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本研究以近期日益增长的网络平台企业间的合作为背景,在双边平台均为部分多归属的假定下,结合产业间平台企业合作会使不同平台用户的固有收益出现差异这一基本特征,建立双边用户多归属的双寡头竞争模型,分析平台企业参与合作与不合作这两种状态对企业定价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差异性及边际成本对平台企业均衡定价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双边用户都是多归属的情况下,无论合作平台还是非合作平台对双边用户的定价存在严格的对称关系,属于对称均衡。此外,研究也证明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差异性及边际成本对合作平台与非合作平台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张千帆  马宁 《运筹与管理》2017,26(8):123-132
本文以网络平台异业合作为背景,在Hotelling模型框架下,基于双边用户都是部分多归属的假定,结合平台采取异业合作可以提高用户固有收益这一前提,分析了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程度、拥挤效应及组间网络外部性强度对网络平台定价策略的影响。结果显示,双边用户的组间网络外部性强度不同时,随着拥挤效应的增强或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程度的提高,无论是在位平台还是采取异业合作的新进入平台,都会对一边用户提高,而对另一边用户降低收取的交易费;组间网络外部性强度相同时,平台对双边用户收取的交易费相同,且只与用户固有收益及交易量有关。研究表明,新进入市场的网络平台不应采取传统双边市场中常用的价格战策略来争夺市场份额,而应积极采取异业合作,通过提供优质优价的产品和服务来同在位平台竞争。  相似文献   

3.
卢珂  周晶  林小围 《运筹与管理》2019,28(7):169-17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以网约车平台为载体的多种新型出行方式相继出现,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交通管理问题。基于双边市场理论,考虑了交叉网络外部性,从用户、司机均为单归属以及用户多归属、司机单归属两个方面研究了网约车平台的市场定价问题。同时,引入了时间敏感系数和司机提成比例表征网约车行业特征。最终得到了网约车平台对用户和司机的定价结构公式、用户和司机规模及平台收益。研究显示平台定价及收益与交叉网络外部性及时间敏感系数的关系与用户归属结构相关;平台定价及收益与差异化程度正相关,且在用户多归属情况下提高差异化程度会导致多归属方用户规模降低;在双边均为单归属情况下,提高司机提成比例会降低平台对出行用户的定价且增加对司机方的定价,最终导致平台均衡收益降低;但多归属下平台对司机的定价与司机提成比例的关系还与双边交叉网络外部性的相对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前提下,探讨平台提供延伸服务对平台定价策略的影响,结论表明,提供延伸服务可以增加平台利润,而具体的定价策略又分为两种情形,第一:在双边平台形成初期,用户规模较小,平台采取不对称定价,标准取决于延伸服务的互补强度:如果互补强度较小时,平台对卖方采取免费策略,如果互补强度较大时,平台则直接对卖方采取高价策略,此时平台利润最高;第二:当双边平台逐渐成熟之后,用户达到一定规模,平台直接对双边用户采取较高定价,此时平台利润最高.  相似文献   

5.
2019年以来,关于排他性交易的经济效应和规制政策都存在较大争议.在Armstrong等理论模型基础上,构建并分析市场势力差异化情形下的平台排他性交易模型,旨在为双边平台排他性交易竞争效应提供合理的经济学解释以及反垄断政策依据.研究表明:1)当市场势力较强的平台实施排他性交易时,排他性激励能强化该平台对双边用户的定价优势,扩大其商家用户规模,进而增加其与市场势力较弱的平台间的利润差距.2)当市场势力较弱的平台实施排他性交易时,排他性激励能弥补其与市场势力较强平台在对双边用户议价能力与用户规模上的差距,超过一定阈值时,可反超市场势力较强平台的利润.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和平台经济发展实践,为平台治理和反垄断规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双边平台存在的基础是参与的用户,因此用户的分配是双边市场上各利益主体最关心的问题。为研究用户分配问题,本文在具有差异性的竞争双边市场上,建立了两阶段的双边平台竞争模型。第一阶段使用Rubinstein讨价还价模型对卖者的参与人数进行分配,利用讨价还价顺序描述卖者进入的先后顺序;第二阶段分别在平台利润最大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两种情况下,刻画买者对平台的规模偏好,并求均衡的市场份额。通过此模型分析竞争性平台差异化的情况下,网络外部性系数对平台均衡市场份额以及市场利益相关者利得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考虑平台利润最大化的情况下,买者参与人数受卖者规模与网络外部性系数的影响,平台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在考虑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情况下,买者的网络外部性系数与买者参与人数不相关,但与总社会福利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考虑政府对众包物流市场采取激励性政策和约束性政策,基于不同的市场结构,以众包物流平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构建政府政策规制的平台最优定价模型,运用最优化方法求解平台最优定价,最后利用数值分析对相关结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垄断型市场结构下,当政府采取激励性政策时,平台定价随用户间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增加而增加;当政府采取约束性政策时,平台定价与政府限制力度负相关,平台定价随政府限制力度的增强而降低。在竞争型市场结构下,当政府采取激励性政策时,平台定价随平台服务差异化系数的增加而降低;当政府采取约束性政策时,平台定价随政府限制力度的增强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稚  谭德庆 《运筹与管理》2022,31(7):220-226
随着网络视频产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视频节目依赖炒作宣传吸引关注度获取丰厚的商业收益。本文考虑时间因素和炒作因素,基于用户需求不确定性建立连续时间型收益模型。应用哈密顿方法求解非线性优化问题,得到了炒作效应影响下的视频用户支付意愿变化规律,网络视频商业模式的动态演化趋势,并确立了最优的视频节目定价和营销炒作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收费模式用户人数随着炒作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选择免费模式用户人数随着炒作时间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炒作效应的提高,混合型免费—收费模式会逐渐演化为单一收费模式,且视频平台利润呈现倒“U”型变化趋势。研究结论揭示了营销炒作对视频定价、用户支付意愿和收视行为的影响,为视频平台更好的了解用户需求,制定商业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电商平台对消费者强大的吸引力,本文建立了由供应商和平台商构成的基于电商平台混合销售的供应链模型。混合销售渠道包含直销和分销,其中平台商拥有电商平台,供应商通过电商平台进行直销,平台商分享一定的收益;而分销是指平台商从供应商处批发产品进行销售。分别建立了集中式和分散式决策模型,研究发现:随着消费者对分销渠道接受程度的提高,两种情形下直销渠道的零售价不变,分销渠道的零售价提高;分散式情形下的批发价、供应商和平台商的利润均提高;随着供应商分享收益比例的提高,两种渠道的零售价都降低,但批发价提高,供应商的利润提高,而平台商的利润下降,但供应链的总利润提高;研究得到了保证博弈双方都能从直销渠道中获利的收益分享比例范围。  相似文献   

10.
谭德庆  吴昊 《运筹与管理》2021,30(6):144-149
考虑累积观看节目用户量产生的羊群效应角度构建两阶段决策模型,得到节目最优定价策略和最优广告量策略。研究表明:收费模式中羊群效应对最优定价的影响特征与用户规模有关,并进一步导致免费模式中最优广告量减少。在收费模式羊群效应较高情况下,运营商能通过延长收费模式时间提高节目利润。还发现收费模式中羊群效应导致观看节目用户总规模增加,但收费模式对免费模式有挤兑效应。在免费模式中羊群效应较低情况下,只有收费模式中具有较高的羊群效应才能使节目总利润增加,否则总利润减少。  相似文献   

11.
赵道致  朱晨威 《运筹与管理》2021,30(11):120-126
本文建立Stackelberg博弈模型比较了传统制造模式与产能分享模式下设备制造商和设备用户企业的利润,发现设备用户企业总是从产能分享模式中受益,但是订单需求增量不同的企业受益大小不同;平台制定的设备租赁价格对设备制造商的利润和设备用户企业的购买决策都将产生影响,对于任意固定价格的设备,平台的制定的最优租赁价格是唯一的,并且平台的最优利润是设备价格的倒U型函数;产能分享业务的出现对设备制造商产生了损益影响,当平台采取最优的定价策略时,价格相对比较高的设备的购买需求增加,设备制造商从产能分享业务中受益,价格相对比较低的设备的购买需求降低,设备制造商在产能分享业务中利益受损。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上述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电商平台折扣销售期的双重折扣现象激发了巨大的消费需求,本文构建了具有折扣销售期的电商平台和商家的斯坦伯格博弈模型,研究了在电商平台不提供消费者返利和提供消费者返利的情况下商家和电商平台的最优定价策略。从消费者效用出发,结合最优化方法和博弈论,力图为商家和电商平台的决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在电商平台不提供返利时,消费者的策略性越高,正常销售期的价格越高,折扣率越低。(2)当电商平台给消费者提供返利时,正常销售期的价格会升高,而折扣销售期的价格会降低,差异化定价现象愈加明显。(3)当消费者的麻烦成本高于某一阈值时,电商平台提供顾客返利时的收益相比不提供顾客返利时更高且最优利润随着消费者的麻烦成本的增加而增加。(4)拓展部分考虑了过高麻烦成本造成的消费者流失,发现适当的提高消费者的麻烦成本能增加平台和商家的收益,但是当超过一定的范围,会引起用户流失,反而损害双方的利润。  相似文献   

13.
货运共享平台订单分析显示顾客对运输货物申报的体积往往比实际体积偏大,平台则会按照客户申报的体积进行收费。本文站在平台利润视角,构建了考虑运单体积不确定的装载与配送路径联合优化模型来研究运单体积不确定对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可以提升平台利润达24%。进一步,为了实现平台、顾客与司机的收益共享,并提高平台市场占有率,平台考虑在收费体积存在偏差的情况下,采用降价的策略与平台实际定价策略进行对比。通过数值分析发现,在存在体积偏差率的情况下,价格下降18%以内时,平台的利润呈现增长的趋势,最高可以达到23.26%;当价格下降超过18%时,平台利润出现负增长,因此不适合采取降价的措施。在降价过程中,顾客需要支付的成本最多可减少19.17%,司机的收益最多可增加13.82%,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分段定价策略可以更好的实现三方共赢,对平台的实际运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菊  王艳  刘龙 《运筹与管理》2021,30(9):139-144
线短租平台作为共享经济的重要平台之一,有着显著的特征:它只提供房间的信息展示等服务而不是提供产品,只决策交易佣金以及向谁收取佣金,而平台上交易的房间租赁服务的质量和价格均由房东来决策。文章考虑三种在线短租平台的盈利模式——向房东、向房客以及向双边用户都收取交易佣金,分别建立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利用逆向归纳法分析了房东的房间服务质量和定价决策。通过均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不管平台选择哪种盈利模式,当平台上已有的房东数量较少时,房东数量的增多反而不利于平台获利,而当已有房东数量超过规模临界值时,房东数量的增多会给平台带来更多的利益。有趣的是,如果平台想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向房东收取交易佣金的盈利模式并不一定总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单个平台两种品牌网约车的最优定价问题,考虑平台服务质量的差异化和市场需求波动性,分别建立动态价格、差异化价格和静态价格模式下的网约车动态服务模型,运用多元函数和泛函的条件极值求得两种品牌网约车的最优定价策略。研究发现,平台最优动态价格和差异化价格均随需求波动时长单调变化,而最优静态价格并非单调。此外,平台提高差异化服务时,两种品牌网约车的最优价格均提高,但高服务质量的网约车会有更高的提价幅度;固定佣金报酬率增大时,平台最优价格均提高,但边际损失成本较大的网约车会有更高的提价幅度。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不同价格模式下的平台利润进行比较和灵敏度分析,并发现平台利润在市场需求稳定时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We assume that each manufacturer decides his price to the tradeand that retailers set their prices in the light of the manufacturer'sprices. We consider two hypotheses about the way in which eachmakes his decision. In the absence of cooperation, the retailerchooses a price (as a function of the trade price) which willmaximize the retail profit. The manufacturer takes this intoaccount in determining his price to maximize his profit. Ifthey cooperate (which may be illegal), they agree to a retailprice which maximizes their joint profit. The trade price isset via a discussion on how the profit is to be split betweenthem. It is clear that the cooperative profit cannot be lessthan the non-cooperative profit. In at least one set of circumstancesthe non-cooperative solution yields a smaller profit for theretailer than the manufacturer, which means that the latteris in a weak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bargaining over the additionalprofits from cooperation. More surprising is our main resultthat, for some response functions, cooperative prices are lowerand sales volumes are higher under cooperation. Examples tobe examined in detail are: (a) single manufacturer and singleretailer; (b) several manufacturers and a single retailer (ora group of identical retailers) with a linear symmetric price-volume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7.
With numerous price-comparison websites and applications, consumers today are frequently conducting price-comparison shopping. As a result, retailers face an increasing challenge in predicting consumer demand and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product price and inventory level accordingly. To address this issue,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nventory model with joint decisions of price and inventory to optimize the retailer's long-run average profit under price-comparison consumer shopping. We first formulate the demand arrival process for a retailer under price-comparison shopping to be affected by not only its own price but also its competitors'. Based on this demand arrival process, we then formulate the retailer's long-run average profit and derive properties of its optimal solution. Our model focuses on capturing the impact of price-comparison consumers on a retailer's optimal price and inventory decisions. In particular, we allow competitors' prices to affect the retailer's demand via two key factors: the manufacturer's suggested price and the variability of the outside lowest price. According to our results, when the suggested price increases, the retailer should lower its price to obtain more price-comparison customers from competitors, whereas when the variability of outside lowest price increases, the retailer should raise its price to increase per unit profit from nonprice-comparison custom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