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脉通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中成药脉通中K ,Ca ,Na ,Mg ,Fe,Zn ,Mn ,Cu ,Ni,Cr,Cd和Pb十二种金属元素的含量 ,计算Cu/Zn比值和Ca/Mg比值 ,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脉通中含有丰富的宏量元素K ,Ca,Mg和有益的微量元素Cu ,Zn ,Fe等元素 ,有毒元素Cd和Pb的含量较低。金属元素的含量高低顺序为 :K >Ca >Na >Mg >Fe >Zn >Mn >Cu >Ni>Cr>Cd >Pb ,Cu/Zn比值 >Ca/Mg比值。测定结果为探讨中成药中宏量、微量元素与治疗脑血管疾病功效的关系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相似文献   

2.
无菌与带菌盐藻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对数初、中、末期无菌与带菌盐藻细胞及上清液中Mg,Fe,K,Ca,Na,Mn,Zn,Cu,Ni,Cd和Cr的含量。结果表明:(1)该盐藻Mg,Fe,K,Ca和Na的含量在1~10mg.g-1之间,Zn,Cu,Mn和Ni的含量基本在0.1~1 mg.g-1之间,有害金属Cd和Cr的含量极微。(2)无菌与带菌盐藻不同时期矿质元素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Mg,Fe,K,Ca,Na,Mn和Cu的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有所下降,Ca下降的最明显;Mg,Fe,K,Ca和Na的含量在上清液中保持稳定,无明显差异,而Cu和Mn含量在对数中后期的上清液中明显增加。(3)无菌与带菌盐藻Mg,K,Cu和Ni的含量差异不大;带菌盐藻的Fe,Ca,Na和Zn的含量在对数中期均显著下降,且低于无菌盐藻;而到对数末期又明显高于无菌盐藻。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利用盐藻资源以及深入研究藻菌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FAAS测定地梢瓜不同部位金属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敏  吴冬青  安红钢  冯雷 《光谱实验室》2009,26(6):1469-1472
采用HNO3-HClO4(4∶1)混酸消解地梢瓜的根、茎和叶,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消解液中的K、Ca、Na、Mg、Zn、Cu、Mn、Fe和Co9种金属元素进行了同时测定。获得了仪器测定的最佳工作条件、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结果显示:各元素平均加标回收率(n=6)为95.45%—102.26%,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18%—2.26%。地梢瓜不同部位各金属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茎中Ca〉K〉Na〉Mg〉Fe〉Zn〉Co〉Mn〉Cu;叶中Ca〉K〉Na〉Mg〉Fe〉Co〉Zn〉Mn〉Cu;根中Ca〉K〉Fe〉Mg〉Na〉Zn〉Co〉Mn〉Cu。各部位均含有丰富的Ca、Mg、K、Na和Fe元素。测定方法快速、简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能达到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4.
矿质元素是中药材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与中药材功效物质合成及其功效的发挥密切相关,中药材矿质元素含量受其种质、采收时期、药用部位、产地等因素的影响。荒漠肉苁蓉是我国著名补益中药,也是药食同源类药材,其矿质元素含量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应用ICP-AES法测定了黄花、白花、紫花三种类型荒漠肉苁蓉不同部位4种常量矿质元素和8种微量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荒漠肉苁蓉均含有K、Ca、Mg、Na、Fe、Mn、Cu、Zn、Cr、As、Pb和Cd元素,但不同类型荒漠肉苁蓉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黄花肉苁蓉矿质元素含量低于白花肉苁蓉和紫花肉苁蓉;白花肉苁蓉K、Ca、Mg、Na、和Cu含量高于紫花肉苁蓉,而Zn、Cr和Cd含量低于紫花肉苁蓉。(2)荒漠肉苁蓉中12种矿质元素分布特征差异明显,K、Ca、Mg、Na和Cu主要分布在上部。(3)荒漠肉苁蓉不同部位矿质元素比值差异显著,三种类型荒漠肉苁蓉K/Na值均为下部>中部>上部;Mg/Fe值紫花、白花类型中部最高,黄花类型上部最高;Zn/Mn比值紫花和黄花类型中部最高,而白花类型下部最高;Cu/Cr值白花和黄花类型上部最高,紫花类型中部最高。研究结果将为荒漠肉苁蓉的良种选育和质量控制与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风沙灾害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沙生植物具有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在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ICP-AES法测定分析了世界范围内仅集中分布于内蒙古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区的国家二级濒危保护物种——全株四合木中的金属元素,并与其他沙生植物金属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常量元素Ca,K,Mg,Na,Al及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Fe,Mn,Cu,Zn在全株四合木中表现为不同的含量顺序,主根和老枝:Ca>Na>Mg>Al>K>Fe>Cu>Mn>Zn,嫩枝和叶:Ca>Na>Mg>Al>K>Fe>Mn>Cu>Zn,须根K>Ca>Na>Mg>Al>Fe>Cu>Mn>Zn,且Mn,Zn元素的含量低于陆生高等植物的平均含量。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98%~120.0%,RSD<3.5%,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此测定结果可作为濒危植物和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FAAS法测定二色补血草中不同部位的金属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浓硝酸-高氯酸(4+1)溶解消化方法进行样品处理,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二色补血草花、茎、叶、根中K,Mg,Ca,Na,Fe,Zn,Cu和Co八种微量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获得了测定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结果表明,各元素平均回收率(n=7)在99.3%~105.3%之间,平均RSD值(n=7)为0.34%~1.04%。二色补血草不同部位各金属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花中Na>K>Mg>Ca>Fe>Zn>Co>Cu,茎中K>Mg>Ca>Na>Fe>Zn>Cu>Co,叶中K>Mg>Ca>Na>Fe>Zn>Co>Cu,根中K>Mg>Na>Fe>Ca>Zn>Cu>Co。各部位均含有丰富的Ca,Mg,K,Na和Fe元素。测定方法快速、简单,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能达到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7.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川东獐牙菜中K, Ca, Na, Mg, Fe, Zn, Mn和Cu八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用HNO3-HClO4(5∶1)混酸作消化液处理样品,精密度和回收率较好。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川东獐牙菜各元素间相互不干扰,可在一份样品液中进行八种元素的分别测定。川东獐牙菜中含有较丰富的K,Ca和Na, 以及Mg和Zn,其含量K>Ca>Mg>Na>Zn>Fe>Cu>Mn。方法的检出限均小于0.097 μg·mL-1,RSD≤2.34%(n=8),加标回收率89.32%~106.65%。  相似文献   

8.
李利华 《光谱实验室》2010,27(5):1792-1795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鱼腥草根部和叶子中Fe、Cu、Zn、Mn、Ca、Mg、Na和K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RSD)1.16%,回收率为95.0%—110.0%。结果表明,鱼腥草根部和叶子中Fe、Mn、Ca、Mg、K、Na和Zn等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含量较高,各元素的含量均有差异。本试验为鱼腥草的进一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食用仙人掌中微量元素含量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用灰化法溶解试样,配制混合标准系列溶液,加入LaCl3和CsCl消除相关干扰,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在同一试液中测定10种微量元素含量。建立了优化的仪器测定条件,方法简便、准确。结果表明,食用仙人掌中含Mg,K,Ca 为13~47 mg.g-1;Zn,Mn,Fe,Na为108~243 μg.g-1, Cu为34.8 μg.g-1;Ni和Sr为9.8~11.7 μg.g-1,其中Mg,K,Ca,Zn,Mn,Fe,Na,Cu的含量均显著高于胡萝卜中含量。  相似文献   

10.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光杏梅花粉中矿质元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光杏梅花粉的K、Ca、Mg、Fe、Zn、Na、Cu、Mn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6.50%—105.25%之间,RSD值在1.20%—2.10%之间,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研究结果表明:金光杏梅花粉中含有丰富的K、Ca、Mg、Fe、Zn、Na、Cu、Mn。  相似文献   

11.
各种矿质元素在荆芥各器官间贮藏差异。从矿质元素角度了解荆芥合理的药用部位组成以及收时间。应用ICP-AES技术,测定并分析了在不同采收时间,荆芥的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累积量和比例。结果显示, 在不同采收时间,(1)荆芥穗中常量矿质元素K, P和微量矿质元素Cu含量最高,荆芥叶中常量元素Mg, Ca, Na和微量元素Fe, Mn, Zn含量最高。(2)荆芥不同器官所含常量元素中Ca和K含量最高,Na含量最低;所含微量元素中Fe含量最高,Mo含量最低。(3)在荆芥茎中,K∶P最高,而Zn∶Cu则为最低;Ca∶Mg和Fe∶Mn在荆芥穗中最低。(4)随着采收时间的推移,各元素在荆芥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变化并不显著。荆芥茎中各矿质元素含量均较低; 从矿质元素含量的角度看,在合理的采收时间范围内,荆芥的质量受时间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测定赣南柿子中钙、镁、铁、铜、锰、锌的含量,为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赣南柿子中微量元素Ca、Mg、Fe、Cu、Mn、Zn的含量.赣南柿子中Ca、Mg、Fe、Cu、Mn、Zn的含量分别为2097.286、587.481、214.762、909.297、17.159、28.658μg·g-...  相似文献   

13.
ICP-AES测定肉苁蓉及其提取物中矿质元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ICP-AES法测定两种肉苁蓉及其提取物中11种矿质元素,结果表明:肉苁蓉中Mn,K,Ca,Mg,Na含量(μg·g-1)显著高于管花肉苁蓉,分别为17.70,16 278.03,1 947.25,1 662.76,106.79;肉苁蓉50%甲醇提取物中Fe,Cu,P含量为水提物的1.5倍、2.4倍、1.1倍,Mn,Zn,K,P,Mg,Na含量为100%甲醇提取物的3.8倍、1.2倍、1.6倍、2.3倍、2.2倍、1.1倍;管花肉苁蓉50%甲醇提取物中Cu和P含量为水提物的1.6倍和1.2倍,Mn,Zn,K,P,Mg,Na,Al含量为100%甲醇提取物的2.0倍、1.6倍、1.6倍、1.4倍、1.8倍、1.2倍、1.2倍;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内矿质元素在50%甲醇中的溶出率分别是60.79%~83.10%和44.58%~83.84%,且Mn, Zn, K, P, Ca, Na, Al的溶出率显著高于水和100%甲醇提取。此研究为高效利用肉苁蓉药材中的矿质元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韦薇  杨怡  黄凡  王中良 《光谱实验室》2010,27(3):977-982
探讨微量元素与糖尿病间的关联性及临床意义。采用ICP-AE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了楚雄地区糖尿病患者人发中11种元素,采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定发样中的硒元素。选取糖尿病患者120例,对照组35例。糖尿病组发样中常量元素Ca、Mg低于对照组,P高于对照组;除Cd、Cr、Fe外,微量元素Zn、Se、Ni、Mn、Cu等5种元素低于对照组,并有显著差异(P0.01)。糖尿病组间性别比较数据显示男性除发Ni、Mn、P外,其余元素含量均低于女性,其中发锌远低于女性。3个不同年龄段糖尿病人群的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显示Fe、P2种元素随年龄增加含量增高;Mg、Cd2种元素随年龄增加含量减少;其余各元素变化情况为Fe、P元素在老年组中较高,Cu、Cd、Mg较低;Mn、Cr、Cu元素含量在中年组中较高,而Zn、Se略低;Zn、Se在青年组较高,而Mn、Cr低。城市人群发中Zn、Cd、Cu、Mg、Ca含量比农村人群高;Se元素含量二者间差别也不大,其余元素含量均低于农村人群。楚雄地区糖尿病患者发中Zn、Se、Mg、Mn4种元素水平低,楚雄地区糖尿病患者致病原因可能与地区属低Se水平和患者体内硒水平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刺五加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刺五加根、茎、叶中Ca、Cu、Mg、Fe、Zn、K、Mn、Na等8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此研究了这8种金属元素在刺五加体内的分布。结果显示:各元素在实验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回收率在99%—109.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2%—1.8%。刺五加中不同部位的这8种元素间存在显著差异,根中Ca〉Mg〉K〉Fe〉Na〉Mn〉Zn〉Cu,其叶中的含量以K为高,而且各部位均有较高的Ca、Cu、Mg、Fe、Zn、K、Mn、Na。从微量元素的角度分析,刺五加的根、茎、叶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吴霞  蒋天成 《光谱实验室》2012,29(3):1365-1369
用硝酸-过氧化氢(3+2)混合溶液作为消解剂,微波消解法处理桄榔粉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所得样品溶液中锌、铁、钙、镁、锰、铜、钾和钠的含量。选择谱线(nm)Zn:213.8、Fe:239.5、Ca:317.9、Mg:280.2、Mn:257.6、Cu:224.7、K:766.4、Na:589.5等进行测定。所有元素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7;该方法线性范围(μg.mL-1)Zn、Cu:0.0—2.0,Fe:0.0—10.0,Ca:0.0—60.0,Mg:0.0—40.0,Mn:0.0—5.0,K:0.0—80.0、Na:0.0—20.0;检出限(3Sd,μg.mL-1)为Zn:0.001、Fe:0.025、、Ca:0.020、Mg:0.001、Mn:0.002、Cu:0.006、K:0.069、Na:0.022;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45%—9.05%之间。用本法测定4个国家标准物质大米粉GBW(E)080684、小麦GBW10011、玉米GBW10012和苹果GBW10019,测定值与标准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会导致谷物营养缺乏、代谢紊乱.借助ICP-MS/ICP-AES系统和离体穗培养方法,准确测定灌浆期不同浓度铜、镉(0,5,15,45 mg·L-1)处理对籽粒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司浓度铜、镉处理显著降低小麦粒重;外源铜促进了籽粒P,K,Mg,Ca,Na,Mn和Zn含量的增加,抑制了 Fe和B的吸收.镉的加入对小麦籽粒P,K,Ca,Mg和Mn的吸收起促进作用,然而对Na,Fe,Zn和B的吸收起拮抗作用.外源铜、镉抑制小麦籽粒对Hg的积累,但籽粒Cu和Cd含量最高分别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55和62倍,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8.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昙花花和茎中K、Mg、Ca、Fe、Zn、Mn、Cu 7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昙花含有丰富的Fe、Zn、Mn、Cu微量元素。花中钾含量高达69763.61μg.g-1,约为茎的两倍。花中Mg、Fe、Zn、Cu的含量也高于茎,而花的Ca、Mn含量明显低于茎。昙花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3.8%—104.3%,相对标准偏差RSD≤3.67%,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