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一、一元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直线坐标系中,点P(-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 )(A)(2,3) (B)(2,-3)(C)(3,-2) (D)(-2,-3)2.已知方程2x2+7x+3=0的两实根是x1、x2,那么x1+x2的值是( )(A)-3 (B)32 (C)-72 (D)73.在Rt△ABC中,∠C=90°,如果sinA=12,那么cosB的值为( )(A)12 (B)32 (C)1 (D)224.已知两个实数根的和是3,积是-4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A)x…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见到如下的练习题:设过两点P1(x1,y1),P2(x2,y2)的直线与直线l:Ax+By+C=0相交于点P(不同于点P2),则点P分P1P2所成的比λ为λ=-Ax1+By1+CAx2+By2+C①(λ可称为直线l分P1P2...  相似文献   

3.
带粗糙核的多线性振荡奇异积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国恩 《数学进展》1997,26(1):50-59
本文考虑多线性算子TAf(x)=∫RneiP(x,y)Ω(x-y)|x-y|n+mRm+1(A;x,y)f(y)dy,n2,其中P(x,y)是Rn×Rn中的实值多项式,Ω是零次齐次函数且满足m阶消失性条件,Rm+1(A;x,y)=A(x)-|α|mDαA(y)(x-y)α,对任何|α|=m,DαA∈BMO(Rn).证明了Ω∈Lq(Sn-1)且q>1时,对任何1<p<∞,‖TAf‖pC(n,m,p,degP)|α|=m‖DαA‖BMO‖f‖p  相似文献   

4.
本文建立多线性算子TA1,A2,…Akf(x)=p.v∫RneiP(x,y)Ω(x-y)|x-y|n+M-kkj=1Rmj(Aj;x,y)f(y)dy,n2,的一个变形的sharp估计,其中P(x,y)是Rn×Rn上的实值多项式,Ω是零阶齐性函数且满足某种消失性条件,M=∑kj=1mj,Rmj(Aj;x,y)表示Aj在x点关于y的mj阶Taylor级数余项,对所有满足|α|=mj-1(j=1,2,…,k)的指标α,DαAj∈BMO(Rn).作为sharp估计的推论,得到了算子TA1,A2…Ak在Lp(1<p<∞)上的有界性.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道看似寻常的最值问题:四面体ABCD中,AD、BD、CD三棱两两垂直,且AD=1,BD+CD=4.求图1S△ABC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从解题常规看,入手并不难.如图1所示,在平面ABC内,作AE⊥BC,垂足为E,联DE.则DE⊥BC.设BD=x,易知 DE=BD·CDBC=x·(4-x)x2+(4-x)2=4x-x22x2-8x+16 AE=AD2+DE2=x4-8x3+18x2-8x+162x2-8x+16而 S△ABC=12AE·BC =12x4-8x3+18x2-8x+16(1)面对这…  相似文献   

6.
慎用斜率公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斜率公式在中学数学中应用广泛,十分活跃,但人们在应用斜率公式解题时,常有疏失之处;笔者通过探究两道课本习题的流行解法,以期大家引以为鉴;习题1 一个圆的直径的端点是A(x1,y1)、B(x2,y2),证明:圆的方程是:(x-x1)(x-x2)+(y-y1)(y-y2)=0.(《平面解析几何》甲种本,P80第③题)《中学数学杂志》1994年第一期P42载文给出如下证法:“证明:设P(x,y)为圆上的动点,由PA⊥PB,得y-y1x-x1·y-y2x-x2=-1,即 (x-x1)(x-x2)+(y-…  相似文献   

7.
一、一元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m2-m-2)x2+mx+2=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1 (B)m≠2(C)m≠-1且m≠2 (D)m≠02.关于x的方程(m-2)x2+(1-2m)x+m2-4=0有一个根是零,则m的值应是( )(A)12 (B)-2 (C)2 (D)±23.方程x(x+2)=2(x+2)的解是( )(A)x=2 (B)x=2或x=-2(C)x=-2 (D)无解4.方程2(m-1)x+1=(|m|-1)x2,只有一个实根x,则m=…  相似文献   

8.
学海指南练习题答案及提示(一)一、平面直角坐标系(Ⅰ)选择题:1、B2、C3、D4、A(Ⅱ)填空题:1、(1)(0,+∞)(2)(-∞,-1)(3)(-1,0)2、(32,52),(4,-5)3、210(Ⅲ)解答题:1、(x1+x2+x33,y1+y...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1.设集合M={x|22-x≥1},集合N={x|x2-2x-3<0},集合M∩N=()(A){x|0≤x<1}(B){x|0≤x<2}(C){x|0≤x≤1}(D){x|0≤x≤2}2.已知函数f(x)=2x,则函数y=|f-1(x-1...  相似文献   

10.
Baskakov-Durrmeyer型算子同时逼近的强逆不等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Baskakov-Durrmeyer型算子Mn(f,x)证明了,当1<p∞时,存在某一正数m,使得ω2φf(2r),1npM(‖M(2r)nf-f(2r)‖p+‖M(2r)mnf-f(2r)‖p+1n‖f(2r)‖p,φ2(x)=x(1+cx)  相似文献   

11.
1999年第3期《中学数学》刊登了陈宽国老师的文章“函数f(x)=Aa1x+b1+Ba2x+b2的值域的几何求法”,读后颇有启发.并且马上产生了写作此文的想法,聊以助兴.例1 求函数f(x)=x2+4+x2-10x+34的最小值.解析1 用立体几何知识.函数可化为f(x)=x2+22+(5-x)2+32.构造如图1所示的长方体,其三度长分别为2、3、5,设BE=x,则 AE=x2+22,EC′=(5-x)2+32,∴ f(x)=AE+EC′.这样,原题就化归为在棱BB′上找一点E′,使折线AE′…  相似文献   

12.
七、解析几何(一)1.已知A(4,2),B(2,4),则过AB的中点且斜率为-2的直线方程是()(A)2x-y-9=0.(B)2x-y-3=0.(C)2x+y-9=0.(D)2x+y-3=0.2.经过点A(2,3),且垂直于直线x-y-2=0的直线方...  相似文献   

13.
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1996年入学考试试题试卷1(3月)1解方程logx+5(x3+10x2+20x)·log3(x+5)=log3(3x2+8x).2解不等式x3-8+6x(2-x)|3-4x|≤4x-3.3含边AB=4与∠A=60°的△ABC内接...  相似文献   

14.
命题 设直线l:Ax+By+C=0(A,B不同时为零),⊙O:(x-a)2+(y-b)2=R2,则l与⊙O有交点|Aa+Bb+C|A2+B2≤R.本文举例说明这一命题在解题中的巧用.一、用于求最值(或值域)例1 如果实数x,y满足等式(x-2)2+y2=3,求u=yx的最大值.(1990年高考试题)解 由u=yx得ux-y=0,点(x,y)在直线ux-y=0以及圆(x-2)2+y2=3上.∴2u-01+u2≤1-3≤u≤3,∴umax=3.例2 求函数u=2x-1+5-2x的最大值.解 点(…  相似文献   

15.
设有向线段P1P2的端点为P1(x1,y1)、P2(x2,y2),点P(x,y)分P1P2所成的比λ=P1PPP2(λ≠-1,否则有P1P+PP2=P1P2=0,这与P1P2≠0相矛盾).分点P在直线P1P2上的位置与λ的取值范围如图1所示.P1  P P2λ=0 λ=1λ不存在-1<λ<0←0<λ<1→||←λ>1→←λ<-1(P→-∞时λ→-1)←λ>0  (P→+∞时λ→-1)图1显然,λ=1时,P为线段P1P2的中点;λ=-1时是P→±∞的极限值.即“内分为正,外分为负;左重(P与P1重…  相似文献   

16.
尚继惠 《数学通讯》1999,(10):17-18
《平面解析几何》课本P70第3题是这样一道习题:已知一个圆的直径端点是A(x1,y1),B(x2,y2).证明圆的方程是(x-x1)(x-x2)+(y-y1)(y-y2)=0.这里证明从略.现将圆的方程变形为,x2-(x1+x2)x+x1x2+y2-(y1+y2)y+y1y2=0.式中的一次项及常数项明确显露出韦达定理特征,据此着眼,对于某些直线与曲线相交问题,可将直线方程代入曲线方程分别得出关于x及y的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叠加即得以直线被曲线所截弦长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以抛物线为例,有如下命题:设…  相似文献   

17.
对于某些数学问题,若能灵活运用其定 义,便能快速获解.下面仅谈谈圆锥曲线定义 的灵活运用. 例1 已知圆O方程为x~2+y~2=100,点 A的坐标为(-6,0),M为圆O上任意一点, AM的垂直平分线交OM于点P,则点P的轨 迹方程为(). 此题若用求轨迹方程的其它方法很费 时,但根据图形用定义就能迎刃而解. |PA|+|PO|=|PM|+|PO| =R P点的轨迹是以 A(-6,0),O(0,0) 为焦点的椭圆.故选(B). 例 2 已知定点 A(2,),F是椭圆头十头一1的左焦点,点M在椭圆上移动,16 1…  相似文献   

18.
定理 设AB是O中任意一弦厂为AB上一点,过 C作两弦 MN、KL,连结 KN、ML,分别交 AB于 P、Q,则 证明 如图 1,由相交弦定理,得NP·PK=AP·PB=(ka-x)(x+a).由正弦定理,可得由上两式,得经整理,得 所以x+y=0(舍去),或 (k、1)xy+ka(y- x)=0, 解得 即 得 当C为AB的中点时,AC=BC,此时PC=QC,该定理即为著名的“蝴蝶定理”.蝴蝶定理的一个推广@蒋祝权$江苏省涟水县徐集中学!223400  相似文献   

19.
一、集合,一元二次不等式,映射与函数题1 (P8例4)设A={(x,y)|4x+y=6},B={(x,y)|3x+2y=7},求A∩B.此题是理解交集、求交集运算的一道好题.教学时,可以从集合元素的特征,例题所反映的几何意义等方面全方位地去加以分析和理解.变式1 (巩固练习)设A={(x,y)|y=x+2,x∈R},B={(x,y)|y=x2,x∈R},则A∩B=(  )(A){(-1,1)}.   (B){(2,2)}.(C){(-1,1),(2,2)}.(D){y|y≥0}.变式2 (对照辨…  相似文献   

20.
考虑包含测度μ的椭圆型方程-divA(x,u,u)+B(x,u,u)=μ,在G内,ξ·A(x,u,ξ)|ξ|p-f0(x),1<p<n,|A(x,u,ξ)|κ|ξ|p-1+f1(x),κ1,|B(x,u,ξ)|c(x)|ξ|γ+f2(x),p-1γp在γ=p-1的情况,为证有界解的Hlder连续性,只需c(x)∈L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