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们知道,圆与椭圆、双曲线同属有心圆锥曲线,它们都有对称中心和对称轴,因此它们往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性质.同学们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当你面对一个圆的问题时,要经常想一想,如果在椭圆或双曲线中创设了相同的条件下,其结论会作何种变化?经过探究,你可能会有惊喜的发现和收获.这样对待数学的学习,你会觉得数学真奇妙,数学很好玩.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简单谈谈怎样将圆与椭圆、双曲线进行类比从而得到新的结论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虞涛 《中学数学》2003,(2):19-21
我们只要把ANS键和=键巧妙地、和谐地结合,就产生计算器的迭代功能,这样对一些数学问题的探究方式将发生根本性改变,一些问题将获得出入意料的解决途径和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参数,从字面上理解是可供参考的数据.在百度的“百科名片”上则是这样推介“它”的——在研究当前问题的时候,关心某几个变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有一个或一些叫自变量,另一个或另一些叫因变量.如果我们引入一个或一些另外的变量来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引入的变量本来并不是当前问题必须研究的变量,我们把这样的变量叫做参变量或参数.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数学教学中的各种实践和理论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数学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就是令人瞩目的问题之一。本文仅对诸如有没有数学美?什么是数学美?数学美的教育价值和科学价值如何?以及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并以取得的点滴成果,对近年来一些搞教育科研的同志们提出的建立作为数学教育学一个分支的边缘科学:《数学美学》的主张表示赞同和支持。一什么是数学美? 究竟有没有数学美?我们想,这应当是本理论探讨的出发点。对这个问题,一些喜爱数学的人或数学家说:有。他们是从自己的实际感受中说这话的。著名数学家高斯说“在数论中常常有这样的事:由于某种意外的成功而得到新的优美的真理……”数学家波  相似文献   

5.
略论数学解题的一个原则——结构简单化原则申东奎邵光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中273165)(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系273165)一个数学问题可以看成是由一些数学对象按确定的数学关系合乎逻辑地组合而成的具有某种数学意义的系统或关系结构.当我们尝试求解一个...  相似文献   

6.
康宇  傅雨春 《中学生数学》2010,(10):31-32,30
同学们在解题时不知是否注意到这样的现象:在一个数学问题的背后,常常隐藏了一些你尚未知晓的较为深刻的数学结论.那么如何从一个数学问题的表面现象中,拨开层层迷雾去揭示内隐于问题背后较为深刻的数学结论?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尽量使你的想法回归简单!美籍华人数学家张寿武说过,数学最美的地方是,正确是基于简单的理由,而不是复杂的理由.这正所谓:深刻寓于简单中.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解题中,探求解题思路与方法是最重要、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是学生解题中的难点.特殊化(巧用条件或结论的特殊性)思想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法,在初等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希尔伯特也曾说:"在讨论数学问题时,我相信特殊化比一般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寻找一个答案而未能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有一些比手头问题更简单、更容易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这一切都有赖于找出这些比较容易的问题,并且用尽可能完善的方法和能够推广的概念来解决他们."本'文对特殊化思想方法在解答题中的作用进行归纳,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涉及自然数的一些问题的证明,通常采用数学归纳法;但它要求的前提条件是;知道问题的结论或够能归纳出问题的结论.当不知问题的结论且很难归纳出问题的结论时,用数学归纳法显然是无能为力了.那么应该怎么办?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用组合数及性质求一些和式的值.为此,先看二个例子:  相似文献   

9.
沈翔 《数学通报》2002,(12):22-22,16
开放性问题教育教学正日益受到关注 ,与之相关的基本问题就是开放性数学问题如何设计 ,笔者在参编《高中数学开放题集》、《初中数学开放性问题》和《高中数学开放性问题》中 ,原创了一些数学开放题 ,现结合实例就如何立足于学生数学现实设计数学开放题谈一点认识 .例 :“回归”变换对于任意一个非零实数 ,它的倒数的倒数是它本身 ,也就是说连续施行二次“倒数”变换后又回到施行变换前的对象 ,我们把这样变换称之为“回归”变换 .1 在中学数学范围内尽可能多的找出这样的变换 ;2 试提出一些与“回归”变换有关的问题 .【分析与解】 :1 …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高中数学选修教材引进柯西不等式,并通过构造一元二次方程给出一个经典的证明,作为高中生,我们也要学会通过“构造”方程、不等式或函数等辅助手段来解决问题.当然此处所说“构造”是依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的特征,以问题中的数学关系为“框架”,数学元素为“元件”,构造出新的数学对象或数学模型,从而使问题转化并得到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计算数学?由于它包含的内容的广泛性与复杂性,要给它下一个精确定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从它的名称,我们可以有这样一个大略的了解:它总是直接或间接与数字计算打交道的.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大量规律,在数量方面的体现总是表现为一些量和另一些量的关系,其中包括巳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计算数学的任务并不在于一般地讨论这些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正是因为它具备这样的特点,我们可以应用数学期望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数学大师希尔伯特曾说过:“在讨论数学问题时,我相信特殊化比一般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寻找一个答案而未能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这样的事实,即有一些比手头的问题更简单、更容易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这一切都有赖于找出这些比较容易的问题,并且用尽可能完善的方法和能够推广的概念来解决它们.”由此可见,当学生遇到带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感到束手无策时,教会学生特殊化的探究策略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希尔伯特曾说过:“在讨论数学问题时,我相信特殊化比一般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寻找一个答案而未能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有一些比手头问题更简单、更容易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这一切都有赖于找出这些比较容易的问题,并且用尽可能完善的方法和能够推广的概念来解决他们.”数学竞赛试题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钟寿国 《大学数学》2002,18(2):75-77
根据我们长期从事复分析教学的经验 ,如果一个教师讲课的逻辑性强并刻意培养学生的逻辑论证的审美趣味使其认识到数学的逻辑论证对其它学科的普遍意义 ,那么这样的课程对学生是有征服力的 .即使数学系中一部分并不打算将数学作为终生职业的学生 ,或为其课程中精妙绝伦的数学悬念所陶醉 ,或醒悟到数学的思维方法对他们今后人生道路是有益的 ,因而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 .数学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 ,而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要 .在讲授本课程的过程中 ,对与课程相关的若干逻辑问题作了一些思考 ,把一些想法贯彻到教学中去 ,收到一些成…  相似文献   

16.
电缆线求长及线轴架设计──高中数学应用活动课一例张思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100080)随着北京市城市建设的展开,常常可以在工地上看到如图1所示的电缆轴架.让学生观察实测这样一些电缆轴架的外型数据之后,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些数学问题:1图2是实测的一个电缆...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数学解题策略——特殊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俞宏毓 《数学通报》2006,45(3):46-48
数学大师希尔伯特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在讨论数学问题时,我相信特殊化比一般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寻找一个答案而未能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这样的事实,即有一些比手头的问题更简单、更容易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这一切都有赖于找出这些比较容易的问题,并且用尽可能完善的方法和能够推广的概念来解决它们.”这段话对解数学题很有指导意义,当我们遇到带有一般性问题的题目感到束手无策时,采用特殊化策略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1特殊化的基本思想特殊化策略即视原问题为一般,构造其特殊问题,通过对特殊问题的解决而获得原问题的解决.特殊化作为划…  相似文献   

18.
周春荔 《数学通讯》2001,(14):76-80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每天都要和题打交道.其实,每个定理都是人们解过的一个数学题.将历代解过积累下来的数学题分类,像串珠子一样,把一些重要的概念、定理用逻辑的线串在一起,形成一门学科.再选些问题做各部分的练习题,这样就形成了大家使用的数学课本.学习这样的教材,能够继承前人积累的数学知识,培养基本的数学能力,并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的策略.这样看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句名言也就不言自明了.数学家、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1887.12.13-1985.9.7)曾指出,“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中考题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下列移动问题:即一个(或两个)点在线段上移动,当移动时间是多少时,使这两个动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已知量,或使某两条线段相等,或使某两个三角形相似等等这样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学学习中,若我们善于研究一些问题,则可发现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结论,同时也锻炼我们的数学思维,提高我们的数学素养.为此,本文介绍双曲线渐近线上点的一组有趣的性质,供读者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