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实验室的认可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简要介绍了实验室认可的发展情况,开展实验室认可的必要性,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及认证认可。  相似文献   

2.
9-氨基壬酸系从癸二酸经单酯化、氨化和Hofmann重排制得。该单体以10克规模在玻璃管中和以4公斤量在15升聚合釜中,于260℃聚合成聚壬酰胺。聚合物在288℃纺丝,120℃牵伸,得到尼龙-9纤维。测定了聚合物和纤维的结构和多种性能。  相似文献   

3.
冠醚共缩聚物的合成与性能(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6-二羟甲基苯酚类化合物分别与单苯并冠醚(B15CS、B18C6)和M苯并冠醚(2B18C6、2B24C8、2B30C10)在酸催化下缩聚,合成了两个系列冠醚共缩聚物.这些聚合物M=1200—4500,可溶于氯仿等溶剂,萃取性能和络合选择性均有所提高.作为树脂使用,动态吸附容量为0.05—0.15mmol/g,并有较好的色谱特性.  相似文献   

4.
用2,6-二羟甲基-4-苯基苯酚分别与二苯并-18-冠-6(2B18C6)、二苯并-24-冠-8(2B24C8)、二苯并-30冠-10(2B30C10)、苯并-15-冠-5(B15C5)、苯并-18-冠-6(B18C6)缩聚合成了五种酚醛型冠醚共聚物。我们用聚冠醚的氯仿溶液萃取苦味酸碱金属盐水溶液,研究了它们对金属离子的络合性能。结果表明,聚冠醚(PB15C5)和(PB18C6)的萃取能力和选择性显著优于相应的单冠醚。  相似文献   

5.
芴与噻吩发光共聚物的合成及其电致发光性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Suzuki偶合方法合成出了一系列新型的 9,9 二辛基芴 (DOF)和噻吩 (Th)的共聚物 .其中 ,DOF与Th的投料比 (摩尔比 )分别为 95∶5 (PTF5 )、90∶1 0 (PTF1 0 )、85∶1 5 (PTF1 5 )、70∶3 0 (PTF3 0 )、5 0∶5 0 (PTF5 0 ) .所有的聚合物均可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 ,如THF,CHCl3等 ,其分子量在 60 0 0~ 5 3 0 0 0之间 .当在聚芴主链中引入噻吩后 ,其发光波长发生了红移 ,最大发光波长由PTF5时的 490nm红移到PTF5 0时的 5 41nm .随着聚芴主链中噻吩含量的增加 ,最大电致发光和光致发光效率都逐渐降低 由这些聚合物所制得的器件 ,最大电致发光效率为PTF5和PTF1 0的 0 45 %.由此表明 ,在聚芴主链中引入少量的低带隙单体噻吩可以调节聚芴的发光颜色及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做了4,4′-二乙炔二苯甲烷的本体热均聚和催化均聚,并用(Ph_3P)_2PdCl_2为催化剂做了4,4′-二乙炔二苯甲烷与苯乙炔的共聚,对均聚和共聚物中的不溶不熔组分测定了密度、溶胀度、Huggins参数以及交联点间的平均分子量(?)_c。实验表明,该交联聚合物的最良溶剂是四氢呋喃,溶度参数为9.9ca1~0.5。cm~(-1.5),当用四氢呋喃为溶剂时的Huggins参数为0.34,并且在单体摩尔比中4,4′-二乙炔二苯甲烷用量越多,溶胀度越小,交联度越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所有均聚及共聚物都为反式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做了4,4′-二乙炔二苯甲烷的本体热均聚和催化均聚,并用(Ph3P)2PdCl2为催化剂做了4,4′-二乙炔二苯甲烷与苯乙炔的共聚,对均聚和共聚物中的不溶不熔组分测定了密度、溶胀度、Huggins参数以及交联点间的平均分子量Mc。实验表明,该交联聚合物的最良溶剂是四氢呋喃,溶度参数为9.9ca10.5。cm-1.5,当用四氢呋喃为溶剂时的Huggins参数为0.34,并且在单体摩尔比中4,4′-二乙炔二苯甲烷用量越多,溶胀度越小,交联度越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所有均聚及共聚物都为反式结构。  相似文献   

8.
硝基胍标准物质的制备及其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品硝基胍为基体,经热过滤、重结晶、低沸点溶剂煮洗、真空干燥、平衡水分等步骤,制备了硝基胍标准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试了主体成分含量,对制备的标准物质进行了均匀性初检,并采用方差分析法进行均匀性、稳定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硝基胍标准物质纯度为99.89%,均匀性良好,稳定性在1年以上,已达到标准物质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参照Wads设计的蒸发热量热计建立一升华热量热计。利用此升华热量热计和LKB8700蒸发热量热计, 测得如下化合物在298.15 K 时的蒸发焓和升华焓为: 化合物 升华焓(kJ mol~(-1)) 蒸发焓(kJmol~(-1))水 43.72±0.18正癸烷 51.21±0.25萘 73.26±0.921,2,3-三氯苯 75.14±0.751,2,4-三氯苯 55.06±0.501,3,5-三氯苯 72.68±0.50  相似文献   

10.
采用2,6-二羟甲基苯酚类化合物分别与单苯并冠醚(B15C5、B18C6)和二苯并冠醚(2B18C6、2B24C8、2B30C10)在酸催化下缩聚,合成了不同两个系列冠醚共缩聚物,这些聚合物M=1200-4500,可溶于氯仿等溶剂,萃取性能和络合选择性均有所提高。作为树脂使用,动态吸附容量为0.05-0.15mmol/g,并有较好的色谱特性。  相似文献   

11.
蔥与菲的激发等离子体质谱的分析和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蒽和菲是一对同分异构体,由于它们的结构都很稳定,所以在常规的电子轰击质谱中,它们的分子离子峰都很突出,两者的谱图没有明显的差异,不能成为一种鉴别手段.我们最近在自制的仪器上,记录了以近红外激光作用于这两个稠环芳香烃所产生的正负离子质谱,两者的谱图具有明显的不同,其中包含了较为丰富的结构信息,显示了这一研究手段的结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2.
废水中铜银的分离和银的回收研究黄秀山(四川三峡学院化学系万县634000)关键词分解电压,还原电势,回收一、引言本实验采用电解还原的方法回收贵金属银。目前此法主要用于回收废水中的铬、汞等,对银的研究很少。曾有人进行过自然渗析还原法回收银的研究。用自然...  相似文献   

13.
14.
α-蒎烯、β-蒎烯、苧烯阳离子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萜烯单体α 蒎烯、β 蒎烯、烯的阳离子聚合性能,还考察了这三种单体的活性聚合可能性.在Lewis酸AlCl3作用下,聚合速率大小顺序为:β 蒎烯>烯>α 蒎烯.α 蒎烯、烯的聚合产物分子量较低;β 蒎烯的聚合产物分子量较高.AlCl3与SbCl3复合后,α 蒎烯、烯的聚合速率增加,β 蒎烯的聚合速率反而下降.α 蒎烯的聚合速率增加幅度大于烯,使得前者聚合速率高于后者.与使用AlCl3相比,添加SbCl3后产物的分子量变化是:α 蒎烯变大,烯不变,β 蒎烯则变小.添加SbCl3对β 蒎烯、烯的聚合物结构无影响,而α 蒎烯聚合产物的结构则发生显著变化.活性较高的β 蒎烯在适当的引发体系,如苯乙烯 HCl加成物/TiCl3(OiPr)作用下,可以实现活性聚合.α 蒎烯、烯则由于本身单体活性太小,难以实现活性聚合.  相似文献   

15.
苯乙烯-2-乙烯基吡啶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阴离子聚合技术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 2 乙烯基吡啶的两嵌段共聚物(PS b P2VP),并采用GPC、FTIR、NMR(1H NMR和13C NMR)、DMA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高分子量、窄分布的两嵌段共聚物,具有微相分离的两相结构  相似文献   

16.
富勒醇与阳离子聚电解质复合薄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富勒醇与聚对亚苯亚乙烯基 (PPV)的前驱体、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的复合薄膜 ,利用紫外 可见光吸收光谱 (UV Vis)、原子力显微镜 (AFM )、透射电镜 (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对薄膜进行了表征 .UV Vis吸收光谱显示 ,在特定波长下自组装薄膜的吸光度与薄膜的双层数成线性关系 ,组装过程具有一致性与重复性 .AFM图象显示富勒醇组装到基片表面后形成直径为几十到10 0多nm的团簇 .富勒醇溶液过滤后组装薄膜 ,薄膜具有较好的均匀性 ;富勒醇溶液不经过滤 ,直接组装薄膜 ,将在薄膜中引入C6 0 晶粒 .XPS分析结果提示C6 0 被羟基修饰并通过静电吸引机制与阳离子聚电解质组装成膜 .富勒醇与PPV的前驱体、PDDA具有很好的自组装性能 ,膜层间的结合力较强 ,所组装的薄膜具有较高的牢固度 .  相似文献   

17.
设计并合成了含手性侧基和含亲水性大分子侧基的接枝聚炔共聚物[聚(丙炔酸薄荷醇酯-co-丙炔酸聚乙二醇单甲醚酯)(poly(a-co-b),(a:propiolic acid L-menthol ester;b:propiolic acid polyeth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 est...  相似文献   

18.
苯、萘、蒽芳烃分子稳定性和分子极化率规律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萘、蒽芳烃分子稳定性和分子极化率规律的理论研究桑兰芬,杨滢,杜秀华(长春光机学院基础部长春130012)苏忠民,王荣顺(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4)关键词苯,分子极化率,同系物本文以苯、萘、蒽等最简单的单、稠环芳烃为例,对其体系稳定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作者曾经通过评估成像效率的当前状态和理论极限之间的差距以及分析产生此差距的原因预测过卤化银照相材料的未来发展.本文描述了采用上述的方法来评估和分析彩色胶片与数字照相的现状.经预测在未来前者成像效率的改进余地会远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