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东平  刘秉琦  华文深  骆新新 《光子学报》2008,37(11):2327-2331
对双向剪切干涉理论和高斯光束传输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测量高斯光束远场发散角的方法:利用双向剪切干涉仪分别在激光传输路径上两个特定位置测出波前曲率半径,然后由曲率半径得出发散角.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测量和误差分析表明该方法的测量准确度能达到10″;发散角测量准确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干涉条纹宽度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2.
通过平平非稳腔法对激光热透镜焦距进行了实验测量,研究了不同抽运光束腰位置对热透镜焦距的影响.从理论上引入抽运光远场发散角和束腰位置,对端面抽运激光晶体热透镜焦距公式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3.
李刚  毛少娟  张雏  李莉  王元铂 《应用光学》2012,33(2):406-410
基于内腔式虚共焦非稳腔的理论优化结果和理论远场发散角4.05 mrad,对光参量振荡器(OPO)激光器的光束质量进行了检测实验,输出激光能量可达70.6 mJ/脉冲,远场发散角最小达5 mrad;分析了影响OPO光束质量的可能因素,验证了经过优化设计的OPO激光器能够获得高光束质量的1.57 m激光。  相似文献   

4.
2μm GaSb基低垂直发散角布拉格反射波导激光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2 μm低发散角激光,提出在GaSb基半导体激光器中引入布拉格反射波导,利用光子带隙效应替代传统的全反射进行光场限制。研究了分布反馈反射镜(DBR)的厚度、对数、高低折射率DBR厚度比以及中心腔厚度等参数对激光器垂直远场发散角和光限制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远场发散角随单对DBR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光限制因子与远场发散角都随拉格反射镜对数的增加而减小,随高低折射率DBR厚度比的减小而增大;随着中心层厚度的增大,光限制因子减小而远场发散角增大。最终在理论上优化设计出了一种双边布拉格反射波导结构的超低垂直发散角2 μm GaSb基边发射半导体激光器,其垂直远场发散角可降低到10°以下。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半导体激光芯片的慢轴远场发散角,提高其慢轴方向的光束质量,设计了横向热流抑制的封装结构。利用热沉间的物理隔离,削弱了半导体激光芯片慢轴方向上的温度梯度,有效降低了半导体激光芯片慢轴方向的发散角。采用热分析模拟了不同封装结构下芯片发光区的温度分布,并对波长915 nm的窄条宽半导体激光芯片进行封装。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电流15 A,封装在隔离槽长4 mm,脊宽120 μm刻槽热沉上的芯片,其慢轴远场发散角由12.25°降低至10.49°,相应的光参量积(BPP)由5.344 mm·mrad 降低至4.5763 mm·mrad,慢轴方向亮度提升了约5.5%。实验结果表明,横向热流抑制的封装结构可以有效地削弱半导体激光芯片慢轴方向上由热透镜效应引起的高阶模激射,从而降低其慢轴远场发散角。  相似文献   

6.
采用飞秒激光辐照铜靶,利用电子角分布仪和LiF热释光探测器测量了快电子发射的发散角.实验结果显示,快电子的发散角与激光入射角密切相关,随着激光入射角增加,快电子的发散角逐渐减小.在相同入射角条件下,加上预脉冲将导致快电子的发散角变小.这个结果为获取较小发散角的快电子束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7.
激光引信中半导体激光器的准直及其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理论上分析了单级单透镜光学系统对激光高斯光束发散角的影响。用单个平凸透镜对激光引信中的半导体激光器进行了准直,达到了激光引信光束准直的要求。通过CCD成像方法对准直后的光束发散角进行了测量,利用二阶矩算法计算出光束发散角。实验测得2个方向的发散角分别为θx=7.03°和θy=0.69°,验证了准直系统达到激光引信要求的θx<10°和θy<1°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基于CCD测量激光光束质量M2的系统。采用CCD测量激光光束在不同位置处的光束直径,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测量数据获得光束腰斑直径和远场发散角,再通过公式计算得到激光光束质量M~2。利用本系统测量多组数据,并与专业M~2仪所测的数据进行对比,二者一致性较好,表明采用本实验装置测量激光光束质量M~2可以有效地替代M~2仪。  相似文献   

9.
组建了一套激光高斯光束判断和参数测量系统,分别在近场和远场进行多点测量,再进行双曲线拟合,即可得到光束的束腰及其位置、瑞利尺寸、发散角和光束质量因子.  相似文献   

10.
强激光远场光束质量参数的测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漫射红外成像-多点标校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强激光远场光束质量参数。在激光远场距离处设置漫反射靶板,用成像探测器摄取经靶面漫射的脉冲强激光光斑图像;在靶面中心处挖小孔,孔后放置能量探测器实时测量激光脉宽和峰值功率。同时对整个激光光斑图像进行能量定标,进而得出远场脉冲强激光的实际空间能量/功率分布、总能量,以及相应的光束质量参数。应用该测量方法,对高能TEA CO2激光进行测量研究,测得其远场光束截面半径为80.2 mm,发散角为1.55 mrad。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LF—11激光装置高效率倍频系统的原理和结构,阐述了实现高效率倍频的各种技术途径,给出了倍频的转换效率,晶体的调谐半宽度以及基频激光和倍频激光的远场发散角,近场分布和时间波形等实验结果,利用该系统进行了0.53μm波长激光的ICF实验。  相似文献   

12.
激光引信中阵列激光二极管光束参数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激光引信中激光器的脉冲功率高、发散角大的特殊测量要求,比较了ISO 11146标准文件对激光束的3种测量方法,以二阶矩法为基础,运用机械扫描法测量光束截面的功率密度,进而再现出光斑图形。采用光能量降为最大强度的1/e2来定义光束束宽,通过等强线求出了宽度和远场发散角。  相似文献   

13.
LD端面泵浦Nd∶YAG激光器中的热透镜焦距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杨永明  文建国  王石语  蔡德芳  过振 《光子学报》2005,34(12):1769-1772
采用热透镜焦距的理论计算与实验测量相比较的研究方法,得到一种端泵固体激光器出激光时的在线测量方法.通过建立热透镜等效腔模型以及腔型分析求解得出腔内光束束腰半径,用刀口法测出DPL腔外的远场发散角,根据发散角与透镜变换前后的束腰关系,得出LD端面泵浦Nd∶YAG激光器中的热透镜焦距.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法所得结果与理论计算的热透镜焦距吻合,证实此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前,CO_2红外激光的记录介质还比较缺乏,我们曾经使用微泡胶片对CO_210.6微米的激光模式结构进行过记录和测量。现在,我们又用该种胶片记录了CO_2远红外激光产生的双光束干涉图,测定了CO_2激光的波长、远场发散角以及光场分布。初步研究了CO_2激光的空间相干性,求出在一定条件下复相干度因子。实验表明,应用微泡胶片记录CO_2激光具  相似文献   

15.
用实验方法分析大气随机信道对激光传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为分析大气随机信道对激光传输影响而进行的激光远场实验,即光斑测量实验和光强测量实验。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自行研制了两套实验系统:一套为光斑实时测量和记录系统,另一套为光强实时测量和记录系统。运用以上两套实验系统进行了激光远场实验,记录了大量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绘制了不同天气条件下光斑重心的变化曲线和光强的变化曲线。从实验上论证了大气随机信道对激光远场光斑的影响,并得出了大气对激光传输影响的统计规律。  相似文献   

16.
注入控制铜蒸气激光方向性时间过程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梁培辉 《光学学报》1998,18(4):08-411
实验研究了注入控制对铜蒸气激光非稳腔输出光束质量的影响,从输出光发散角时间分辨过程的测量结果说明注入加速被注入腔内激光发散角的减小过程。由于被注入腔内放大自发辐射的存在,为得到较好的注入控制效果,注入光的脉宽和进入被注入腔的延时必须恰当。  相似文献   

17.
徐强  曹长庆  曾晓东  安毓英 《光子学报》2008,37(8):1503-1506
提出了一种描述激光二极管阵列(Laser Diode Array,LDA)双峰远场结构的光场新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激光二极管阵列垂直于结平面大发散角的传输特性,基于亥姆霍兹方程的远场解,运用非傍轴光传输理论分析,得到描述激光二极管阵列远场光分布模型,其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刀口法测量He-Ne激光束发散角的测量原理从理论上进行了证明,然后根据激光束相对功率为0.25和0.75的点位于高斯分布曲线极大值两侧,距离为ep=0.674 5σ=0.337 3W,对测量实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求得其激光光束发散角。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980nm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并获得较小的远场发散角,在非对称波导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n型波导结构,即在n型波导中引入高折射率的内波导层。采用理论计算和SimLastip软件模拟对常规非对称波导结构和内波导结构进行了研究。利用分子束外延系统生长980nm内波导结构的外延材料,并制作了激光器。对于条宽为100μm、腔长为1000μm的器件,阈值电流为97mA,斜率效率为1.01W/A;当注入电流为500mA时,远场发散角为29°(垂直向)×8°(水平向),与模拟结果相符。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较之于常规非对称波导结构,内波导结构可有效降低光场限制因子,提高输出功率,减小远场发散角。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功率激光器的远场传输特性,提出了一种测量TEACO,远场光束传输特性的新方法,该法采用相对测量和绝对测量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得高能激光器的绝对空间光强分布。利用该方法测试了2kW脉冲TEACO,非稳腔激光器在500m处的光强分布,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易行,准确度较高,而且测量过程中考虑了大气湍流的影响,光斑强度相对分布上出现了平顶、破碎并出现旁瓣现象,实测大气透过率为81.5%,最大功率密度为1.59W/cm^2,光束的横向远场发散角达到0.64mrad,基本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本研究将为评估激光系统的应用效果及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