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轮环藤根中两种海岛轮环藤-N-氧化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特有植物四川轮环藤(Cyclea sutchuenensis Gagnep.)根中分得两种海岛轮环藤碱-N-氧化物。采用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 证明分别为海岛轮环藤碱-2β-N-氧化物(3)和海岛轮环藤碱-2'β-N-氧化物(4)。二者均为新生物碱, 是首尾氧桥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N-氧化物。从该植物根中还分得已知的海岛轮环藤碱(1)和海岛轮环藤酚碱(2)。本文首次详细报道并分析了2的1^H NMR和13^C NMR数据。经三种人癌细胞实验, 证明2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2.
徐文豪  薛智 《化学学报》1984,42(9):899-905
从芸香科植物贡甲(Acronychia oligophylebia Merr.)的根中分得了九个生物碱1~9和β-谷甾醇(10),其中吴茱萸春(1)、香草木宁(3)、原茵芋碱(4)、茵芋碱(5)和斑点弗林定(6)是已知生物碱,1,4,6三个生物碱是第一次从山油柑属植物中分得.贡甲定碱(2)和贡甲辛定碱(9)是两个新化合物.贡甲辛碱(7)和贡甲碱(8)是首次从植物中分得.用光谱方法推断了2,7,8,9的结构,由合成证明7,9的结构. 7和8具广谱抗真菌作用,但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3.
远程二维NMR用于马尾杉碱M的结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杉碱是一种从华南马尾杉(新品科植物)中分得的新的生物碱。其分子式为C17H20N2O3, 通过紫外, 红外, ^1H和^1^3C NMR谱图分析发现其结构与最近文献报导的福定碱或石杉碱相类似, 本文还采用普通和远程的^1^3C-^1H COSY二维NMR新技术进行了研究, 所得结果与上述分析相符。  相似文献   

4.
牛心朴子草植物农药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分离鉴定化学组分基础上结合普筛农药活性,发现牛心朴子草提取物中生物碱部位显示抗植物病毒极高活性。通过生物活性跟踪与色谱分离、结构鉴定,确定它是菲并吲哚里西啶生物碱,包括7-脱甲氧基娃儿藤碱(Antofine)(1)和N-氧代-7-脱甲氧基娃儿藤碱(N-Oxideantofine)(2)。其中2是首次从该草分离得到。Antofine(1)是该草抑制植物病毒主要成份;半中枯斑法测定它在10^-^6g/mL浓度的枯斑抑制率达60%,比对照的常用植物病毒抑制剂活性高1~2个数量级。用多种生测方法验证该草生物碱试样抗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TMV)、马铃薯Y病毒(PVY)、芜菁花叶病毒(TuMV)等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从赣皖乌头(Aconitum finetianum Hand-Mazz)中又分得五个生物碱, 其中三个为新的二萜类生物碱, 分别命名为去氧刺乌头碱(deoxylappaconitine), 赣乌新碱(neofinaconitine)和异刺乌状碱(isolappaconitine), 经IR、MS、^1H和^1^3C NMR推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 另两个为已知生物碱ajacine和inuline.  相似文献   

6.
直缘乌头中新的C19—二萜生物碱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直缘乌头(Aconitum transsectum Diels.)根中分离得到4个新的乌头碱型 C_(19)-二萜生物碱。由光谱法(IR, ~1H NMR, ~(13)C NMR, 2D-NMR, MS)确定其 结构为:8-O-乙基滇乌碱(8-O-ethylyunaconitine) (1)、去氮乙基查斯曼宁(N- deethyl chasmanine)(2)、直缘乌碱丁(transconitine D)(3)和直缘乌碱戊( transconitine E)(4)。  相似文献   

7.
李英和  陈迪华 《化学学报》1994,52(2):204-208
从短距乌头(Aconitum brevicalcaratum Diels)的根中分得六个二萜生物碱成分,其中三个为新成分,即短距乌碱甲(acobretine A,1),短距乌碱乙(acobretine B,2)和短距乌碱丙(acobretine C,3).另三个为已知成分:花葶乌头宁(scaconine,4),花葶乌头碱(scaconitine,5)和N-脱乙酰花葶乌头碱(N-deacetylscaconitine,6).经IR,MS,^1H NMR,^1^3C NMR测定和化学方法确定可1~3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从翠雀花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两个新的C~2二萜生物碱:翠雀花定(1)和乙酰翠雀花定(2)经谱图分析(IR, ^1H和^13C NMR, )推定了它们的结构。迄今报告的C~20二萜生物碱中, 1和2在结构上是具有含氧了取代基最多的两例药理试验表明,2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果博落回对照物质及其核磁共振氢谱指纹图的创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海林  王鹏  李志宏  刘欣  贺文义 《分析化学》2004,32(9):1165-1170
采用规范化的程序获取6个不同来源小果博落回样品的对照物质(CSPD)及其^1H NMR图谱;从小果博落回CSPD中分得6个单体成分,其结构分别被鉴定为二氢血根碱(1)、二氢白屈菜红碱(2)、6-甲氧基二氢血根碱(3)、6-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4)、齐墩果酸(5)和原阿片碱(6)。通过各单体化合物的^1H NMR图谱与CSPD的^1H NMR图谱的对比研究,实现了小果博落回的^1H NMR指纹图的解析。研究结果表明:6个不同来源的小果博落回样品,其^1H NMR指纹图有很好的重现性和高度的特征性,并主要显示以上生物碱类成分的特征共振信号,可做为其基源鉴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草乌(Aconitum vilmorrianum Kom.)是云南的一种常用民间草药。朱元龙等曾从其根中分得三种生物碱,即黄草乌碱甲(vilmorrianine A)、碱乙(vilmorrianine B)和另一微量成分,均未确定化学结构。我们从这种植物的根中分得六个生物碱,本文报告其中三个乌头碱型二萜酯碱的结构鉴定。一个与黄草乌碱甲为同一化合物,另一个命名为黄草乌碱丙(vilmorrianine C),可能与朱元龙等分得的微量生物碱相同。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测定以及化学工作,证明碱甲和碱丙的化学结构分别为2和3。第三个酯碱则鉴定为滇乌碱(yunaconitine)(1)。  相似文献   

11.
大渡乌碱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迪华  宋维良 《化学学报》1983,41(9):843-847
从大渡乌头的根中分得一新的微量生物碱——大渡乌碱,其结构经化学方法及IR、~1HNMR、~13C NMR和MS推定为1.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吡啶二酰胺大环与碘甲烷反应合成了一种阳离子型大环主体化合物,并用NMR,ESI-MS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ESI-MS和1H NMR方法研究了合成的主体化合物与吡啶N-氧化物客体的相互作用,通过核磁滴定测定了主客体络合物的络合常数.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型大环化合物2不仅能与吡啶N-氧化物形成1∶1准轮烷型络合物,而且其络合常数Ka比相应的中性大环化合物1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从海南岛产野生百部(Stemona parviflora Wright C.H.)的根部又分得三个微量生物碱成份, 其中羟基百部叶碱(oxystemofoline)(1)和甲氧代百部叶碱(methyloxystemofoline)(2)为新生物碱成份。经IR, MS, ^1H和^1^3C NMR, NOE, 2D-同核及异核相关谱以及远程偶合相关谱推定了它们的结构, 并首次归属了它们的^1^3CNMR信号。  相似文献   

14.
2-氧代-6-甲基庚酰基三尖杉碱(3)与0-(1-甲氧基异丙基)羟基乙酸甲酯(4)在强碱性试剂二异丙胺锂(LDA)存在下,起亲核加成反应,反应中间体5在室温用酸性丙酮水解,得到一种新的三尖杉酯类生物碱一一高异三尖杉酯碱(6c)及其立体异构体(6a、6b、6d)的混合物,产率56%、通过制备薄层层析分得这四个立体异构体,它们的1H NMR和异三尖杉酯碱及其立体异构体的1H NMR类似,推定了它们的绝对构型。初步药理试验表明,高异三尖杉酯碱及其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对白血病L7712的DNA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林文翰  徐任生  钟琼芯 《化学学报》1991,49(10):1034-1037
从海南岛产野生百部(Stemona parviflora Wright C.H.)的根部又分得三个微量生物碱成份, 其中羟基百部叶碱(oxystemofoline)(1)和甲氧代百部叶碱(methyloxystemofoline)(2)为新生物碱成份。经IR, MS, ^1H和^1^3C NMR, NOE, 2D-同核及异核相关谱以及远程偶合相关谱推定了它们的结构, 并首次归属了它们的^1^3CNMR信号。  相似文献   

16.
2,6-二羟甲基吡啶(1)经活性MnO_2氧化得到2,6-二甲酰基吡啶(2)。邻硝基苯酚与N-取代的二(氯乙基)胺在DMF溶液中反应,得到N-取代的1,5-二(邻硝基苯氧基)-3-氮杂戊烷(3a~3c),再经水合肼/Raney Ni还原,获得N-取代的1,5-二(邻氨基苯氧基)-3-氮杂戊烷(4a~4c)。利用Ba~(2 )作为模板离子,(2)分别与(4a~4c)反应,合成了一类新的含吡啶环系西佛碱大环配合物Ⅰ~Ⅲ,配合物Ⅰ、Ⅲ经与NaBH_4的乙醇溶液还原解络,得到氮杂大环自由配体Ⅳ和Ⅴ。所有西佛碱大环配合物和氮杂大环自由配体均经元素分析、IR、~1H NMR、MS等证实了它们的结构和组成。  相似文献   

17.
膝瓣乌头根中新去甲二萜生物碱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膝瓣乌头(AconitumgeniculatumFlectcher)根中分得3个新的乌头碱型去甲二萜生物碱。由光谱法(^1HNMR,^1^3CNMR和MS)确定其结构为膝乌宁碱甲(genicunineA)1,膝乌宁碱乙(genicunineB)2,膝乌宁碱丙(genicunineC)3。  相似文献   

18.
新生物碱雷公藤碱戊的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今分得五个生物碱,其中一个为新生物碱,命名为雷公藤碱戊(wilforidine,1);另外四个为已知化合物:雷公藤次碱(wilforine,2),雷公藤碱乙(wilforgine),雷公藤碱(wilfordine,3)及雷公藤碱丁(wilfortrine).  相似文献   

19.
新型[1+1]Schiff碱大环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硫酸催化作用下,采用前体二醛1,7-二(2’-甲酰苯基)-4-氮-1,7-二氧-4-(4’-对甲苯磺酸基)庚烷(1)和1,7-二(2’-甲酰苯基)-1,4,7三氧庚烷(2)与二胺化合物N,N’-(2-胺基苯基)-2,6-二甲酰亚胺吡啶(3)分别进行缩合,得到[1+1]Schiff碱大环化合物4和5,并用元素分析、1H NMR、IR和质谱等对大环化合物4和5进行表征.同时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2个前体和2个Schiff碱大环的晶体结构.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2个大环化合物分子中,分子内氢键作用导致整个分子呈现为一扭曲"8"字形构型,分子内一对苯环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进一步稳定其分子的扭曲结构.其紫外研究结果显示,大环化合物4和5对镧(III)离子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峻山  宫丹 《化学学报》1984,42(7):679-683
自苦木科植物苦木的木质部分离得到四个生物碱,经UV,IR,NMR和MS分析和物理化学常数测定,确定其中两个为新的β-咔巴啉生物碱,分别命名为苦木碱辛和苦木碱壬.苦木碱辛的结构为1-甲酰基-4-甲氧基-β-咔巴啉(1),苦木碱壬的结构为1-甲氧丙酰基-β-咔巴啉(2).另外两个为已知生物碱1-乙烯基-4-甲氧基-β-咔巴啉(3)和3-甲基铁屎米-2,6-二酮(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