,对特定的塑料薄膜靶用解析公式计算了R-T不稳定性线性发展阶段的积分增长指数随扰动波长、驱动源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给出某些感兴趣的物理图象,提供的信息可供有关实验和靶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神光Ⅱ激光装置上开展了一系列辐射烧蚀Rayleigh-Taylor(RT)不稳定性实验。平面靶烧蚀加速飞行轨迹实验结果与LARED-S模拟结果的比较表明腔壁辐射源能流明显小于激光注入孔的辐射能流,且辐射源的非平衡Planckian谱对靶的飞行轨迹和扰动增长有重要影响。实验分别观测到初始小扰动幅度烧蚀RT明显的增长和初始大扰动幅度尖钉变窄和气泡变宽的清晰物理图像。通过提高空间分辨率,实验获得了二次和三次谐波的增长数据,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合。神光Ⅱ激光装置上开展的流体不稳定性实验考核了LARED-S程序的一维和二维计算。  相似文献   

3.
神光I强激光腔靶X光辐射烧蚀铝平面靶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先才  李云生 《计算物理》1996,13(2):217-222
用神光-I激光装置柱型腔靶实测的辐射温度曲线作温度源。从理论上研究了辐射烧蚀和穿爱铝平面靶的物理过程,给出了有关的定标定律和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4.
铝靶三倍频激光烧蚀参数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三伟 《光学学报》1998,18(7):95-900
叙述了采用时间空间积分晶体谱仪和时间分辨晶体谱仪等探测器测量铝平面靶强激光烧蚀参数的方法,给出了三倍频强激光烧蚀铝平面靶的质量烧蚀速率和烧蚀压。实验结果与收集到的国外数据进行了比较,它们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5.
强激光烧蚀平面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此文叙述了采用晶体谱仪和X射线条纹相机等探测器测量平面靶强激光烧蚀参数的方法 ,给出了铝平面靶和碳氢平面靶的质量烧蚀速率和烧蚀压。实验结果与收集到的国外数据进行了比较 ,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同时探索了金平面靶强激光烧蚀参数的实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激光烧蚀瑞利-泰勒不稳定性模拟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给出了激光烧蚀流体不稳定性计算程序EUL2D的物理方程,介绍了计算中使用的活动网格和一些技术问题处理。EUL2D程序的计算结果与Takabe公式、FAST2D程序和LASNEX程序的结果较好符合。数值计算日本大阪大学激光烧蚀瑞利-泰勒不稳定性实验,再现了实验结果。发现了横向电子热传导烧蚀在长波长扰动的非线性瑞利-泰勒不稳定性演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瑞利-泰勒(R—T)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是制约惯性约束聚变(ICF)实验点火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证明,通过在有机薄膜或低密度泡沫上人为引入面密度扰动可以模拟靶丸表面的不完整性,通过测量激光对靶烧蚀过程中靶密度扰动的时空分布非线性增长,可估算R—T不稳定性的大小。关于调制薄膜制备的方法国内目前仅有数篇报道,但有关薄膜泡沫复合调制靶的制备还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8.
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ICF)中,高温烧蚀初始印记(Imprint)产生的密度调制经过瑞和泰勒(RT)不稳定性发展得到放大,会破坏对称压缩,降低聚变增益,甚至导致点火失败。为此,从实验上研究了调制深度约为1/5的正弦调制激光作用厚CH靶(驱动激光结束时刻,靶背未开始移动)时的Imprint及其发展情况,并进行了初步的模拟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扼要介绍了以激光状态方程实验为目的而开展的铝靶烧蚀参数测量和激光冲击波实验,报道了这些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碳氢靶强激光烧蚀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准稳态情况下强激光烧蚀碳氢靶的实验结果,并与理论定标关系进行对比。 实验中采用晶体谱仪时间积分和X射线条纹相机同时获取碳氢平面靶强激光烧穿厚度和烧穿时间。采用基频光大能量注入,大焦斑(Φ 400μm),光束经列阵透镜均匀化后, 烧蚀碳氢平面靶。  相似文献   

11.
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是惯性约束聚变中的重要物理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靶丸的压缩效率和点火热斑的有效半径。特别是在激光直接驱动ICF技术路线中,流体力学不稳定性显得更为至关重要。通过分解实验,研究流体力学不稳定性的发展规律进而探索抑制流体力学不稳定性发展的途径,是ICF实验研究中的重要一环。本轮实验利用X射线针孔辅助点投影技术,通过侧向诊断方法,观测了CH平面调制靶在激光直接驱动下的不稳定性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实验表明强激光对红外材料的破坏分为两种类型:烧蚀和冲击破坏。在空气中,光功率密度低于大气的光学击穿阈值时,以烧蚀为主。超过击穿阈值时,冲击破坏是主要的。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用强激光辐照红外脆性材料的靶,靶极易产生微裂纹或粉碎性破坏,其破坏效果与激光的脉冲能量、功率密度、脉冲宽度,以及着靶面积有关。为了直观,文中给出了不少辐照损伤的照片。  相似文献   

13.
激光聚变物理实验中,背光透视照相是靶丸内爆动力学过程观测的重要方法. Ag是一种重要的背光材料, 激光辐照产生的等离子体可以产生强L线辐射, 研究其烧蚀和辐射特性, 对提高内爆靶丸背光透视照相的图像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神光II装置上, 采用第九路输出的2 ns, ~ 5× 1014 W/cm2, 526.5 nm激光均匀辐照Ag薄膜靶, 实验研究了其烧蚀特性, 获得了银薄膜靶在激光烧蚀驱动下的飞行轨迹和飞行速度的数据. 实验结果与一维辐射流体力学模拟结果相符. 火箭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得到了Ag材料的质量烧蚀速率和烧蚀压的数据. 采用平面晶体谱仪和X射线二极管探测器阵列观测等离子体的辐射特性, 获得了Ag等离子体辐射光谱和L线转换效率, 实验结果对激光聚变内爆靶丸背光照相的实验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强脉冲CO2激光对红外材料的破坏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表明强激光对红外材料的破坏分为两种类型:烧蚀和冲击破坏。在空气中,光功率密度低于大气的光学击穿阈值时,以烧蚀为主。超过击穿阈值时,冲击破坏是主要的。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用强激光辐照红外脆性材料的靶,靶极易产生微裂纹或粉碎性破坏,其破坏效果与激光的脉冲能量、功率密度、脉冲宽度,以及着靶面积有关。为了直观,文中给出了不少辐照损伤的照片。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三维激光烧蚀瑞利-泰勒不稳定性并行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进  叶文华 《计算物理》2002,19(5):388-392
给出了用三维激光烧蚀不稳定性程序求解的物理方程组,简要介绍了所用的数值方法.根据所模拟问题的物理性质和数值模拟方法探索了在多处理机上实行并行计算的技术和方法,并行效率达75%,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三维多模激光烧蚀不稳定性的数值模拟,深化了对有关物理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软X光辐射烧蚀实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强激光辐照金箔靶,以金箔背侧软X光辐射为基础,提出了软X光辐射烧蚀研究的新靶型、新方法,做了C8H8样品辐射烧蚀初步实验。  相似文献   

17.
“烧蚀模式”激光推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单脉冲激光进行了大气环境下激光烧蚀小钢珠实验,得到其推进效应参数,发现并分析了钢珠在不同放置位置(焦前与焦后)时不同的物理现象;为了得到一系列定量实验数据,采用自行研制的激光冲量靶仪进行了单脉冲激光烧蚀推进效应实验测试,得到了不同环境条件、不同靶材料的激光推进效应参数,并与国外的实验数据以及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靶材料和激光功率密度是影响冲量耦合系数的主要因素,冲量耦合系数随环境气压的降低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
将高功率脉冲激光作用于金属元靶,探测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在靶上产生的电学信号.研究了作用激光能量的差异对等离子体电信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电信号脉冲幅度逐渐增大并趋于饱和.同时,将激光烧蚀过程中的靶材等效为瞬态电流源,初步建立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等效电路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激光烧蚀金属靶,对靶上电信号的产生机制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纳秒激光烧蚀冲量耦合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浩  金星  陈朝阳 《物理学报》2013,62(19):195203-195203
为研究激光烧蚀靶产生冲量过程和机理, 建立了一个复杂的一维热传导和流体动力学模型. 以空间碎片常见材料Al为例, 用建立的模型数值计算了纳秒脉宽激光烧蚀靶产生的冲量及冲量耦合系数随时间变化情况. 数值结果和已有的实验数据符合的较好. 数值计算表明: 激光脉冲时间内, 靶获得的冲量随时间迅速增加, 在脉冲时间结束后, 冲量变化随时间趋于稳定; 在冲量耦合过程中, 烧蚀等离子体向真空膨胀, 羽流尺度逐渐增大, 同时吸收入射激光能量, 导致激光与靶耦合的能量降低. 关键词: 激光烧蚀 冲量耦合 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20.
通过表面形貌观察、温度场分析,研究了切向空气气流、切向氮气气流、自然对流3种环境下氟化氘(DF)激光对45#钢靶的辐照效应,结果表明:切向空气气流环境下,钢靶烧蚀效果最显著,靶板后表面中心温升最高;切向氮气气流环境下,钢靶有一定的烧蚀,但温升最低;自然对流环境下,烧蚀效果最差。实验结果表明:切向气流可移除部分熔化物,特别在切向空气气流环境下剧烈的氧化反应可促进钢靶温度升高,显著增强激光对钢靶的烧蚀,停止激光辐照后切向气流的冷却效应起主要作用。根据实际物理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数值计算模型,模拟了不同气流环境下激光对钢靶的辐照效应,其中,利用"生死单元"的方法,模拟了切向空气气流环境下激光对钢靶的烧蚀,并考虑了氧化放热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解释了气流在激光辐照效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