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烟叶和烟梗为原料,使用热裂解气相色谱法对烟草的燃烧时间、燃烧温度进行控制,精确模拟实际烟草致香物质释放环境,精确捕获、并半定量物质,从而在实验室模拟、分析、研究烟草燃烧物中致香物质的组成和特点。研究分别考察了两种生物质在500℃、550℃下释放的致香物质组成。结果表明,烟梗、烟叶中元素组成中硫、氮两种元素含量低,而C/H比值两种烟草生物质均较高。两个热解温度下烟叶的热解产物中致香物质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烟梗。升高热解温度均有利于获得更高相对含量的热解成分。烟叶热解产物中烯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比烟梗中多,而烟梗热解产物中酚类物质含量比烟叶中多。提高热解温度有利于酮类致香物质含量产生。  相似文献   

2.
烟草中痕量汞的检测及烟株中汞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NO3-H2O2体系微波消解烟样,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烟草中的Hg量,对样品前处理试剂的用量,样品介质HCl的浓度、预还原剂的浓度和载流酸度等进行了优化,并用优化方法平行测定烤烟和杀青烟叶样品,其11次检测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4%~10.6%;方法的检出限为0.022 μg/L;检测的线性范围0~4.0 μg/L;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8.1%;采集了旺长时期的烟株样品,对烟株分部位进行汞量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烟株中的汞量分布大致为:下部叶片>中部叶片>上部叶片>根>下部叶脉、中部叶脉和上部叶脉>茎.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稀土元素铈对香气前体物质及烤烟生长的影响及规律,本研究以云烟87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硝酸铈(0, 15,30, 45, 60 mg·L-1)对烤烟烟叶香气前体物质含量(质体色素含量、多酚类物质含量)、化学成分含量、和生长(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铈对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新绿原酸、隐绿原酸、云香苷、总酚、还原糖、总糖等9种物质的含量及两糖比、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呈现出“低促高抑”的作用,即“Hormesis”效应,随着硝酸铈浓度的增加氯含量和根体积呈升高的趋势,莨菪亭和全磷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本研究中,15 mg·L-1硝酸铈促进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的积累,15~45 mg·L-1硝酸铈利于改善烟叶化学品质,30 mg·L-1硝酸铈增强烟叶光合作用,15~30 mg·L-1硝酸铈对地上部烟株的株高、茎围和叶面积有积极作用,60 mg·L-1硝酸铈促进烟株根系...  相似文献   

4.
烟叶广为世界各国种植.烟叶产地不同,品质差异甚大;成品烟中调配香精的不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烟民的品味.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品种烟叶中化学成分差异及调配香精的组成.我们对成品烟丝和调配前的烟丝共50种样品的二氯甲烷抽取物进行了GC-MS分析和部分成分的标准品验证.结果发现样品中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都有较大的差别,抽取物中鉴定出成分最多的有50余种,包括呋喃甲醛、苯乙醛、苯乙醇、尼古丁、茄酮、大麻酮、香叶基丙酮、金合欢基丙酮、忻植二烯、叶绿醇等重要香精和烟中固有成分,为研究不同烟种成分提供了大量参考数据,同时也为调配香精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烤烟烟叶和烟梗的热裂解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伟祖  谢刚  王保兴  侯英  徐济仓  杨勇  杨燕  王玉 《色谱》2006,24(6):606-610
为了加深理解梗丝在卷烟叶组配方中的作用,对比研究了烤烟叶片和烟梗的化学组成以及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裂解产物。一个改进后的热裂解装置被用来模拟卷烟的燃烧行为。采用热裂解仪研究了烤烟叶片和烟梗在大气环境中于300 ℃、600 ℃和900 ℃下的热裂解行为,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它们的热裂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烤烟烟叶和烟梗的热裂解产物种类随着热裂解温度的增加而增多;在相同热裂解温度条件下,烟叶的热裂解产物种类明显多于烟梗的热裂解产物。  相似文献   

6.
总氮含量是评价烟叶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与烟叶感官评吸质量密切相关。烟叶中的总氮含量较高时,烟叶的杂气增加、刺激性加大。植物样品中总氮的测定一般采用凯式定氮法,该方法需经过消化、蒸馏、滴定等操作,过程繁琐[1]。目前烟草行业通常采用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烟草样品中的总氮含量,  相似文献   

7.
烟草各部位中茄尼醇含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romsil ODS-1色谱柱,V(甲醇)∶V(乙醇)=55∶45混合液为流动相,在紫外检测波长设定为211 nm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测定了烟草中各部位提取物中的茄尼醇,其中烟叶中茄尼醇的质量分数为0.45%,其他部位茄尼醇的质量分数为:烟梗0.037%,烟茎0.0037%,烟根0.0037%,其中烟叶中的茄尼醇量最高,具有提取价值.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采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分析烟草的中性化学成分的方法。以DB-Petro(50 m×200 μm×0.5 μm) 为第一维色谱柱,DB-1701(2.3 m×100 μm×0.1 μm)为第二维色谱柱;调制周期为8 s;柱头压力为550 kPa;采用程序升温方式,初始温度分别为80 ℃和85 ℃。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不同部位的烟叶、不同品种烟草中的25种中性香味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对比。结果表明:云南楚雄产云烟85的中性香味成分(不包括新植二烯)的总量以中部叶最高,其次是上部叶,下部叶最少;国内外不同品种的烤烟中中性香味成分的含量高低顺序为:巴西烤烟最高,其次是津巴布韦烤烟、云烟85、中烟101、NC89、K326;4类烟草中中性香味成分含量最高的是香料烟,其次是白肋烟、烤烟、马里兰烟。  相似文献   

9.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的发展现状、原理、技术类型、影响因素及其在烟草行业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在烟草挥发性成分、卷烟烟气挥发性成分、烟用添加剂挥发性成分及烟用辅料挥发性成分等方面的测定,并简要介绍了其应用前景(引用文献56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世界吸烟与健康问题的深入,人们对卷烟吸食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烟草制品的成分披露和管制中,包括砷、铅、镉、铬、镍、硒和汞等7种元素,除烟叶本身外,卷烟辅料是烟草制品中引入这些有害元素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卷烟辅料主要是指滤嘴材料(如烟用接装纸、卷烟纸、丝束、烟用胶粘剂、三乙酸甘油酯等)、烟用添加剂(如烟用香精香  相似文献   

11.
烟草中总氮量(以氨态氮计)和其中各种类型的氮化合物含量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总氮量高的烟叶,往往其他的氮化合物含量亦高。各种氮化合物成分在烟草加工过程中也发生各种复杂的化学变化,直接影响烟叶的品质,因此,总氮量的测定对鉴别烟质好坏具有一定意义。经典的总氮测定方法是  相似文献   

12.
水稻叶片色素含量近红外光谱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不同品种类型和不同施氮水平的水稻(Oryza sativa)叶片近红外光谱信息为基础,运用逐步多元回归法(Stepwis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MLR)、主成分回归法(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PCR)、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PLS)和BP神经网络法(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建立了水稻叶片中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叶绿素a+b (Chl a+b)和类胡萝卜素(Car)的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利用8000~4000 cm-1波段范围的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FD)建模效果最佳.其中,基于PLS的预测模型效果最好;4类近红外色素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误差分别为0.251,0.063,0.305和0.073;外部交叉验证的误差RMSEP分别为0.335,0.123,0.302和0.072,表明的预测效果较好.因此,可以基于近红外模型对水稻叶片色素含量进行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3.
吉海彦  严衍禄 《分析化学》1993,21(8):869-872
本文研究了用逐步回归分析法、主成分回归法、偏最小二乘法与人工神经网络法测定活体叶片中叶绿素a、b的含量。活体叶片的光谱由PC微机采集,测定叶绿素a与b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27~0.958与0.873~0.908;相对标准偏差约5%~9%(叶绿素a 9.4μg/2ml,n=20)。本方法可用于农业研究。  相似文献   

14.
香气是烟叶品质的一项重要表征,烟叶中致香成分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烟草工作者的工作重点.烟叶香气的量、质及香型状况由多种香气成分的组成、含量、比例及相互作用所决定[1].烟叶精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与烟叶的遗传背景、生长条件及采摘后的调制条件有关[2].  相似文献   

15.
以烟梗丝、烟叶片和烟梗条等材料为模板掺杂过渡金属合成了一系列铈锆固溶体材料.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法(XRD)、储氧量(OSC)、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对铈锆固溶体材料进行CO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烟草模板制备的铈锆固溶体性能不同.以烟叶片为模板制备的掺铜铈锆固溶体具有极高的储氧量,高达2961μmol/g,但该材料催化氧化CO的活性并非最强.以烟梗丝为模板制备的掺铜铈锆固溶体在铈锆比为45∶45∶10时,对CO氧化有着很好的催化活性,起燃活性温度(T50)为91℃.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同时测定烟草及其制品中7种无机阴离子的梯度淋洗/离子色谱法,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萃取条件,并对方法进行了验证及评价。在优化条件下,7种阴离子的定量下限为0.003~0.254 mg.L-1,RSD为0.09%~3.8%(n=6)。F-、Cl-、NO3-、SO42-和H2PO4-的线性范围为0.5~100.0 mg.L-1,相关系数为0.999 7~0.999 9;NO2-和Br-的线性范围为0.1~20.0 mg.L-1,相关系数为0.999 9。将该方法用于原料烟叶、成品烟丝、造纸法再造烟叶及烟梗等样品的检测,样品中7种阴离子的加标回收率为90%~106%,RSD(n=6)为0.3%~4.4%。方法适用于烟草及烟草制品中7种阴离子的快速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比不同口味电子烟烟液的特点,本试验采用GC/MS与主成分分析法对茉莉花、芙蓉王、中华、利群、玉溪5种不同口味的电子烟烟液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GC/MS结果表明,电子烟的主要成分是丙二醇、甘油和烟碱。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影响电子烟烟液香型的香味成分可归结为4个因子,分别为茉莉花香型因子、果香香型因子、焦糖香香型因子和玫瑰香香型因子。茉莉花香型因子对茉莉花口味的电子烟烟液的香味影响较大,果香香型因子对芙蓉王香型的电子烟烟液的香味影响较大。影响茉莉花香型电子烟烟液的香气成分主要为乙酸苄酯和苯甲醇,影响芙蓉王香型电子烟烟液口味的香气成分主要为苯酚和乙基麦芽酚,影响中华香型的电子烟烟液口味的香味成分为吲哚,影响利群香型电子烟烟液口味的香味成分有2,3,5,6-四甲基吡嗪、二氢大马酮、苯乙醇等,影响玉溪香型电子烟烟液的香味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2-戊基)酯和苯乙醇。该研究为电子烟烟液的复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及其在烟草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烟草成分裂解产物研究、烟用香精香料裂解产物研究及烟用辅料和添加剂裂解产物研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再造烟叶成品小片中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钾、氯等6种主要化学成分的方法。直接采集再造烟叶成品小片,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建立了近红外光谱的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再造烟叶成品小片的近红外光谱能真实、有效地表征待测样品的内在化学物质组成与含量信息;除总氮外,其余5种成分的再造烟叶成品小片近红外光谱分析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0;烟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钾、氯等6种成分的预测误差分别为0.024 3,0.399 1,0.270 3,0.059 9,0.050 3,0.031 1。小片光谱分析模型效果与粉末光谱模型较接近,可以替代粉末模型用于再造烟叶成品小片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亲水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烟草部位中烟碱含量的方法。采用Atlantis HILIC色谱柱(150mm×4.6mm,5μm)分离,以乙腈、10mmol·L-1乙酸铵溶液和冰乙酸以体积比72比28比2组成的混合液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260nm处进行测定。烟碱的质量浓度在0.001~0.1g·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3S/N)为0.17mg·L-1。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8.2%~98.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小于2.0%。从烟草的不同部位取样,按本法分析,结果表明:其烟碱含量从烟叶的上部、中部、下部至烟梗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