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预平衡核反应理论中的激子模型理论 ,给出了激子模型中的激子态寿命和激子态发射率与跃迁率的表达式。并通过计算给出了轻核 (9Be、1 6O) ,中等核 (56Fe、64Zn) ,重核 (1 75Lu、1 84W)等核的各激子态寿命以及它们的发射率和跃迁率。结果表明对于轻核 ,前几个激子态在反应中占主要的部分 ,使用时可以作无返回近似。这反映了在轻核反应中 ,预平衡反应占主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利用量子点与单模腔场共振相互作用模型提出了激子Bell类和W类纠缠态的制备方案.借助于超算符方法和态的保真度考察了所制备的激子纠缠态的消相干特性,结果表明:激子Bell类和W态的纠缠特性非常脆弱,在极短的时间里演变为消纠缠态.基于腔场与两量子点共振相互作用模型设计了一个量子交换门.  相似文献   

3.
刘建峰  赵维娟 《中国物理 C》2002,26(11):1158-1165
对快中子引起的核反应作预平衡修正,即考虑直接–半直接俘获作为统计平衡前1激子态和3激子态的γ发射过程,5个及5个以上激子态的粒子(中子、质子及α粒子等)及γ发射过程用达到统计平衡的复合核过程描述,在中子入射能量3MeV至20MeV能区对40Ca和208Pb的辐射俘获截面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得到了较好符合的结果.同时,对统计平衡前后γ发射对(n,γ)截面的贡献及直接俘获、半直接俘获和两者的相干项的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直接从诺埃曼方程出发,采用粗粒化方法并假定矩阵元的无规分布,给出了核反应过程的统计描述.所得反应截面包括复合核前的一次过程和多次过程的反应截面以及复合核反应截面.对激子模型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Laplace变换和连分式方法解核反应激子模型概率分布,给出了全部转移概率矩阵元的代数表示式,并计算了受激原子核的分态概率分布和瞬时熵.  相似文献   

6.
一、引 言 近三十年来,很多实验室在光核反应方面作了不少的研究工作.这是因为r源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同时在核物理领域内电磁辐射与核的相互作用的理论比较成熟,所以如果认识了入射道中相互作用,则通过测量光吸收截面或光核反应产物就能研究纯核力的影响.此外,光核过程在天体物理、核反应堆技术、核燃料分析,生物学和医学等方面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要求人们去认识光核反应. 光核反应包括(r,r)1),(,),(,n),( ,2n),( ,xn)2及( ,f)3)等.其中测量和研究的中心是巨共振区(10—30MeV)的(,n)反应,目的是研究电偶极(E1)巨共振的系统学,取…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扩充的激子模型,在进一步近似下,对208Pb,186W,181Ta,175Lu,75As,55Mn巨偶极共振光核反应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有较好的符合,从而基本支持了我们在前文[1]所提出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缪容之 《中国物理 C》1989,13(10):942-955
高能的复合系统的激子被分成记忆粒子m与非记忆粒子r两部分.在引入n态m粒子碰撞比an后,建立了m与r粒子态-角占据几率的耦合主方程,给出了区分m、r粒子的态密度与发射几率公式.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对实验的拟合较广义激子模型有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9.
将Feshbach-Kerman-Koonin(FKK)量子多步复合(MSC)理论推广至核子自旋为1/2,靶核自旋任意,在j-j表象严格处理角动量耦合,得到自旋为1/2的FKK-MSC公式.进一步用光学模型吸收代替门态强度函数,以及用复合核衰变宽度代替平衡态的逃逸宽度,给出了FKK-MSC理论与复合核反应Hauser-Feshbach模型(HFM)的一个统一表达式.这一公式将MSC和HFM与光学模型相联系,对核反应给出自洽和一致的描述.利用上述工作对一些典型的核反应实验进行了初步地分析,计算结果合理,与实验数据符合尚好.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统一的Hauser–Feshbach理论和角动量相关的激子模型,以中子诱发12C反应为例,研究了轻核反应的反应机制和轻核反应的特点,并进行了理论计算,同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交叉偏振三阶非线性瞬态光栅技术,研究了室温下CdTe胶体量子点激子自旋弛豫动力学的尺寸效应.在抽运-探测光子能量与CdTe量子点的最低激子吸收(1Se—1Sh)跃迁相共振时,量子点激子自旋弛豫显示了时间常数为0.1—0.5 ps的单指数衰减行为.CdTe量子点激子自旋的快速弛豫源于亮暗激子精细结构态跃迁,即J=±1←→■2跃迁.激子自旋弛豫主要由空穴的自旋翻转过程决定.研究结果表明:CdTe量子点激子自旋弛豫速率与量子点尺寸的4次方成反比.  相似文献   

12.
通过时间分辨光谱技术详细地研究了ZnCuInS/ZnSe/ZnS量子点的激子弛豫动力学. 基于速率分布模型,波长依赖的发射动力学表明本征激子、界面缺陷态中的激子、给-受体对态中的激子都会参与量子点的发光过程,整个发光过程主要依赖于给-受体对态发射. 瞬态吸收数据表明激发后本征激子和界面缺陷物种可能会同时出现,在高激发光强下,光强依赖的俄歇复合过程也存在于量子点中  相似文献   

13.
王顺金 《物理学进展》2011,17(4):419-429
本文考察了核物理研究的新进展,从规则运动与无规运动并存与交织的观点,评述了原子核巨共振的研究;介绍了近年来用原子核二体关联动力学研究热原子核巨共振的新进展。同时,对原子核二体关联动力学的物理内容以及用它描述原子核小振幅运动和重离子核反应中规则运动与无规运动、动力学效应与随机效应二重性的可能性和潜力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杨显俊  张竞上  卓益忠 《中国物理 C》1989,13(12):1102-1110
在严格考虑了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导出了任意单粒子哈密顿量下多粒子多空穴态的能态密度的一般性精确公式;并应用半经典的Thomas-Fermi近似,计算了三维线性谐振子下的能态密度;计算了g1p至g10p,g1h至g7h以及g1p-1h至g6p-6h能态密度;讨论了泡利不相容的影响,与微子模型中通用的等间隔模型的能态密度进行了比较.由计算结果看出,激子模型中通用的等间隔单粒子能级密度模式在由核子诱发的核反应中,是一很好的近似.  相似文献   

15.
热原子核巨共振的非微扰研究与二体关联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顺金 《物理学进展》1997,17(4):419-429
本文考察了核物理研究的新进展,从规则运动与无规运动并存与交织的观点,评述了原子核巨共振的研究;介绍了近年来用原子核二体关联动力学研究热原子核巨共振的新进展。同时,对原子核二体关联动力学的物理内容以及用它描述原子核小振幅运动和重离子核反应中规则运动与无规运动、动力学效应与随机效应二重性的可能性和潜力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陆中道 《中国物理 C》1988,12(4):548-553
本文根据统计理论推导了包含角动量的激子态密度公式.公式中的自旋切割因子的平方正比于激子数和原子核的转动惯量.当激子系统趋近统计平衡时,该公式就自动过渡到具有角动量的费米气能级密度公式.  相似文献   

17.
一、引 言 激子模型是描写核反应预平衡衰变的唯象理论.为说明什么是预平衡衰变,请看图1[1]. 根据图1谱形的特点,大约可分为三段能区:(1)在 50-60McV的能区中,出现许多尖锐、分立的共振峰,它表明在峰值对应的能量发射核子突出地多,这些峰值对应着剩余核低激发态的能级.该段能谱  相似文献   

18.
在Su-Schrieffer-Heeger(SSH)模型基础上,计入弱电子关联的影响,研究聚乙炔单线态和三线态两类激子的行为.与单线态相比,三线态激子能级自旋简并丧失,能隙增大,电荷密度振荡局域分布以及自旋密度波产生,三线态激子吸收谱的相应特征峰发生~0.1 eV蓝移并且强度增加~40%.这些差异为区分两类激子提供了磁共振实验之外的判据.  相似文献   

19.
王文静  孟瑞璇  李元  高琨 《物理学报》2014,63(19):197901-197901
基于扩展的一维SSH紧束缚模型结合非绝热的分子动力学方法,理论研究了共轭聚合物分子(PPV)在光脉冲作用下受激吸收和受激辐射的量子动力学过程.首先,设定分子初始处于基态,讨论了受激吸收过程中不同的电子受激跃迁模式与光激发脉冲的关系.通过对终态的分析,发现分子受激后只能产生电子-空穴的束缚态,包括:激子、双激子和高能激子.计算了各种激发态的产率,特别是,给出了各种激发态产率与光激发能量的定量关系.此外,基于实验,分别讨论了光激发强度对高能激子和双激子产率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设定分子初始分别处于激子和双激子态,研究了分子内定域能级之间的受激辐射过程,并简单讨论了激子和双激子受激辐射与光激发能量及强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一个严格求解多粒子空穴态密度中泡利原理效应的方法,并以激子模型为例给出了等间隔单粒子能级密度模型中的态密度的精确表示以及泡利原理修正值,结果表明,严格的泡利修正值要比以往用的Kalbach近似值大一倍多,相应地,激子态间隔跃迁平衡激子数也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