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GdFeO3纳米晶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Gd2O3, Fe(NO3)3·9H2O, 硝酸(1∶1)为原料, 在柠檬酸体系中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稀土复合氧化物GdFeO3; 用XRD, TEM对产物的组成、颗粒大小、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产物为纳米颗粒, 平均粒径为21 nm左右, 且颗粒均匀,并呈现一定的晶格畸变. 另外以GdFeO3为光催化剂, 对多种水溶性染料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实验; 研究了光照时间、催化剂投加量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发现 GdFeO3有较好的光催化效果, 光照和增加催化剂用量均可提高GdFeO3对染料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2.
田华  叶乃清  王建  刘丹 《化学通报》2007,70(11):857-860
以LiNO3、Ni(NO3)2·6H2O、Co(NO3)2·6H2O、Mn(NO3)2、CO(NH2)2为原料,通过低温燃烧法在空气中合成了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1/3Mn1/3Co1/3O2.采用XRD研究了合成产物的物相与结构,用SEM研究了合成产物的形貌,考察了点火温度、回火温度,回火时间以及锂过量对合成产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与层状LiNiO2的结构相同,属α-NaFeO2型层状结构,合成产物的粒度较小且比较均匀,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采用低温燃烧法在空气中合成LiNi1/3Mn1/3Co1/3O2的最佳条件为:500℃点火,850℃回火20h,锂过量为15mol%.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合成产物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8.9mAh/g.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超细镧锰铝气凝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La2O3,Mn(NO3)2和Al(NO3)3·9H2O为主要原料,用"溶胶凝胶"法结合"超临界干燥技术"分别制备260℃超细镧锰和镧锰铝气凝胶;煅烧制备850℃超细镧锰和镧锰铝气凝胶。用XRD,T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重点考察pH值、温度等因素对制备的影响,并用CO与NO的反应来比对镧锰气凝胶和镧锰铝气凝胶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1)制得镧锰气凝胶为疏松、具有较好分散性的棕黑色粉末;260℃时,镧锰气凝胶由絮状物包裹着若干球形大颗粒组成,球形颗粒直径小于80nm;而絮状物尺寸范围跨度较大,大的约为500nm×150nm,小的直径约为几个纳米;850℃时,镧锰气凝胶结晶度提高,颗粒感增强,并且颗粒间发生一定程度的烧结,煅烧产物为LaMnO3+λ和Mn3O4,球形颗粒粒径小于20nm;(2)镧锰铝气凝胶外观疏松、分散性好、呈棕色;260℃时,镧锰铝气凝胶结晶度较低;850℃时,镧锰铝气凝胶结晶度提高,主要晶相物质包括:LaMnO3+λ,La2O3、不同价态氧化锰和γAl2O3;(3)铝的引入,改变了气凝胶微结构单元,降低了起燃温度,但同时也降低了NO的最终转化率;(4)超细镧锰气凝胶对CO与NO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Co(NO3)2·6H2O、Na2WO4·2H2O为主要原料,去离子水为溶剂,利用水热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的纳米CoWO4,用XRD、TEM和比表面分析仪对产品的物相、形貌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较系统地探讨了水热条件(反应混合物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对产物物相和形貌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形貌产品对甲醛、乙醇、氨气、苯和丙酮等的敏感性能。结果表明:水热条件对产品的物相和形貌有影响,在不同水热条件下,可成功制备CoWO4纳米颗粒、纳米立方体及纳米棒;以纳米颗粒、纳米立方体及纳米棒样品制成的气敏元件对被试气体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其中以纳米颗粒为基的元件在210℃对1 000μL·L-1NH3灵敏度为3.3。  相似文献   

5.
在G2(B3LYP/MP2/CC)水平上对反应HCCO+O2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反应势能面,提出了3种可能的反应机理:(1)四元环反应机理得到产物P1(HCO+CO2);(2)三元环反应机理得到产物P2(CO+HCO2);(3)O—O键断裂反应机理得到产物P3(O+OCC(O)H)和P4(O+CO+HCO).由反应势能面推测产物P1(HCO+CO2)为主要产物,产物P2(CO+HCO2),P3(O+OCC(O)H)和P4(O+CO+HCO)为次要产物.  相似文献   

6.
王瑞芬  孙忠  张胤 《应用化学》2009,26(7):878-880
以相图理论为指导,采用铝粉、水合氯化铝和水为原料,创造氯化铝不断水解的条件,通过调整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及溶液碱化度,经蒸发、结晶制成了铝盐水解聚合产物中的两种中间产物:水合氯化五聚铝AlCl3•4Al(OH)3•7.5H2O和水合氯化九聚铝2AlCl3•7Al(OH)3•18H2O,分别采用粉末XRD物相分析、化学分析和IR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化学分析为主要监测手段,对AlCl3•4Al(OH)3•7.5H2O和2AlCl3•7Al(OH)3•18H2O形态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于产物的行成及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反应随温度的变化基本上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同时,实验表明 75℃为AlCl3•4Al(OH)3•7.5H2O和2AlCl3•7Al(OH)3•18H2O析出的最佳温度,该温度下产物的产率较高且结晶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7.
含铜类水滑石催化材料热分解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沉淀法合成了Cu0.13Mg0 6Al0.27(OH)2(CO3)0.135·xH2O类水滑石物质 (CuHTlc) ,采用XRD、DTA TG、BET、TEM和27AlMASNMR技术对其热分解过程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在较低焙烧温度时 (低于300℃ ),氢氧根和层间水部分脱除 ,但水滑石仍保持其层状结构 ;500℃时 ,其层状结构被完全破坏 ,出现氧化镁晶相结构 ,随着焙烧温度的进一步升高 ,尖晶石晶相生成。500℃时的焙烧产物具有最大比表面 (193m2·g-1)。当温度高于500℃ ,焙烧产物组成可表示为Cu0.13Mg0.6Al0.27O0.135,CuHTlc的热分解过程可表示为 :Cu0.13Mg0.6Al0.27(OH)2(CO3)0.135·xH2O→Cu0.13Mg0.6Al0.27O0.135 (1 x)H2O 0.135CO2。  相似文献   

8.
纳米(NH4)3PMo6W6O40的室温固相合成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H3PMo6W6O40•23H2O和(NH4)2C2O4•H2O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合成出(NH4)3PMo6W6O40•6H2O产物,用元素分析、IR、UV-Vis、XRD、TEM、TG-DTA、BET等手段确定其组成、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产物为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0 nm.纳米粒子保持着杂多阴离子的Keggin特征结构,比表面积为167.6 m2•g-1,且在465 ℃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反应中反应热能、结晶水和生成物H2C2O4•2H2O对形成小粒径的(NH4)3PMo6W6O40纳米粒子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爆轰合成的方法,以Ce(NO3)3·6H2O为原料,制得了CeO2纳米粒子. 炸药采用黑索金粉,添加剂为CO(NH2)2,NaNO2. 爆轰产物经水洗,烘干后,利用X射线衍射仪器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XRD结果表明,该法所得到的CeO2为立方晶系,颗粒平均粒度为33 nm. TEM图像显示其颗粒呈球形,颗粒大小主要分布在20~40 nm之间,颗粒具有较好的分散性. 球形纳米CeO2颗粒的形成原因有两点:(1) 由于爆轰过程的快速性和急剧冷却的特点,CeO2晶粒来不及择优生长; (2) 产物Na2CO3的熔点较低,爆轰时呈熔融状态包覆在CeO2晶核的周围,阻隔了CeO2晶粒的团聚生长.  相似文献   

10.
在G2(B3LYP/MP2/CC)水平上对反应HCCO O2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反应势能面,提出了3种可能的反应机理:(1)四元环反应机理得到产物P1(HCO CO2);(2)三元环反应机理得到产物P2(CO HCO2);(3)O-O键断裂反应机理得到产物P3(O OCC(O)H)和P4(O CO HCO).由反应势能面推测产物P1(HCO CO2)为主要产物,产物P2(CO HCO2),P3(O OCC(O)H)P4(O CO HCO)为次要产物.  相似文献   

11.
 摘要: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锰取代的六铝酸盐催化剂,并比较了超临界干燥法和普通烘箱干燥法对催化剂结构及甲烷燃烧反应活性的影响.DTA-MS结果表明,超临界干燥过程中,催化剂前驱物中的表面铝羟基部分被乙氧基取代.这种表面修饰作用可保持铝分散的均匀性,使催化剂前驱物中碳酸锰和碳酸镧的分解温度明显降低,且氢氧化铝的脱水温度维持在较适宜的范围内;焙烧后,易形成六铝酸盐相.甲烷燃烧反应结果表明,用超临界干燥方法制得的催化剂对甲烷燃烧反应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用普通烘箱干燥方法制得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发现, 通过熔盐中熟化处理可以显著地提高BiFeO3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PH3 is photolyzed to H2 and P2H4 and the P2H4 in turn is converted to red phosphorus. The initial quantum yield of H2 formation was redetermined and found to be 0.93 +/- 0.07. Red phosphorus was identified by its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the absence of P-H stretching bands in its infrared spectrum. The reaction pathway was not changed by lowering the PH3 partial pressure from 90 to 11 torr or by performing the photolysis in a 70-fold excess of H2. The initial quantum yields at 11 torr of PH3 are phi P2H4 = 0.04 +/- 0.02 and phi H2 = 0.74 +/- 0.08. The initial rate of P2H4 formation was not affected by lowering the PH3 temperature to 227 or 157 K. The yield was greater at 157 K because the P2H4 condensed and was protected from further destruction. The initial quantum yields for the formation of P2H4 and H2 in PH3-NH3 mixtures were comparable to those observed for PH3 alone. Photolysis of mixtures in which NH3 was absorbing 90% of the light resulted in the rapid formation of P2H4. No N2 was formed when PH3-NH3 mixtures were photolyzed, suggesting that the destruction of NH3 is quenched by PH3.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findings to Jovian atmospheric chemistry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以化学沉淀法制备单相的铕离子掺杂硼铝酸盐红色荧光粉YAl3(BO3)4∶Eu3+,考察了焙烧温度、掺铕量等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对荧光粉的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以尿素为沉淀剂,900℃焙烧沉淀前驱体可得到单相荧光粉YAl3(BO3)4∶Eu3+,反应温度比传统高温固相法降低了300℃;沉淀法制备的荧光粉粒径分布范围小,无团聚现象,粒径约300nm.掺铕量为10%(物质的量比)时发光强度最大.在260nm的紫外光激发下,Eu3+的5 D0→7 F2的电偶极跃迁最强,发射光为618nm的红光.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铅基弛豫铁电体0.9 Pb(Mg1/3Nb2/3)O3-0.1 PbTiO3和Pb(Zn1/3Nb2/3)O3基陶瓷.利用修正的局域冻结玻璃模型研究了弛豫铁电体微畴-宏畴转变动力学和微畴生长动力学,结果表明,微畴-宏畴转变过程是量子化的过程,微畴-宏畴转变的驱动力主要是热驱动力和能量驱动力,微畴-宏畴转变稳定性由活化能和状态数来判断,而微畴生长动力学的稳定性可以用稳定性判据值大小确定.  相似文献   

16.
OAP-H2O2-HRP酶促反应产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及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生物的基本遗传物质,对其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其中有关DNA靶向分子与DNA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一直是一个比较活跃的领域,继Bard等用电化学方法对溶液中的电活性物质与DNA相互作用进行研究之后,又有许多相关的研究成果相继报道。3-氨基酚噁嗪(AP,即寻霉素A)与放线菌素D的生成有关,放线菌素D在伴随DNA指导RNA的合成中起作用,AP被用作放线菌素D的行为模型,对放线菌素D还原成1个N-10中心阴离子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7.
CoO/SrTiO3的合成及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添加碱金属化合物矿化剂,以Sr(NO3)2和钛酸四丁酯的水解产物TiO(OH)2为原料进行固态反应,制得结晶完整性较好的SrTiO3粉末.再由浸渍法负载CoO,制备出光催化分解水催化剂CoO/SrTiO3,在400 W高压汞灯照射下,产氢速率可达到480μmol•g cat-1•h-1. SEM、UV-Vis漫反射光谱表征结果显示,合成SrTiO3时加入KOH矿化剂可使固态反应完全,SrTiO3结晶完整性提高,进而促进其光催化活性提高.确定了适宜的KOH矿化剂用量为2.0%(w).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MgO/BaCO3催化剂上加压条件下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加压下甲烷转化率及C2选择性都明显下降,且当压力再恢复至常压后,其性能仍不能恢复,说明催化剂已经失活.XRD谱表明,加压失活催化剂表面有部分MgCO3生成.但是,活性相MgO部分碳酸化转变为MgCO3不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因为MgCO3的分解温度远低于反应温度,常压下其性能应当恢复.SEM结果表明,加压失活催化剂的颗粒增大.XPS表征结果表明,加压失活催化剂中的BaCO3向表面富积,致使催化剂表面活性相MgO的浓度和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根据以上结果可以认为,催化剂中的BaCO3向表面富积的过程中会部分覆盖活性相MgO,从而会使催化剂中MgO与BaCO3之间的协同作用遭到破坏,导致催化剂失活.  相似文献   

19.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复合固体电解质xNH4PO3-SiO2(x=1,2,4),并研究了该电解质在125~250 ℃范围内的导电性能。复合电解质的相结构分析表明,NH4PO3和SiO2在溶胶凝胶法制备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复合电解质的电导率随着NH4PO3含量增大而提高,并与NH4PO  相似文献   

20.
在卵磷脂体系中合成EuF3纳米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豆卵磷脂在水中自发形成的囊泡作模板, 先制备出含有Eu3+的卵磷脂乳液, Eu3+与卵磷脂亲水头部的磷氧键相结合形成Eu—O—P键, 经用NH4F沉淀后制得前驱体, 该前驱体在600 ℃灼烧, 得到EuF3纳米线, 其直径约为10-20 nm. 通过对各阶段产物的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热重-差热分析(TG-DTA)、透射电镜(TEM)等的对比分析, 确认形成了Eu—O—P键, 所得到的纳米线是多晶相EuF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