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首先在非水介质中通过电化学氧化将L-酪氨酸以C-N键共价键合在玻碳电极表面,形成L-酪氨酸接枝单层膜.再在L-酪氨酸功能化的玻碳电极上对邻苯二胺进行电化学聚合,从而制备了聚邻苯二胺/L-酪氨酸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聚-o-PD-Tyr/GCE).研究发现聚-o-PD-Tyr/GCE在pH 6.8的磷酸缓冲溶液(PBS)中对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氧化具有催化作用,其氧化电位为0.35 V,比在裸玻碳电极上(0.58 V)降低了0.23 V,峰电流也明显升高.抗坏血酸在修饰电极上响应电流与其浓度在2.5×10-4~1.5×10-3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为43.64μmol·L-1.经修饰的电极保存在0.1 mol·L-1PBS中,可至少稳定5d.对5×10-4mol·L-1抗坏血酸溶液连续测定10次,测得此电极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化学方法先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共价键合一末端带有巯基的2-氨基乙硫醇(AET)单层,通过硫-金相互作用将金纳米颗粒(GNP)固载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了GNP修饰的GNP-AET/GCE电极.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循环伏安法对固载纳米金的玻碳电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发现:GNP-AET/GCE电极不仅对抗坏血酸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使其氧化过电位由玻碳电极上的0.53V负移到0.33V,氧化峰电流明显增加,而且能将多巴胺和抗坏血酸在玻碳电极上重叠的氧化波分成两个独立的氧化峰,峰间电位差为0.29V,提出了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在多巴胺共存在测定抗坏血酸的选择性方法.峰电流与抗坏血酸浓度在8.5×10-6~1.0×10-4 mol·L-1之间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4.7×10-6 mol·L-1.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抗坏血酸在β-环糊精/聚苯胺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采用电聚合方法制备了β-环糊精/聚苯胺修饰玻碳电极,在聚苯胺和β-环糊精的协同作用下,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显著的催化氧化作用。抗坏血酸浓度在1.0×10-6~1.0×10-4 mol·L-1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8.1×10-7 mol·L-1。对5.0×10-6 mol·L-1的抗坏血酸溶液连续测定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1%。该方法选择性和重复性好,可在多巴胺存在下选择性测定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4.
聚溴酚蓝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伟  罗红斌  林新华 《电化学》2005,11(1):92-95
在含溴酚蓝的磷酸缓冲溶液中,应用循环伏安法于经预处理的玻碳电极上形成聚合物薄膜.结果表明,在-1. 0V~+1. 8V(vs.Ag/AgCl)扫描电位之间形成的薄膜具有较高的电活性和稳定性.该电极对抗坏血酸电化学氧化有催化作用,既使抗坏血酸的氧化电位负移了 270mV,又增大了其氧化峰电流.催化峰电流与抗坏血酸浓度在 2. 5~2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聚溴酚蓝修饰电极对多巴胺的电催化作用及伏安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含溴酚蓝的磷酸缓冲液中,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聚合物薄膜。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多巴胺在聚溴酚蓝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聚溴酚蓝修饰电极对多巴胺的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1.0~10μmol/L范围内,多巴胺浓度与其线性扫描伏安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该方法可用于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中的多巴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介绍纳米金–壳聚糖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测定抗坏血酸的分析应用。采用电沉积方法,将氯金酸与壳聚糖的混合电解液直接共沉积,制备了壳聚糖–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抗坏血酸浓度、p H值等对抗坏血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抗坏血酸浓度在5×10~(–5)~1×10~(–3) 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I_p=0.433 8c+0.881 9,相关系数为0.998 71。该法可指导纳米金–壳聚糖修饰电极的制备及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一种溶胶-凝胶普鲁士蓝膜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抗坏血酸在该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作用,建立了测定抗坏血酸的方法。在磷酸缓冲溶液(pH 5.0)中,在2.5×10-5-3.2×10-3mol.L-1范围内,抗坏血酸的浓度与氧化峰电流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5,检出限为7×10-6mol.L-1。该修饰电极具有制备简单、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和重现性好等特点。方法已用于水果中抗坏血酸的测定,所得结果与药典法测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采用阴离子交换分离,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安培检测离子色谱电化学法测定盐酸麻黄碱.在优化条件下,用碳酸钠溶液和甲醇溶液混合溶液为淋洗液,用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在0.8 V电位处进行直流安培检测.结果发现在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后盐酸麻黄碱的电流响应值比未修饰前大大增加,方法的灵敏度比未修饰电极提高了10倍,用未修饰电极测定的检出限为2.4 μg·L-1,用修饰电极测定的检出限为0.2 μg·L-1,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3.6%..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沉积方法将双核铜配合物修饰于玻碳(GC)电极表面制得了[LCu]2biPy/GC电极。研究了[LCu]2biPy/GC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并发现该电极对抗坏血酸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考察了该电极作为抗坏血酸传感器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在pH 7.0的磷酸盐(PBS)缓冲溶液,-0.2~0.8 V电位范围内,以50 mV.s-1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催化电流峰与抗坏血酸浓度在4.0×10-5~1.2×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10-6mol.L-1。用于3种水果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测定结果的RSD在1.6%~2.1%之间,回收率在97.8%~102.1%之间。  相似文献   

10.
Nafion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通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Nafion 膜修饰玻碳电极,并研究其对多种电活性物质的通透性.以一系列不同浓度(质量分数分别为O.5%、2%、3%、5%)的Nafion 溶液,采用滴涂或蘸涂方式制成Nafion 膜修饰玻碳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通过测定铁氰化钾、抗坏血酸、多巴胺等电活性物质在玻碳电极和不同厚度Nafion 膜修饰电极表面的响应情...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以1.0 mol.L-1碘化钾和1.0 mol.L-1醋酸混合液作为电解液的恒电流库仑滴定法测定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在98.3%~100.8%之间,RSD在0.21%~0.56%(n=3)。该法可直接用于V itam in C片及黄瓜、青椒等样品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简便灵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波消解法用硝酸-过氧化氢(3+1)溶液消解样品,以硫脲及抗坏血酸混合溶液作为预还原剂,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中药材当归、丹参、甘草、三七和黄芪中痕量砷的含量。在盐酸(3+97)溶液中加入溶于20g.L-1氢氧化钾溶液中的10g.L-1硼氢化钾溶液使与溶液中砷离子反应生成氢化物。分析中采用载气流量为800mL.min-1。砷的质量浓度在12μg.L-1以内与其对应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k)为0.020μg.L-1。应用此法对国家标准物质人发(GBW 09101)进行分析,测定值与认定值一致。  相似文献   

13.
自行设计并制作了一种在线自动还原装置用于将尿样中可能存在的无机砷从砷(Ⅴ)还原砷(Ⅲ)。为使砷(Ⅴ)还原至砷(Ⅲ),将尿样4.8mL与1.2mL混合还原剂(每升溶液中含硫脲100g及抗坏血酸50g)混合后在反应器中于70℃加热2min。分取此溶液1.5mL与20g.L-1硼氢化钾溶液(溶于5g.L-1氢氧化钠溶液中)2.0mL,在氢化物发生器中反应生成AsH3,然后由载气(氩气)带至原子化器中,并进行原子荧光检测,所制的在线还原器及测定砷的方法已应用于儿童尿样中无机砷的测定,并在这些样品的基础上用标准加入法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0.2%~102.6%之间。  相似文献   

14.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北虫草中总硒和无机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虫草试样经硝酸-高氯酸(5+1)混合酸消解,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总硒的含量;北虫草试样用盐酸浸提,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无机硒的含量。使用溶于5g.L-1氢氧化钾溶液中的20g.L-1硼氢化钾溶液使与溶液中硒离子反应生成氢化物。分析中采用载气及屏蔽气的流量依次为500mL.min-1及1 000mL.min-1。荧光强度与硒的质量浓度在100μg·L-1以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k)为0.2μg·L-1。应用此法测定北虫草中硒的含量,总砷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3.4%~3.9%之间,无机硒的平均回收率为103%。  相似文献   

15.
任旺  张英  丁杰 《电化学》2009,15(3):345
制备聚肉桂酸(PCA)修饰电极(PCA/GC),研究尿酸(UA)和抗坏血酸(AA)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UA和AA共存体系中,UA、AA在PCA/GC电极上氧化峰电流增大且峰电位分别负移至50mV、330mV,二者相差280mV,据此可同时检测UA和AA.在pH6.0磷酸盐缓冲液中,UA、AA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分别在2.0×10-6~1.0×10-4mol·L-1、2.0×10-5~6.0×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该电极重现性好,适用于尿样中UA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在本文中,我们首次观察到氨基磺酸可以显著增强鲁米诺电化学发光,而且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强度随着氨基磺酸浓度在0.1 μmol·L-1至500 μmol·L-1范围增加而线性增加.同时,我们观察到多巴胺可以显著猝灭鲁米诺-氨基磺酸电化学发光.基于该猝灭现象,我们建立了多巴胺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至2...  相似文献   

17.
以4-硝基-2-氨基甲苯为起始原料,经加成、缩合、环化和还原反应制得中间体N-(2-甲基-5-氨基苯基)-4-(3-吡啶基)嘧啶-2-胺(4),再与取代酰氯反应,合成了7个新型伊马替尼衍生物(5a~5g),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 表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考察了5对人肝癌细胞(HepG2)、子宫颈癌细胞(Hela)、肺癌细胞(H460)和乳腺癌细胞(MCF-7)体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5e体外抑制活性最优,其IC50分别为10.90±1.00 μmol·L-1; 8.51±0.90 μmol·L-1; 13.15±1.11 μmol·L-1; 14.75±0.78 μmol·L-1。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将抗坏血酸加入到样品中作为增敏剂,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汞的增敏效应。考察了硝酸浓度、抗坏血酸浓度、水浴温度和时间等实验条件对增敏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硝酸,500 mg·L~(-1)的抗坏血酸,水浴温度50℃,时间为20 min的条件下,汞的灵敏度最高,此时,汞的灵敏度增强近30倍,其检出限低至1 ng·L~(-1)。在汞浓度为0.005~10.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相对标准偏差为5.6%(0.1μg·L~(-1),n=7)。该文还进一步探讨了抗坏血酸产生增敏作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三聚氰胺-石墨烯复合膜修饰电极(poly-(MA)-ERGO/GCE)。研究了抗坏血酸(AA)、尿酸(UA)和多巴胺(D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AA、UA和DA均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且三者的氧化峰在该修饰电极上可完全分离。据此建立了在大量AA存在下同时测定UA和DA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微分脉冲伏安法(DPV)测定UA和DA的线性范围均为1.0×10~(-8)~5.0×10-6mol·L~(-1),检出限(3sb)均为5.0×10~(-9)mol·L~(-1)。  相似文献   

20.
氢氧化锰共沉淀分离-催化极谱法测定土壤中有效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样品中有效钼用草酸铵-草酸混合溶液(pH 3.3)振摇提取,所得悬浮液用干滤纸过滤,分取部分滤液蒸缩体积后加入10 g.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并蒸发至近干,趁热加0.2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共沉淀分离。分取部分上清液,用硫酸(1+1)溶液酸化后加入混合底液(其中含有二苯基乙醇酸、二苯胍及氯酸钠)及少许钛铁试剂溶液作为与钼(Ⅵ)进行催化反应的试剂体系。用JP-303极谱仪进行测定。在-220 mV峰电位处测得的峰电流值与其相应的钼(Ⅵ)的质量浓度在0.8~2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此方法的检出限(3s/k)为0.002 6μg.g-1。用此方法分析了5个土壤标准物质,所测得有效钼的含量与其认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