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从头算研究了d空穴位置不同对Ni—CO成键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Ni—CO键中σ/π接受作用的相对强弱,取决于Ni—CO簇所处的能态。σ空间电子云较π空间电子云弥散,因而Ni—CO簇的稳定性与σ空间电子云的排斥密切相关。随着Ni4pσ轨道上电子占据数的增加,Ni—CO稳定性减弱。比较了分子簇Ni—CO与NiCO分子及CO/Ni化学吸附体系之间的性质。  相似文献   

2.
用从头算研究了d空穴位置不同对Ni-CO成键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Ni-CO键中σ/π授受作用的相对强弱,取决于Ni-CO簇所处的能态。σ空间电子云较π空间电子云弥散,因而Ni-CO簇的稳定性与σ空间电子云的排斥密切相关。随着Ni4pσ轨道上电子占据数的增加,Ni-CO稳定性减弱。比较了分子簇Ni-CO与NiCO分子及CO/Ni化学吸附体系之间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CO在Ni/TiO2上的吸附成键及活化解离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CC-DV-X_α方法模拟研究了Ni/TiO_2催化体系及CO在该体系上的吸附,结果表明,Ni沿金红石(110)面接近TiO_3时,体系在Ni—O距离为0.18nm处能量最低,这与实验结果一致。负载后的Ni与TiO_2之间有较强的电子效应。金红石的中心Ti原子对体系催化性能无明显直接影响,但表面上与同Ni相联的O直接键合的Ti参与了金属→CO电子反馈作用,从而影响体系的催化性能。CO吸附于Ni/TiO_2后,σ轨道失去电荷,π轨道得到电荷,但π轨道得到的电荷量大于σ轨道失去的电荷量,因此,CO的活化主要是通过催化体系的反馈作用完成的。△(1π—4σ)和△(5σ—4σ)更能体现CO的吸附强度。CO/Ni/TiO_2中C—Ni相互作用比Ni原子簇及Ni/Al_2O_3吸附CO后的C—Ni作用要弱一些,因而催化活性更好。  相似文献   

4.
Pd2—CO簇的从头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带相地论赝势的金属态原子基组,对Pd2-CO簇进行了从头算研究,按金属态原则和键态原则,计算COD 金属钯表面桥位吸附模型,并讨论吸附作用的化学键本质,认为将Pd2的前线轨道中占据的(5s+5s)轨道的电子激发到空的(5s-5s)轨道,是其吸附作用的键准备态,此态既减少了Pd2(5s+5s)轨道与CO的5σ之间的排斥,又有利于Pd2(5s-5s)轨道与CO的2π的π反馈。  相似文献   

5.
采用带相对论赝势的金属态原子基组,对Pd_2-CO簇进行了从头算研究。按金属态原则和键准备态原则,计算CO在金属把表面桥位吸附模型,并讨论吸附作用的化学键本质。认为将Pd_2的前线轨道中占据的(5s+5s)轨道的电子激发到空的(5s一5s)轨道,是其吸附作用的键准备态,此态既减少了Pd_2(5s+5s)轨道与CO的5σ之间的排斥,又有利于Pd_2(5s一5s)轨道与CO的2π的π反馈。  相似文献   

6.
通过η5-R~1C_5H_4(CO)_3MNa与η~5-R~2C_5H_4(CO)_3MNa(M=Mo,W)以及η~5-R~1C_5H_4(CO)_3MoNa与η~5-R~2C_5H_4(CO)_3WNa在Fe_2(SO_4)_3醋酸水溶液作用下的交叉氧化偶联反应,合成了7个新的非对称型金属单键化合物η~5-R~1C_5H_4(CO)-3Mo─Mo(CO)_3C_5H_4R~2-η~5(R~1,R~2:C(O)Me,CO2Et),η5-R1C5N4(CO)3W─W(CO)3C5H4R2-η5(R1,R2:C(O)Me,CO2Et;H,CO2Et)和η5-R1C5H4(CO)3Mo─W(CO)3C5H4R2-η5(R1,R2:C(O)Me,H;Et,C(O)Me;C(O)Me,n-Bu;CO2Me,n-Bu).用C/N分析、IR、1HNMR和MS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并对该氧化偶联反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StudiesontheReactivitiesofUndecatungstogallatesK_n[GaW_(11)O_(39)M(H_2O)]·xH_2O(M=Mn,Co,Ni,Cu,Cr,FeorZn)LIUJing-fu,ZHANXiao-p...  相似文献   

8.
标题化合物乙醇胺合三(2-呋喃基)硼烷C_(14)H_(16)BNO(Mr=273.10)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晶胞参数a=10.053(2),b=8.211(9),c=16.509(2),β=95.09°,V=1357.3(7),Z=4,D_c=1.33g/cm ̄3,μ(MoKα)=0.901cm ̄(-1)。结构的偏离因子R=0.045,R_w=0.049。结构测定表明,呋喃环对硼原子的π电子反馈导致B─C键长极明显地缩短。由此可解释呋喃环与硼成键时所特有的共生倾向。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通式为α-M_(7-x)H_x[P_2W_(15)Mo_2NbO_(62)]·xH_2O[M=K~+,(CH_3)_4N~+,(C_2H_5)_4N~+,(C_4H_9)_4N~+]的4种盐.用IR、UV吸收光谱、极谱、~(183)WNMR、XPS和XRD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确认三取代的位置是在Dawson结构的同一“极位”.研究了取代W原子数目对~(183)WNMR化学位移的影响,发现“极位”W原子的~(183)WNMR化学位移平均值与取代原子数目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乙醇胺合三(2-呋喃基)硼烷的分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国正  谌了容 《结构化学》1996,15(3):219-222
标题化合物乙醇胺合三(2-呋喃基)硼烷C_(14)H_(16)BNO(Mr=273.10)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晶胞参数a=10.053(2),b=8.211(9),c=16.509(2),β=95.09°,V=1357.3(7),Z=4,D_c=1.33g/cm ̄3,μ(MoKα)=0.901cm ̄(-1)。结构的偏离因子R=0.045,R_w=0.049。结构测定表明,呋喃环对硼原子的π电子反馈导致B─C键长极明显地缩短。由此可解释呋喃环与硼成键时所特有的共生倾向。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6种线型簇合物[Et_4N]_2[M_2M′S_4O_4](M=Mo,W;M′=Co,Ni,Fe)的合成,通过对UV-V_(is)、IR及XPS光谱的对比分析,讨论了簇阴离子[M_2M′S_4O_4]~2-中心金属M′的d电子结构、氧化态以及[M′S_4]的微环境,由此推测了簇阴离子构型,并讨论了化合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波谱及高压液相色谱(HPLC)方法研究了二氯代三-2-吡啶甲基胺的铁(Ⅲ)配合物(FeTPACl_2ClO_4),三─6─甲基─2─吡啶甲基胺合铁(Ⅱ)与苯甲酸的配合物(Fe(Ⅱ)TLAOBzClO_4)同单过氧化邻苯二甲酸六水合镁盐(monoperoxyphthalicacid,magnesiumsalthexahydrate,即MPPA)的反应。提出了过氧键的两种断裂(即均裂和异裂)机理,分析了中心离子价态、配体结构等因素对反应机理的影响;并通过FeTPACl_2ClO_4与间氯代过氧代苯甲酸(mcPBA)的反应,研究了过氧酸结构对反应机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就过氧酸中过氧键发生均裂的程度而言:三价铁配合物与过氧酸的反应>二价铁配合物与过氧酸的反应;MPPA反应体系>MCPBA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3.
Synthesisand ̄(183)WNMRCharacterizationofβ-[(CeO)_3(SiW_9O_(34))_2] ̄(14-)HeteropolyanionMENGLuandLIUJing-fu(DepartnientofChemi...  相似文献   

14.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双核金属酞菁类化合物MPc-PcM(M=V、Cr、Mn、Fe、Co、Ni、Cu)是催化H_2S液相氧化反应的良好催化剂,且其催化活性顺序为Co>Ni>V>Fe>Cu>Cr>Mn.采用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方法(INDO/S)分析了其前线分子轨道的构成特征,结果表明这几种MPc-PcM的LUMO轨道皆为有金属离子参与形成的π轨道,但HOMO轨道间的差异却很大.M=Co、Ni、Cu、Cr时,其HOMO为π轨道;而M=Fe、Mn时,其HOMO却为σ轨道.正是在前线分子轨道的轨道类型、共轭程度及金属轨道贡献三方面因素的协同作用下,才导致MPc-PcM的催化活性顺序并非按中心金属离子价电子层d电子数的递变而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合成了一系列稀土叔铵盐配合物[(C_4H_9)_3NH]_3·[Ln(NO_3)_6],其中Ln=La、Ce、Pr、Nd。研究了该系列配合物的中红外光谱以及热谱;测定了其在乙醇溶液中的摩尔电导率,证明其属于3:1型电解质。用四圆衍射仪测定了[(C_4H_9)_3NH]_3·[La(NO_3)_6]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_2空间群。晶胞参数:a=1.4983nm;b=1.6715nm;c=1.1131nm;β=91.82°,Z=2。中心离子镧被来自六个硝酸根的十二个氧原子所配位,配位数为12。La-O平均键长为0.2659nm。其配位多面体为扭曲的双交错式3333堆积结构的二十面体。用INDO程序计算了[k(No_3)_6]_3-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中心离子镧主要是以5d轨道与氧原子成键的,而4f轨道则不参与化学键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η~2C_(60))Pt (PPh_3)_2 as the Catalystfor the Hydrosilylation of Olefi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η ̄2C_(60))Pt(PPh_3)_2astheCatalystfortheHydrosilylationofOlefinsCHENYuan-yin,SHENGRong-shenandLIUYing(DepartrnentofChernistr...  相似文献   

17.
THEPHOTOACTIVITYOFSUBSTITUTEDPHTHALOCYANINESTOPRODUCE1 ̄O_2¥XianFuZHANGandTaoSHEN(InstituteofPhotographicChemistry,AcademiaSin...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Gd_xY_(1-x)P_5O_(14):Ce_(0.01),Tb_(0.02)体系中Gd的子晶格在Ce→Gd→Tb能量传递中的中介作用规律及GdP_5O_(14),GdP_5O_(14):Ce,GdP_5O_(14):Tb和Gd_xY_(1-x)P_5O_(14):Ce,Tb的荧光光谱、激发光谱。结果表明,当x>0.7时,结构从单斜Ⅱ(C2/c)的层状结构变为单斜I(P2_1/c)的带状结构,Ce ̄(3+)的发射光谱和Gd ̄(3+)的吸收光谱交迭增加等是Ce ̄(3+)→Gd ̄(3+)→Tb ̄(3+)能量传递几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用INDO系列方法,对C单态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得到3种不同对称性的构型:D5d、D3d、D2h。表明C已发生Jahn-Teller畸变,D5d有4种原子7种键;D3d有6种原子10种键;D2h有9种原子15种键。额外负电荷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以这3种构型为基础分别计算了C单态的电子光谱,说明C的基态应该是三态。  相似文献   

20.
三取代钨硅杂多配合物的导电性和磁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α-NamHn[SiW9M3(H2O)3O37]·16H2O(M=Co(Ⅱ),Ni(Ⅱ),V(Ⅴ)杂多配合物),通过ICP,IR,UV,TG-DTA,XPS,EPR,极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在室温下的电导率σ值达1×10-3S·cm-1,343K时可达1×10-2S·cm-1,是有实用化前景的新型固体电解质.变温磁化率结果表明α-Na10[SiW9Co3(H2O)3O37]·16H2O和α-Na10[SiW9Ni3(H2O)3O37]·16H2O具有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