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β-环糊精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研究了佐匹克隆对映体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中的拆分情况。探讨了β-环糊精浓度、流动相中甲醇含量、流动相pH值、流动相流速及温度等因素对佐匹克隆对映体拆分的影响。通过采用单一变量法对实验条件进行考察,最终得到了佐匹克隆对映体手性拆分的最佳色谱条件。结果表明:当采用Inertsil ODS-SP(5μm,4.6 mm×250 mm)色谱柱,甲醇为有机相,流动相为20m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含15 mmol/Lβ-环糊精)-甲醇(85∶15),流速为0.8 mL/min,pH值为5.5,温度为35℃,紫外检测波长为305 nm,进样量为20μL时,佐匹克隆对映体得到良好分离,其对映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7.42 min和74.48 min,分离度(R)为1.62。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拆分效果理想,且比手性固定相法成本低,从而为佐匹克隆对映体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为手性添加剂,用毛细管电泳法对消旋体药物尼索地平进行拆分研究。考察了二甲基-β-环糊精浓度、背景电解质种类、缓冲溶液pH值、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分离电压、温度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H 8.0的30 mmol/L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溶液(含38mmol/L二甲基-β-环糊精,30 mmol/L SDS)为缓冲液,分离电压15 kV,毛细管温度18℃,检测波长254 nm时,尼索地平对映体达到最佳分离,分离度为1.95,对映体迁移时间分别为13.0、13.54 min。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可用于尼索地平对映体的手性分离。  相似文献   

3.
采用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分离佐匹克隆对映体的方法。在普通C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上,考察了水相pH、磺丁基醚-β-环糊精浓度、磷酸盐缓冲液浓度、甲醇含量、柱温等对佐匹克隆对映体拆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适用的色谱条件:流动相为水相(5 mmol/L NaH2PO4,含磺丁基醚-β-环糊精5 mmo/L,以H3PO4调pH为3):甲醇=78:22(V/V),检测波长305nm,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30℃,此条件下佐匹克隆对映体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3.0和25.6 min,分离度为1.81。两对对映体质量浓度在0.04~0.36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保留时间的RSD分别为0.73%和0.80%,峰面积的RSD分别为1.2%和1.1%。  相似文献   

4.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拆分2,2′-二羟基-1,1′-联二萘-3,3′-二甲酸(HBNC)对映体.以四种不同的β-环糊精为手性添加剂,考察环糊精的种类与浓度、缓冲液pH值及浓度、分离电压、温度等因素对HBNC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0 mmol/L磺丁基醚-β-环糊精+2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0),20 kV分离电压,HBNC对映体在20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达到3.31.采用(S)-叔-亮氨酸基-(S)-1-(α-萘基)乙胺手性柱,正己烷-乙醇-三氟乙酸(97∶3∶0.2,V/V)流动相,HBNC对映体在40 min内也基本达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以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手性选择剂,对外消旋N-(2-甲基-6-乙基苯基)丙氨酸(EMPA)的两个对映体进行了手性分离,比较了环糊精种类、环糊精浓度、电解质溶液pH值、温度和电场强度对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2,6-O-二甲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试剂,环糊精浓度为40mmol/L、电解质溶液pH=5.5及温度为20℃时分离效果最佳,对映体基本达基线分离,线性范围为20~200mg/L,最低检测限为10mg/L.  相似文献   

6.
将新离子液体[EIMCH2CONHBu]BF4用于毛细管电泳法拆分手性药物,建立了以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拆分盐酸金刚乙胺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方法。分别考察了离子液体浓度,手性选择剂浓度,缓冲溶液种类、浓度及pH值,分离电压等参数对分离度的影响,从而确定了盐酸金刚乙胺对映体的最佳拆分条件:[EIMCH2CONHBu]BF4溶液体积分数3.2%,β-环糊精18 mmol/L,NaH2PO4 15 mmol/L,缓冲液pH 3.03,分离电压15 kV。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盐酸金刚乙胺对映体得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可达1.51。实验结果表明[EIMCH2CONHBu]BF4能够增强β-环糊精的手性拆分能力,对手性拆分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3-苯基乳酸的手性毛细管电泳拆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德茂  李从发  刘四新  陈利梅 《色谱》2004,22(3):281-283
考察了环糊精种类、环糊精浓度、缓冲溶液pH、分离电压、温度等因素对3-苯基乳酸手性分离的影响,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采用区带毛细管电泳技术,以0.03 mol/L的羟丙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0.1 mol/L的磷酸缓冲溶液(pH 5.5)为电泳缓冲溶液,26 kV的分离电压,在25 ℃下可使3-苯基乳酸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1.51。  相似文献   

8.
成禹杉  杨晓兰  余瑜 《色谱》2007,25(4):478-481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多沙唑嗪中间体对映体的方法,并同时分离了多沙唑嗪对映体。考察了不同种类季铵盐对电渗流及分离的影响,其中四甲基氢氧化铵(TMB)能有效控制电渗流并提高组分的分离度。实验还考察了其他因素,如pH值、分离电压和磷酸二氢钠浓度对分离的影响。所用的毛细管为40 cm(有效长度30 cm)×50 μm,缓冲液为12 mmol/L β-环糊精、30 mmol/L TMB、60 mmol/L 磷酸二氢钠(pH 2.2),分离电压为20 kV。在此条件下多沙唑嗪及其中间体的对映体均达到了基线分离。实验结果表明,一些用β-环糊精不能完全分离的对映体通过加入TMB控制电渗流能达到满意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作为手性添加剂,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成功分离了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e)对映体.研究了β-CD种类与浓度,缓冲液pH值及浓度,操作温度等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0 mmol/L的HP-β-CD为手性添加剂,50 m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 2.5)为缓中液,分离电压24 kV,操作温度20℃,可使Cle对映体实现基线分离,其分离度为6.78.对拆分机理也进行了探讨,测定了HP-β-CD与两对映体的结合常数及热力学参数;对CZE定量能力(线性,精度)进行了考察,R和S型的线性相关系数都大于0.998,两者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2.2%.  相似文献   

10.
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试剂,首次对外消旋的2-(9-蒽基)-2-羟基乙酸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分离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环糊精的种类、浓度、背景电解质的类型及pH对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5mmol/L羟丙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试剂,在20 mmol/L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磷酸缓冲体系中(pH6.0),2-(9-蒽基)-2-羟基乙酸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为1.58.  相似文献   

11.
李英杰  孙鹏  高立娣 《应用化学》2010,27(2):246-248
运用毛细管电色谱(pCEC)模式,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作为手性选择剂,对1-甲基-3-苯基丙胺对映体进行手性分离。1-甲基-3-苯基丙胺对映体在最佳的条件下如:手性选择剂浓度10g/L、流动相配比:V(乙腈)∶V(磷酸盐体系)=60∶40溶液(5mmol/L)、背景电解质pH=7.6、柱温16℃和分离电压10kV达到了基线分离,该方法重现性好、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顺丁烯二酸酐-β-环糊精(MAH-β-CD),并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20 mmol/L乙酸铵为缓冲溶液,MAH-β-CD作为手性选择剂,利用毛细管电泳对氨基酸和手性药物对映体进行拆分研究。考察了缓冲溶液pH、分离电压和手性选择剂浓度等对拆分效果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成功拆分了3种氨基酸(DL-甲硫氨酸、DL-精氨酸、DL-赖氨酸)和两种手性药物(沙丁胺醇、氯美扎酮)对映体,分离度分别为5.11,5.55,2.99,2.33和1.64。  相似文献   

13.
扁桃酸甲酯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手性选择剂,对扁桃酸甲酯对映体进行毛细管电泳分离,考察了不同环糊精种类和浓度、背景电解质类型及pH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6.0、50g/L磺酸化环糊精(Su-β-CD)、20mmol/L Tris的磷酸缓冲液,可以使扁桃酸甲酯对映体得到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普洛尔、卡替洛尔的方法。考察手性拆分剂的种类及浓度、缓冲溶液的浓度及pH对手性拆分的影响。在95mmol.L-1Tris-H3PO4缓冲溶液中添加15mmol.L-1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5g.L-1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美托洛尔对映体和阿普洛尔对映体分别在pH3.2和pH3.8获得基线分离,卡替洛尔对映体在同一分离条件下在pH3.8获得较好分离,分离度达1.0。  相似文献   

15.
应用环糊精-毛细管区带电泳体系对手性药物盐酸美西律和盐酸异博定的对映体分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手性选择剂α-环糊精, β-环糊精, 二甲基-β-环糊精, 羟丙基β-环糊精和γ-环糊精中, 羟丙基β-环糊精对所研究的手性药物分离效果较好。对盐酸美西律和盐酸异博定的最佳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分别为30mmol/L和9mmol/L, 最佳缓冲溶液浓度为100mmol/L Tris-H3PO4(pH2.3)。向缓冲溶液中加入0.05%羟丙基纤维素(HPLC)可改善分离。盐酸美西律获得了接近基线的手性分离, 而盐酸异博定亦获得了较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16.
以高磺化-β-环糊精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建立了有效分离7种手性芳香仲醇对映体的方法.在20 mmol/L H3PO4-三乙醇胺为背景电解质(pH 2.5),6%(m/V) 高磺化-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S-β-CD),柱温20 ℃,操作电压-15 kV,检测波长214 nm等优化条件下,所有芳香仲醇对映体均实现基线分离.以本方法测定了7种芳香酮不对称氢转移反应产物7种手性芳香仲醇的百分对映体过量值(% ee),其测定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测定结果完全一致.本方法可以用于手性芳香仲醇光学纯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毛果芸香碱对映体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为手性选择剂对毛果芸香碱对映体进行了分离,研究了环糊精类型和浓度对分离的影响,同时考察了背景电解质pH、操作电压和温度等因素对对映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可以使毛果芸香碱对映体达到基线分离,优化条件下手性分离度可达2.79,为此类药物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毛细管电泳分离手性药物罗格列酮钠对映体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为手性选择剂,通过优化缓冲液的浓度、酸度以及采用环糊精的种类和浓度等,建立了罗格列酮钠对映体的水介质和非水介质两种毛细管电泳拆分方法.最佳条件为:150 mmol/LTris-H3PO4缓冲液,pH=2.0,含有1 mmol/Lβ-CD或DM-β-CD,10%(ψ)甲醇的运行液,分离电压为25 kV,检测波长215 nm.也可以使用含有9 mmol/L HDMS-β-CD,20 mmol/L磷酸和10 mmol/L NaOH的甲醇电泳液.两种拆分体系均实现了罗格列酮钠对映体的基线分离,而且拆分效率基本相当.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罗格列酮钠的手性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方波安培法分离检测联萘酚对映体的新方法.对影响对映体分离度的影响因素,如手性选择剂β 环糊精浓度、氢氧化钠浓度、硼酸浓度、分离电压进行了探讨。在16mmol/L氢氧化钠+14mmol/Lβ 环糊精+4mmol/L硼酸的电泳运行液,方波平衡电位+0.90V和10kV的分离电压条件下,联萘酚对映体在10min内得到基线分离,检出限为1.0×10-6mol/L。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手性拆分α-萘基缩水甘油醚对映体的方法.考察了不同手性拆分试剂对手性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0 mmol/L H3PO4-三乙醇胺(pH 2.5)、2%(w/V)HS-β-CD、毛细管温度20 ℃、运行电压-18 kV为最佳分离条件,在该分离条件下α-萘基缩水甘油醚对映体实现基线分离.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α-萘基缩水甘油醚的手性拆分和对映体过量值(ee,%)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