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若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相交于点A,则方程(A1x+B1y+C1)+λ(A2x+B2y+C2)=0(λ为任意实数)是通过l1和l2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除去l2本身).在解析几何问题中,有一类问题,如果用直线系过定点来解,则可使问题轻松地得以解决.例1 求证:无论a为何值,直线(a-2)y=(3a-1)x-1都过第一象限.分析 此题从表面看,觉得很难下手,但若将a看作参数,则该直线即为直线系,若该直线系过的定点就在第一象限,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证明 将…  相似文献   

2.
运用直线重合的条件解题224300江苏射阳中学钱军先,邓超众所周知,直线l1:A1x+B1y+C1=0与直线l2:A2x+B2y+C2=0(其中A1、B1、C1、A2、B2、C2均不为零)重合的充要条件是.运用这一条件求解某些数学问题,可以收到出奇制...  相似文献   

3.
命题 设直线l:Ax+By+C=0(A,B不同时为零),⊙O:(x-a)2+(y-b)2=R2,则l与⊙O有交点|Aa+Bb+C|A2+B2≤R.本文举例说明这一命题在解题中的巧用.一、用于求最值(或值域)例1 如果实数x,y满足等式(x-2)2+y2=3,求u=yx的最大值.(1990年高考试题)解 由u=yx得ux-y=0,点(x,y)在直线ux-y=0以及圆(x-2)2+y2=3上.∴2u-01+u2≤1-3≤u≤3,∴umax=3.例2 求函数u=2x-1+5-2x的最大值.解 点(…  相似文献   

4.
确定一个二次曲线:Ax2+Bxy+Cy2+Dx+Ey+F=0一般需五个独立条件,因此,经过四点的二次曲线一般情况下有无数条,它们组成一个二次曲线系;本文以定理形式介绍一种新的二次曲线系,并举例说明其应用,并以此引伸出一种新的解题方法;1.定理的证明定理 若直线AB的方程为F1(x,y)=0;直线BC的方程为F2(x,y)=0;直线CD的方程为F3(x,y)=0;直线DA的方程为F4(x,y)=0;则方程F1(x,y)·F3(x,y)+λF2(x,y)·F4(x,y)=0表示过A、B、C、D四点的…  相似文献   

5.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的充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新萌  杨启明 《数学通报》1998,(8):12-13,16
1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的充要条件定理1°直线Ax+By+C=0与椭圆x2a2+y2b2=1相切的充要条件是:A2a2+B2b2=C2①其中A、B不同时为零(下同),a>0,B>0(下同)2°直线Ax+By+C=0与双曲线x2a2-y2b2=±1相切的充...  相似文献   

6.
二次曲线分线段的比及其应用西安市西光中学刘康宁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二次曲线方程Ax2+Bxy+Cy2+Dx+Ey+F=0(A、B、C不全为零)记作F(x,y)=0,经过代换所得方程命题设经过M(x1,y1)、N(x2,y2)两点的直线与二次曲线F(x...  相似文献   

7.
椭圆一个定理的又一初等证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理 椭圆C:x2a2+y2b2=1(a>b>0)有且仅有两条对称轴:直线x=0和y=0.文[1]指出,这个定理的证明一般要用到仿射几何知识,同时文[1]给出了一个初等证明.笔者再给出这个定理的又一种初等证明如下.定理的证明 易验证直线x=0和y=0均是椭圆C的对称轴.因点B(0,b)关于直线x=k(k≠0)的对称点B′(2k,b)不在椭圆C图1上,故直线x=k(k≠0)不是椭圆C的对称轴.设F1,F2是椭圆C的两个焦点,椭圆C的长轴A1A2关于直线l:y=kx+n(k,n至少有一个不等于零)的…  相似文献   

8.
七、解析几何(一)1.已知A(4,2),B(2,4),则过AB的中点且斜率为-2的直线方程是()(A)2x-y-9=0.(B)2x-y-3=0.(C)2x+y-9=0.(D)2x+y-3=0.2.经过点A(2,3),且垂直于直线x-y-2=0的直线方...  相似文献   

9.
平面几何中有一类解比例线段的问题,通常作法是作辅助线(如平行线)或利用三角形相似或利用与之相关的定理(如梅涅劳斯定理)来解决.这些方法对学生的识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有着较高的要求.本文试图利用一个公式,从代数的角度,用“计算”的方法简洁地解决这类问题. 定理 已知两定点P1(x1,y1)、P2(x2,y2),直线 l:Ax + By + C=0(点 P2不在 l上)交P1、P2 所确定的直线于P点,则P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 该定理证明简单,可参见人教版《平面解析几何》教学参考书附录1. 下百仅以例…  相似文献   

10.
点 直线 平面之间的对称性的解析表达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得.   《数学通报》1995,(8):36-37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对称性的解析表达式艾则孜·卡得尔(新疆和田高等师专数学系848000)命题1P1(x1,y1,z1)关于P0(x0,y0,z0)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命题2平面Ax+By+Cz+D=0外一点P0(x0,y0,z0)关于该平面的对称点的坐...  相似文献   

11.
利用点与曲线的位置关系解题831500新疆阜康市一中张志略对于点和曲线的位置关系,我们有命题1设直线1的方程f(x,y)=Ax+By+C=0(B>0),若点M(x1,y1)在直线l的上(下)方,则有f(x1,y1)>(<)0;若两点M(x1,y1),...  相似文献   

12.
(1)—(5),(7)(9)—(12),(14)—(18)分别与理科试题相同,(22)与理科(21)题相同,(23)与理科(22)题相同,与理科不相同的试题如下:(6)曲线x2+y2+22x-22y=0关于(A)直线x=2轴对称(B)直线y=-x轴对称(C)点(-2,2)中心对称(D)点(-2,0)中心对称(8)若(2x+3)3=a0+a1x+a2x2+a3x3,则(a0+a2)2-(a1+a3)2的值为(A)-1 (B)1 (C)0 (D)2(13)给出下列曲线:①4x+2y-1=0  ②x2…  相似文献   

13.
有心圆锥曲线的一类轨迹问题刘康宁(西安市西光中学)请看下面几个问题:问题1 已知直线y=x+m和椭圆x2+2y2+4y-1=0交于A、B两点,P是这条直线上的点,且|PA|·|PB|2,求当m变化时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数学通讯》...  相似文献   

14.
由一道试题引起的讨论朱伟卫(武钢四中430080)有这样一道选择题:过双曲线2x2-y2-8x+6=0右焦点F作直线l交双曲线于A,B两点.若|AB|=4,则这样的直线l存在()(A)1条.(B)2条.(C)3条.(4)4条.图1在解这道题时,部分学...  相似文献   

15.
§1.Forthesystemx=-y+δx+lx2+ny2=P(x,y),y=x(1+ax-y)=Q(x,y),{(1.1)wecanfindin[1]thefolowing:ConjectureI.Assume1a<0,n>1,n+l>0,na2...  相似文献   

16.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一个简捷求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一个简捷求法陈国正(湖南津市一中415400)求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一个自然的解题思路是:作PQ⊥l于Q;列出垂线PQ的方程;解方程组求垂足Q的坐标;计算|PQ|得所求.课本[1]指出:“这个方法虽...  相似文献   

17.
一、一元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直线坐标系中,点P(-2,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 )(A)(2,3) (B)(2,-3)(C)(3,-2) (D)(-2,-3)2.已知方程2x2+7x+3=0的两实根是x1、x2,那么x1+x2的值是( )(A)-3 (B)32 (C)-72 (D)73.在Rt△ABC中,∠C=90°,如果sinA=12,那么cosB的值为( )(A)12 (B)32 (C)1 (D)224.已知两个实数根的和是3,积是-4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A)x…  相似文献   

18.
要证明曲线c:f(x,y)=0关于点P(或直线l)对称,只需证明曲线c关于点P(或直线l)的对称曲线c′就是c;由曲线和方程的关系,只需证明c′的方程就是c的方程,即只需证明c′的方程就是f(x,y)=0.要证明两曲线c1:f1(x,y)=0与c2:f2(x,y)=0关于点P(或直线l)对称,只需证明曲线c1关于点P(或直线l)的对称曲线c1′就是c2;由曲线和方程的关系,只需证明c1′的方程就是c2的方程,即只需证明c1′的方程就是f2(x,y)=0.我们把上面证明(两)曲线对称的方法叫同一法…  相似文献   

19.
文[1]利用伸缩变换讨论了椭圆内过定点的直线与椭圆的两个交点与原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本文将利用行列式及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理论讨论这一问题.为此先给出下面两个引理.引理1 坐标平面内逆时针排列的三点A(x1,y1)、B(x2,y2)、C(x3,y3)构成的△ABC的面积S△ABC=12x1y11x2y21x3y31.(证明略).引理2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要么在顶点取得,要么在区间的端点取得(证明略).定理 椭圆mx2+ny2=1(m、n∈R+)内有一定点M(p,q),过M的直线…  相似文献   

20.
慎用斜率公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斜率公式在中学数学中应用广泛,十分活跃,但人们在应用斜率公式解题时,常有疏失之处;笔者通过探究两道课本习题的流行解法,以期大家引以为鉴;习题1 一个圆的直径的端点是A(x1,y1)、B(x2,y2),证明:圆的方程是:(x-x1)(x-x2)+(y-y1)(y-y2)=0.(《平面解析几何》甲种本,P80第③题)《中学数学杂志》1994年第一期P42载文给出如下证法:“证明:设P(x,y)为圆上的动点,由PA⊥PB,得y-y1x-x1·y-y2x-x2=-1,即 (x-x1)(x-x2)+(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