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利用能量为170MeV左右的36Ar重离子束轰击96Ru和106Cd浓缩同位素靶,分别生成缺中子同位素130Nd和140Tb.借助氦喷嘴带传输系统,用X–γ和γ–γ符合方法,分离鉴别了这两种核素,并进一步测定了它们的衰变性质.得到130Nd的半衰期为(13±3)s,首次建议了它的EC/β+衰变纲图,推测了其子核130Pr的基态和低位能级的自旋宇称.修订了140Tb的原有极简单的EC/β+衰变纲图并指认140Tb的基态自旋宇称为7+.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600MeV 18O轰击natPh(厚靶)生成的质量数在180—209之间的Hg同位素产物独立截面的测量结果.通过与600MeV质子轰击天然铅靶生成Hg同位素产额分布的比较,讨论了几个质量区段Hg同位素的生成机制.测量结果也与相对论重离子碎裂反应双质子移出道的产额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中能重离子与中子较富集靶核组成的反应系统对生成丰中子类靶余核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利用16O重离子束轰击142Nd和147Sm同位素靶分别生成153Er和157Yb.借助氦喷嘴带传输系统和X-γ、γ-γ符合测量方法分离鉴别核素并测量其衰变性质.首次建立了153Er和157Yb的EC/β+衰变纲图.从中指认出153Ho的一个新三(准)粒子态和两个新单粒子态,指认出157Tm的一个新的同质异能态和一条新转动带.低位能级系统分析表明:在Ho和Tm这两条奇A核的同位素链中基态形状的转变区都在中子数86和88之间.  相似文献   

4.
元素分离样品中丰中子同位素弱γ活性探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MPGeγ探测器的γ能量信号与4πΔEβ探测器的β射线能损信号符合后再与BGO探测的β+衰变的正电子湮灭511keV γ信号作反符合组成一种新的探测系统. 该系统可使γ谱测量的康普顿本底下降约一个数量级. 对缺中子同位素衰变γ射线的探测作强抑制的同时,丰中子同位素衰变γ射线的探测仍能保持相对单谱为(46±3)%的高效率. 使用该系统对已被合成的丰中子核素208Hg的半寿命进行了一次新的测定. 所得新的208Hg半寿命测定值41.5+min,与以往用放射化学母牛法给出的结果一致,测量误差有较大改进.  相似文献   

5.
使用放射化学方法测定了42MeV/u 12C与115In相互作用靶余核的生成截面,得到了质量分布及同位素分布.实验得到的质量分布与使用级联的两体衰变模型GEMINI程序计算的结果很好地相符.根据同位素分布的系统性,对利用中能重离子反应生成新的远离β稳定线的缺中子核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135MeV/u 12C和铁相互作用中靶余核的质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核化学技术测定了135MeV/u 12C和铁相互作用中的靶余核的生成截面,通过高斯电荷分布函数得到了靶余核的质量分布.与46MeV/u 12C+Cu相比,发现A<30质量区的产额明显增加,且产物有偏向丰中子一侧的趋势.实验测定的质量分布与熔合碎裂模型和级联两体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似乎表明在很高入射能情况下多重碎裂衰变是A<30靶余核生成的主要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7.
182Hf的半衰期为(8.90±0.09)Ma, 是一个接近灭绝的放射性核素. 超新星爆炸是自然界中已知的惟一能产生182Hf的途径. 因此182Hf是研究近1亿年来在地球附近可能发生的超新星事件的理想核素. 另外, 182Hf是核工程中特别感兴趣的一个长寿命放射性核素. 精确测量超痕量的182Hf对反应堆的设计和核天体物理学以及其他研究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 用加速器质谱有可能实现对超低含量182Hf的测量.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加速器质谱装置上对182Hf的测量方法以及样品的化学去钨方法进行了研究, 分别得到了空白样品以及系列标准样品的182Hf和183W的能量-飞行时间双维谱. 182W对182Hf计数的贡献是通过测量183W的计数归一扣除的. 目前本工作对182Hf的测量灵敏度为4.15±10-11 (182Hf/180Hf比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60MeV/u的18O离子束轰击天然钨靶,通过奇异的多核子转移反应生成186Hf.采用快速放射化学分离技术从钨及反应产物的混合物中分离出铪,由高纯锗(HPGe)探测器测量样品的γ活性,观测到了186Hf的子体186Taγ活性的生长、衰变行为.由此表明:本实验首次合成并鉴别了重丰中子新核素186Hf,并测定它的半衰期为(2.6±1.2)min.  相似文献   

9.
用同位旋相关的Boltzmann-Langevin方程研究了在入射能量为28.7MeV/u下,不同弹核14O,16O和18O轰击不同靶核7Be和9Be的反应,计算了生成碎片的产生截面,发现用丰中子(缺中子)炮弹或丰中子(缺中子)靶进行反应,所得到的产物均有丰中子(缺中子)的碎片出现.同位素分布宽度和峰位与入射体系密切相关,产生碎片的电荷数越接近入射弹核的电荷数,则同位素分布的宽度越大,峰位偏离β稳定线值越远,其同位旋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驱动堆中长寿命核废料碘的嬗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俊生 《中国物理 C》2001,25(9):926-932
利用理论模拟和实验手段对加速器驱动的快中子堆消除常规反应堆排放的核废料碘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利用加速器加速质子使其能量达到1.0GeV,并轰击重金属铅靶,利用靶中产生的次级中子诱发核废料129I的嬗变,使其嬗变为稳定同位素130Xe.对实验嬗变效率进行了理论模拟验证,进而拓宽到研究的驱动堆体系中.堆芯区的核燃料为乏燃料铀和钚,靶和初级热交换剂为液态铅.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用于HI-13串列加速器质谱(AMS)测量的182Hf实验室参考标准的研制. 通过180Hf的连续热中子俘获产生182Hf, 用热电离质谱对初始参考标准的同位素比进行了精确测量. 取一定量的初始参考标准, 加入已知量的稳定同位素(180Hf)作为稀释剂, 通过逐级稀释的方法, 最终得到同位素比从10-6—10-10的一系列参考标准. 并对该系列参考标准进行了AMS测量, 结果显示182Hf/180Hf的测量值与标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说明该AMS系统可以准确测量同位素比在10-6—10-10范围内的样品.  相似文献   

12.
本次实验利用28MeV/u的18O束流和一套在线熔化铅靶装置以及4πΔEβ—γ符合技术,测量了该中能重离子反应中丰中子汞同位素205—208Hg生成的相对截面比以及绝对截面的近似值.并外推出了209Hg的可能生成截面.发现由靶核208Pb削裂两个质子添加一个中子而生成207Hg的截面有一个突然的比较大的下降,这可以由反应的Q值的变化规律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13.
在210MeV的束流能量下, 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46Nd(35Cl, 5nγ)176Ir产生具有β+/EC衰变性质的核素176Ir,由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将反应产物传送到低本底区进行测量. 经过实验数据的离线处理分析,对早先发表的176Ir衰变γ跃迁进行确认的同时又发现了3个新能级和10条新的γ射线, 丰富了176Os核的低位激发态能级纲图. 并根据典型γ射线的衰变时间谱建议了176Ir核的一个长寿命的低自旋同核异能态.  相似文献   

14.
新重丰中子同位素239P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0MeV/u 18O离子同天然铀靶反应产生了新重丰中子同位素239Pa.用放射化学法从反应产物中分离Pa活性,通过观测239Pa及子体239U衰变所得到的结果显示:首次合成和鉴别了新重丰中子核素239Pa,并测定出239Pa的半衰期为106±30min.  相似文献   

15.
利用177Hf(19F,9n)187T1反应和在线同位素分离法,对187Au低激发态能级结构进行了γ–γ符合与γ–e符合的测量分析,束流能量为175MeV,发现了多条新的跃迁,测量了内转换系数,扩展了187Au的能级图.对187Au低激发态下的集体带结构、单质子与不同偶–偶核芯的耦合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将丰中子素11Li视为两个价中子和9Li核芯组成的三体系统,采用吸引指数势作为粒子间的两体相互作用,在简谐振子形式下完成了该系统的变分计算.利用形状密度研究了其基态的结构,并给出了关于中子晕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7.
大面积闪烁体探测器的中子探测效率刻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利用同位素中子源(241Am9Be)通过γn符合的中子飞行时间法对大面积探测器的中子探测效率进行刻度的方法,并用蒙特卡罗方法对该探测器的探测效率进行了模拟.实验与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黄小龙 《中国物理 C》2006,30(4):306-309
在中子与58Ni反应的总截面、去弹性散射截面和弹性散射角分布的实验数据基础上, 获得了入射中子能量从0.825—150MeV的一组普适的中子与58Ni反应的光学模型势参数. 利用光学模型、宽度涨落修正的Hauser-Feshbach理论、预平衡反应的激子模型和核内级联模型的中能核反应计算程序MEND, 计算了中子与58Ni反应的所有截面、角分布和能谱, 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和评价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9.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记录了富含15N216O同位素的一氧化二氮样品在1650-3450 cm-1波段的高分辨振转光谱,得到了该同位素分子超过7300吸收谱线位置的实验值,经分析实验精确度好于5.0×10-4 cm-1. 基于有效哈密顿量模型预测和带带转动分析,确定了所有吸收线的归属;获得了29个新吸收带的振转光谱参数,并优化了其他44个吸收带的光谱参数值. 并且发现有效哈  相似文献   

20.
在在束实验条件下用γ-γ符合方法研究了具有β+/EC衰变性质的核素176,178Ir的衰变γ射线. 另外借助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在排除在束干扰的条件下, 进一步对176Ir的β+/EC衰变进行了研究, 在确认在束测量新γ射线的同时建议了176Ir的一个低自旋同核异能态. 从衰变系统性方面对176,178Ir核中存在同核异能态的合理性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