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层刚架动静态综合性实验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学科的发展并结合作者的实践,设计了二层刚架动静态综合性教学实验,包 括最大静态应力应变、最大动态应力应变的测试. 通过一组综合性实验作为示范,介绍二层 刚架的教学实验要求、实验把握、实验讨论等,说明了二层刚架具有使学生理论融会贯通、 培养学生思维形象化和综合分析能力及动手能力的特点,亦反映了二层刚架适合于教学实验 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介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教学实验体系及其课程建设,包括:从基础演示实验、流体 力学基本方程实验到综合、扩展、学生自主的设计创新实验的3个层次的教学实验体系,理 论学习、计算机虚拟实验、实际动手操作实验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与国内外高校的切磋交 流以及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相关栏目演播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连续多跨梁结构模型在力学实验教学中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深化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作者将力学课程中用变形能 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理论与工程实际密切结合,开发设计了连续多跨梁 的工程结构模型试验装置,为本科生开设出“工程结构电测应力分析” 教学实验. 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该教学实验的综合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4.
理论力学作为高等工程类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充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体会,给出了在理论力学课程中3W1H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应用方案,该教学法的应用对于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力学问题分析和求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具有良好效果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非线性动力学的普及化和整合科学新进展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本文总结和分析了通识教育课"混沌与非线性思维"的设计与实践。非线性动力学现在已经成为人类知识的一部分。"混沌与非线性思维"是为上海大学所有学生(包括理工、经营和人文三大类)开设的通识教育课。该课程聚焦于混沌的科学概念和文化影响,非线性不仅作为数学模型也作为思维模式。该课程帮助学生从非线性思维角度观察、分析和理解自然和社会中的不可预测和不确定现象。教学实践表明,非线性动力学可以恰当的方式普及而成为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质性内容,并为各专业的本科生接受。  相似文献   

6.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本文以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为研究平台,结合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和课程目标的高阶性设计思路,讨论了理论力学课程高阶性建设的思路和实践。通过构建"1+4+N"的课堂教学体系,梳理课程知识点,将教与学相统一。并以点的合成运动为例,分析了课程高阶性建设的实施路径和策略,从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的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静定平面桁架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型为学生提供可自行组装的桁架结构, 结合理论计算与电测实验技术,研究实际桁架与理想桁架杆件的受力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 本静定平面桁架模型的设计是比较理想的. 通过该模型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 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际 桁架与理想桁架构造上的差别,是《理论力学》和《结构力学》等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 与延伸.  相似文献   

8.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本文以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为研究平台,结合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和课程目标的高阶性设计思路,讨论了理论力学课程高阶性建设的思路和实践。通过构建"1+4+$N$"的课堂教学体系,梳理课程知识点,将教与学相统一。并以点的合成运动为例,分析了课程高阶性建设的实施路径和策略,从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的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大学课程中的"金"和"水"之争议成为热点,地方高校的材料力学课程亦面临此问题。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和地方高校转型升级需求,重组材料力学知识模块,利用多维度素材建设、"教与学"模式转变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价等手段,建立一套教书与育人、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设计与竞赛相结合的"教学相长、内外联动、上下融合、虚实结合"的材料力学金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课程中的"金"和"水"之争议成为热点,地方高校的材料力学课程亦面临此问题。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和地方高校转型升级需求,重组材料力学知识模块,利用多维度素材建设、"教与学"模式转变以及多指标综合评价等手段,建立一套教书与育人、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设计与竞赛相结合的"教学相长、内外联动、上下融合、虚实结合"的材料力学金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张峰  刘春丽 《力学与实践》2012,34(1):102-103
异步教学法是适合高师理论力学课程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在淮北师范大学进行的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学生的学业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扭转振动实验仪的构造、原理和特点, 以及据此开设的单自由度系统振动实验. 该仪 器的研制为理论力学课程振动实验提供了必要条件.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单自由度系统 振动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单自由度系统振动概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效果 明显.  相似文献   

13.
实验教学是培养工科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在有限的实验条件下开展丰富的教学实验、关联更多的理论知识点是力学实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材料力学中常见的压杆屈曲问题为例,构建了压杆屈曲实验平台,主要包括压杆屈曲实验和力学仿真两个模块,通过压杆屈曲实验案例展示了该平台用于开展教学实验的过程。结果表明,该实验装置可操作性强,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压杆由稳定到正弦屈曲再到螺旋屈曲的全过程,同时能够测试压杆径向位移、应变等多个参数,仿真实验能够在不受时空、设备限制下更直观地实现实验过程的再现和拓展。本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专业性,利用教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对材料力学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多个关联知识的理解,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理论力学》多媒体仿真教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虚拟仪器设计思想,阐述了理论力学教学实验参数化模 拟软件系统的结构设计、数学模型以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金属材料的断裂测试实验是全面了解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一环,目前实验教学中广泛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测定断裂后试样断口的特征裂纹长度来获得断裂韧度,但缺乏对裂纹演化全过程的直接观测,限制了学生对断裂指标判据、破坏形式和断裂机理的深入理解。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掌握断裂力学实验、理解断裂力学行为,本文提出一种多场耦合同步测试材料断裂行为的教学模式:通过高频高精度红外与高速显微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裂尖温度场与应变场进行实时检测,从而实现对裂纹长度的同步测定、裂尖塑性区的可视化表征以及断裂特征的捕捉和分析;结合经典断裂力学理论,对不同条件的断裂韧度教学实验进行了探索和改进。初步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丰富的实验内容和新颖的观测现象可以加深学生对断裂力学理论的理解,从而拓展学生解决实际科学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力学竞赛促进基础力学教改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组织与辅导力学竞赛为契机,促进基础力学教学改革.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力学素养与创新 能力,围绕如何创新基础力学教学新模式,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动力、改革教学实验、 提升力学课程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基于大学生力学竞赛培养力学人才与促进高校基础力学教学 改革的基本做法、实践效果与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材料力学是机械类、土木类和力学类等工科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秉承“强基础、重实践、融模拟、促创新”的理念;构建“融工程、融前沿、融思政”的教学资源与内容,夯实学生的力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利用力学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将抽象的力学概念与三阶递进的课程实践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数值模拟技术引入课堂,初步培养学生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建立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解决工程问题为导向,以创新实践为特点,以数值模拟软件为工具,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课堂。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内正式发表的文献,从教学理念改革与探索,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教学考核改革与配套,教学设施改善与计算机应用等5个方面,综述了20年来我国材料力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并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理论力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力学课程的研究型教学弥补了基础教学课堂在内容方面的缺憾, 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给出了理论力学课程在进行研究型模式探索中的教学设计思路和一些教学实践, 改革了课堂教学, 在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积极思维能力方面,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力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进行了兴趣引导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通过组织概论 型课程与讲座、科学创新实验、力学史教育及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结合等方式,使力学专 业的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内容及其分类、专业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广泛 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同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