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荣  王强  张灯青  李贤英  向芸颉  金武松 《合成化学》2015,23(12):1147-1149
以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4-甲基苯磺酸为原料,经2步反应制得中间体2,2′-【2,5-二{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1,4-二(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基】苯(6); 3-溴-1,10-邻菲啰啉和6经Suzuki偶联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的邻菲啰啉衍生物--3,3′-【2,5-二{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1,4-二(1,10-菲啰啉基)】苯,其结构经1H NMR和MALDI-TOF-MS表征。  相似文献   

2.
许云雷  葛敏 《合成化学》2015,23(11):1063-1067
以3,3-二甲基环己酮(2)为原料,经5步反应制得中间体1-氯-4-[2-(氯甲基)-5,5-二甲基环己基-1-烯]苯(5);以5-溴-7-氮杂吲哚为原料,经3步反应制得制得5-羟基-1-三异丙基硅基-7-氮杂吲哚(8); 8与4-[3-氟-4-(甲氧基羰基)苯基]哌嗪-1-甲酸叔丁酯(9)经取代反应制得4-{3-[(7-氮杂吲哚)氧]-4-(甲氧基羰基)苯基}哌嗪-1-甲酸叔丁酯(10);10脱保护后与5进行SN2取代反应,所得中间体与3-硝基-4-{[(四氢-2H-吡喃-4-基)甲基]氨基}苯磺酰胺经缩合反应合成了BCL-2选择性抑制剂ABT-199,总收率28.4%,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  相似文献   

3.
根据甲磺酸达比加群酯工艺,合成了甲磺酸达比加群酯的7个杂质:3-【【【2-{[(4-氰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A), 3-【【【2-【{[4-(乙氧基)叔胺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盐酸盐(B), 3-【【【2-【{[(4-甲脒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盐酸盐(C), 3-【【【2-【【【4-{[(己氧基)羰基]氨基亚甲胺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甲酯盐酸盐(D), 3-【【【2-【【【4-【{[(己氧基)羰基]氨基}羰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E), 3-【【【2-【【【4-【{[(己氧基)羰基]氨基}亚氨甲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F), (Z)-3-【【【2-【【【4-【{[(N,N′-二己氧基)羰基]脒基}亚氨甲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G),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确证。  相似文献   

4.
蔡志强  侯旭  张波  刘若灿 《合成化学》2015,23(10):908-912
以3-[(3-氨基-4-甲基氨基苯甲酰)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为原料,与4-氰基-3-氟苯取代基乙酸经环化反应制得3-【【2-{[(4-氰基-3-氟苯取代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3a, 3e); 3经水解和酰胺化反应制得3-【【【2-{[(4-氰基-3-氟苯基)取代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酰取代胺基(6a~6h);6与乙酰氧肟酸经环合反应合成了8个新型的苯并咪唑衍生物(7a~7h),其结构经1H NMR和HR-ESI-MS表征。抗凝血活性结果表明: 7a和7c的抗凝血活性最好,其aPTT值分别为(83.1±4.2) s和(80.7±2.9) s,优于阳性对照药达比加群酯(75.3±2.1)s。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多种合成路线制备芳香炔基树枝状化合物中间体1,3,5-三[(4’-乙炔基苯基)乙炔基]苯,通过一系列的合成路线和反应条件的对比,发现多官能团的端基炔化合物与芳基溴化合物之间发生多重Sonogashira反应时,常会生成不同取代程度的极性相似化合物,因而难以分离.采用多官能团的端基炔化合物与芳基碘化合物反应可以避免这种情况.最终确定以1,3,5-三溴苯和2-甲基-3-丁炔-2-醇为原料,制得中间产物1,3,5-三乙炔基苯;再以对碘苯胺和三甲基硅乙炔为原料,经重氮化化、卤代反应制得4-三甲基硅乙炔基碘苯;后者与1,3,5-三乙炔苯经Sonogashira反应、裂解去保护反应,制得化合物1,3,5-三[(4’-乙炔基苯基)乙炔基]苯.用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等表征手段确认了中间体及最终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2-溴甲基吡啶氢溴酸盐和叠氮化钠为原料,合成中间体2-叠氮甲基吡啶(1);对羟基苯甲醛和溴丙炔经取代反应合成中间体4-(丙-2-炔基丙氧基)苯甲醛(2); 2与1经点击反应制得关键中间体BPT(3); 3与罗丹明B酰肼经还原胺化反应得罗丹明类荧光探针,其结构经1H NMR, IR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5-溴-2-十二烷基嘧啶为原料,经Sonogashira偶联等反应制得1,2-双(2-十二烷基嘧啶-5-基)乙炔(4); 1-溴-4-(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5)与双频哪醇合二硼反应制得化合物(6); 4,4′-二溴苯偶酰与1,3-二苯基丙酮经羟醛缩合反应制得四芳基环戊二烯酮衍生物(7); 化合物4与7经Diels-Alder反应制得化合物8; 8与6〖STBZ〗通过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合成新型两亲性氮杂六芳基苯(9),化合物6~9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MALDI-TOF)表征。  相似文献   

8.
孙斌  王江淋 《分子催化》2019,33(1):58-65
将一种水溶性Salen,N,N’-双[(5-磺酸基-2-羟基)苄基]缩N,N’-二甲基-1,2-乙二胺(L)与醋酸钯原位生成水溶性Salen-Pd配合物,该水溶性钯配合物应用于催化微波加热的水中的Heck和Sonogashira碳-碳偶联反应.在优化反应条件之后,对溴苯衍生物与乙烯衍生物的Heck偶联反应以及溴苯衍生物与苯乙炔及其衍生物之间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进行了考察.发现,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无论是Heck反应,还是Sonogashira偶联反应,都能得到很好的收率.在有机物分离之后,水相继续循环使用4次,在水相的前3次循环使用时,都获得了不错的收率.  相似文献   

9.
以2-甲基-3-硝基苯胺为起始原料,经Batcho-Leimgruber、酰化、还原、氧化、(R)-叔丁基亚磺酰胺的不对称诱导、烯烃闭环复分解反应等关键步骤,共经12步反应合成了麦角新碱中间体(S)-4-溴-3-{[5-(甲氧基羰基)-1-甲基-1,2,3,6-四氢吡啶-2-基]甲基}-1H-吲哚-1-甲酸叔丁酯,总收率7.2%,该路线涉及4个新化合物的合成,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  相似文献   

10.
温燕梅  江焕峰 《化学学报》2012,70(16):1716-1720
1,3-共轭烯炔不仅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 许多天然产物和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的核心骨架都含有共轭烯炔单元, 在已有的共轭烯炔的合成方法中钯铜共催化的烯基卤与端炔的Sonogashira 偶联反应占据了统治地位. 炔卤化合物是一种独特有趣的有机分子, 它既能参与类似于端炔的偶联反应, 又具有卤苯的过渡金属氧化加成的性能, 这些特点使炔卤在构建复杂有机分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以Pd(OAc)2为催化剂, K2CO3为碱, 在DMF溶剂中实现了末端烯和炔基溴的交叉偶联反应高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地合成1,3-共轭烯炔, 考察了催化剂的种类、碱的种类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5 mol% Pd(OAc)2, 2.5 equiv. K2CO3, 在DMF溶剂中, 不需要任何配体和添加剂, 炔基溴与苯乙烯衍生物于80 ℃, 与贫电子烯烃于室温反应2 h可以高产率得到所需产物, 所有化合物的结构用IR, 1H NMR, 13C NMR, MS, 高分辨质谱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该偶联反应合成途径简捷、反应条件温和, 可为共轭烯炔化合物合成提供简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经5步反应制备了萘/苝酰亚胺取代的端炔和碘炔单体, 通过Sonagashira偶联反应合成了2个新型对称丁二炔单体浅黄色粉末2-[4-(4-{4-[7-(庚-3-基)-1,3,6,8-四氧亚基-1,2,3,6,7,8-六氢异喹啉并[6,5,4-def]异喹啉-2-基]苯基}丁-1,3-二炔基)苯基]-7-(辛-4-基)-1,2,3,6,7,8-六氢异喹啉并[6,5,4-def]异喹啉-1,3,6,8-四酮(diNDI)和暗红色粉末2-[4-(4-{4-[1,3,8,10-四氧亚基-9-(二十三烷-12-基)-1,2,3,8,9,10-六氢异喹啉并[6',5',4':9,1,2]蒽并[6,5,10-def]异喹啉-2-基]苯基}丁-1,3-二炔基)苯基]-9-(二十三烷-12-基)-1,2,3,8,9,10-六氢异喹啉并[6',5',4':9,1,2]蒽并 [6,5,10-def]异喹啉-1,3,8,10-四酮(diPDI), 产率分别达60%和70%. 由于NDI和PDI基元的强吸电子作用, diNDI和diPDI表现较低的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能级, 分别为?3.80和?3.70 eV. 单晶数据表明, 萘酰亚胺基元的分子间氢键及π-π作用对diNDI分子堆积结构起主导作用, diNDI呈层状堆积模式. 由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结果可知, diNDI丁二炔经加热可发生固态聚合. 加热条件下diNDI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原位拉曼光谱特征峰以及在波长532 nm激光强度为10%的辐照条件下原位拉曼光谱特征峰的变化均表明diNDI微纳晶发生了非常规的1,4-加成聚合, 并且新生成的共轭主链是无序的, 同时发现激光辐照条件下更易促进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12.
以丁炔二醇为起始原料,用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进行单保护后,与2-(6-羟基-2,3-二氢苯并呋喃)乙酸甲酯经Mitsunobu反应制得2-{6-[4-(叔丁基二甲硅烷氧基)丁-2炔基氧基]-2,3-二氢苯并呋喃}乙酸甲酯(3); 3脱除保护后与苯酚衍生物发生Mitsunobu反应,随后经水解合成了6个结构新颖的苯并二氢呋喃衍生物(7a~7f),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EI-MS表征。GPR40激动活性测试结果表明:7a~7f对GPR40均有激动作用,其中7e和7f激动活性最强,EC50分别为0.593 μmol·L-1和0.596 μmol·L-1。  相似文献   

13.
将柔性苄氨基三羧酸配体5-(3-羧基-4-甲氧基苄氨基)间苯二甲酸(H3L)与硝酸镉和不同含氮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 制得了配合物{[Cd(HL)(bpea)·H2O]·H2O·DMF}n(1)、 {[Cd(HL)(bpp)·H2O]·2H2O·DMF}n(2)和 {[Cd(HL)(dmbpy)]·DMF}n(3)[bpea=bis(4-pyridyl)ethane; bpp=1,3-bis(4-pyridyl)propane; dmbpy=5,5′-dimethyl-2,2′-bipyridine]. 3个配合物分别表现出有趣的2D→2D穿插结构和一维带状结构. 荧光性质测试结果表明, 所有配合物的荧光均可被Cr2O72?猝灭, 而在乙酰丙酮的DMF溶液中, 只有配合物1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 羧酸配体的柔性、 含氮配体的类型和结构可以调控配合物的结构和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个基于芳叉丙二腈的高活性迈克尔系统2,2′-[(5-叔丁基-2-羟基-1,3-苯撑)二甲川]双丙二腈(1), 能迅速吸收空气中的水, 生成稳定的氧杂迈克尔加成产物2-[5-叔丁基-3?(2,2-二腈基?1-羟乙基)-2-羟基苄叉]丙二腈(2). 在二甲亚砜(DMSO)中, 各种碱性催化剂都能使化合物2脱水生成化合物1, 同时发射红色强荧光. 在PBS缓冲溶液(pH=10)中, 化合物2立即脱水生成化合物1, 随后又缓慢加水转变为化合物2. 加热吸附在硅胶上的化合物2的荧光由蓝色变为红色, 温度降低后荧光又恢复为蓝色. 因此, 吸附了化合物2的硅胶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热敏荧光材料. 此外, 吸附了化合物1的硅胶还对某些有机蒸汽具有荧光响应.  相似文献   

15.
刘进兵  吴凤艳 《合成化学》2015,23(10):934-937
以对羟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醚化和酯化反应制得中间体4-(2-羟乙氧基)苯甲醛磷酸二甲酯(2); 2分别与伯胺经缩合反应合成了4个对羟基苯甲醛磷酸酯席夫碱衍生物(4a~4d),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ESI-MS确证。采用应急模型对4a~4d进行抗抑郁活性研究。初步结果表明: 2和4-(2-羟乙氧基)苯甲醛磷酸二甲酯甲氧基胺席夫碱(4d)表现出较好的抗抑郁活性,2的活性优于丙咪嗪,4d的活性与丙咪嗪接近。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C1~C3正构醛、 醇化合物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PTR-TOF MS)中的产物离子特征, 考察了不同E/N值(E: 电场强度, N: 气体分子数密度)下C1~C3正构醛、 醇的产物离子种类和强度的变化. 结果表明, 低分子量正构醇类(甲醇、 乙醇和丙醇)倾向于形成质子化聚合物[nMH]+及其失水离子[nMH-H2O]+, 且随着E/N值升高, 醇类会产生较多裂解碎片和多聚体离子. 低分子量正构醛(甲醛、 乙醛和丙醛)主要产生质子化产物[MH]+和一水合质子化产物[M·H3O]+, 高E/N值(>125 Td)会抑制甲醛质子化, 也会抑制其加合产物的生成. 乙醛倾向于形成水加合物, 且随着E/N值增高, 质子化乙醛与水合质子化乙醛的变化趋势相反. 另外, 丙醛在较高的E/N值下会产生一系列聚合物, 如[MH·C2H5]+和[2MH]+. 通过分析C1~C3正构醛、 醇的质子转移反应特征及产物离子形成过程, 获得了C1~C3正构醛、 醇的特征离子和对应的最佳E/N设置值, 为低分子量醛、 醇的定性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