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题 若a >0 ,b >0 ,且a b =1,证明    (a 1a) (b 1b)≥2 54 ( 1)思考 1 若用均值不等式a 1a ≥ 2去证 ,得不到要证明的结论 .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利用条件a b =1.为了利用这一条件 ,须将 ( 1)的左边变形 .∵a ,b∈R ,a b =1,∴ 0 <ab≤ 14 .∴  (a 1a) (b 1b) =a2 b2 a2 b2 1ab  =a2 b2 1- 2ab 1ab =1ab[(ab - 1) 2 1] ≥ 4 [( 14 - 1) 2 1] =2 54 .当且仅当a =b =12 时等号成立 .思考 2 ∵ 0 <ab≤ 14 ,∴ (a 1a) (b 1b) =ab 1ab ba ab…  相似文献   

2.
一个不等式的再证与推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在明 《数学通报》2001,(10):28-28
已知a>13,b>13,ab=29,求证a b<1 ,文 [1 ]采取构造二次方程来证明此不等式 ,文 [2 ]又给出了一个更为简捷的证法 ,的确是三言两语便说明了问题 .但要说证法最优 ,倒很难判定 :什么叫“最”优证法 ?有独一无二的“最”优证法吗 ?现将上面的题目稍加推广 :已知 a1 >14,a2 >14,a3>14;a1 a2 a3=24 3.求证 a1 a2 a3<1 .要用文 [1 ]、[2 ]的证法给予证明便行不通了 ,可见 ,这两种证法都有局限性 ,适用范围不广 .另外 ,文 [1 ]在构造二次方程x2 -tx 29=0中 ,还可由判别式Δ=t2 - 89≥ 0 ,得到不等式 t=a b≥2 23.当然…  相似文献   

3.
二元和三元均值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无论是证明不等式、求最值 ,还是确定参变量的取值范围 ,其神奇功效是显而易见的 .1 a2 b2 ≥ 2ab (a ,b∈R) 例 1 已知a ,b∈ (0 ,1) ,求证a1-a2 b1-b2 ≥ a b1-ab.证 ∵a2 b2 ≥ 2ab ,∴ a1-a2 b1-b2 =a(1-b2 ) b(1-a2 )(1-a2 ) (1-b2 )=(a b) (1-ab)1- (a2 b2 ) a2 b2>(a b) (1-ab)1- 2ab a2 b2=a b1-ab.例 2 若a ,b∈R ,求证aa 2b b2a b≥ 23.证 原不等式等价于3a(2a b) 3b(a 2b)≥ 2 (a …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数学》2 0 0 1年 6月上期第 2 6页刊文《不等式a2b≥ 2a -b的推广及应用》 ,2 0 0 2年5月上期第 2 1页又刊文《不等式 a2b≥a -b4的推广及应用》 .受两文启发 ,笔者将给出与上述两不等式结构相似的一个不等式 ab2 ≥ 2b-1a的应用 .事实上 ,由不等式 1b-1a2 ≥ 0推广得1b2 ≥ 2ab-1a2 ,当a >0时 ,有 ab2 ≥ 2b-1a ①成立 .例 1 设a1 ,a2 ,… ,an 是n个互不相同的自然数 ,证明 :∑nk=1akk2 ≥∑nk=11k.(第 2 0届IMO试题 )证明 由①式有akk2 ≥ 2k-1ak,从而∑nk =1akk2 ≥ 2∑n…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数学》2 0 0 2年 5月上期课外练习中 ,杨大为先生提出如下不等式 :设正实数a、b满足a +b =1,求证 :1+a2 + 1+b2 >2 2 -1.若将此不等式下界加强且给出上界 ,则更能体现其严密性及简洁性 .其结果为 :5≤1+a2 + 1+b2 <1+ 2 ,以下给出两种证法 .证法 1  (放缩法 )∵ a、b∈R+ , a +b =1,∴  0 <ab≤14 .∴ a2 +b2 =1-2ab≥ 12 .∵  (1+a2 + 1+b2 ) 2  =2 +a2 +b2 + 2 1+a2 +b2 +a2 b2  =2 +a2 +b2 + 2 2 -2ab + (ab) 2  =2 +a2 +b2 + 2 1+ (1-ab) 2 ≥ 2 + 12 + 2 1+ (1-14 ) 2  =52 +…  相似文献   

6.
例题  (1)已知 |a| <1,|b| <1,求证 :a +b1+ab <1.(2 )设a ,b∈R+ ,且b <2a ,求证 :ab <2 <2a +ba +b .分析 将 (1)中的结论改写为 -1<a +b1+ab<1,与 (2 )中的结论比较易发现 ,两题的结论都具有P <N <M的形式 ,于是我们对两个问题作统一的一般化处理 (构造二次函数证明不等式 ) .设 f(x) =x2 -(M +P)x +M·P =(x -M) (x -P) ,则有P <N <M f(N)<0 ,故要证P <N <M ,只须证 f(N) <0即可 .证明 (1) 令P =-1,M =1,N =a +b1+ab,构造函数 f(x) =x2 -1.∵ f(a +b1+ab) =(a +b…  相似文献   

7.
二次根式的定义为 :式子 a(a≥ 0 )叫做二次根式 .这一定义中的条件a≥ 0极为重要 ,同学们在学习时应特别注意并在解题时充分利用 .现分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一、若a有意义 ,则a≥ 0例 1 要使根式 1-x有意义 ,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2 0 0 2年福建省龙岩市中考试题 )解 :要使 1-x有意义 ,必须 1-x≥ 0 ,得x≤ 1.例 2 ab≠ 0 ,则等式 - - ab5=1b3 -ab成立的条件是 (  ) .A .a >0 ,b>0   B .a >0 ,b <0C .a <0 ,b >0D .a <0 ,b <0( 2 0 0 2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试题 )解 :∵ - - ab5=1b3 -ab ,∴b3 <0 ,…  相似文献   

8.
若不等式两边各项的次数相等 ,不妨称之为齐次不等式 .如均值不等式中 ,a2 +b2 ≥2ab ,是齐二次不等式 ,a +b+c3 ≥ 3 abc是齐一次不等式 ,对某些非齐次不等式的证明 ,若能结合题设条件 ,将低次项的次数适当升高 ,从而将原不等式转化为齐次不等式来处理 ,往往会产生出奇制胜的解题效果 .例 1 已知a、b、c∈R ,且a+b +c=1.求证 :ab +bc+ca≤ 13 .分析 所证不等式左边是二次式 ,右边是一个常数 ,即零次式 .由已知 a +b+c =1,∴    (a+b+c) 2 =1,从而所证不等式可化为齐二次不等式ab +bc+ca≤ 13 (a +b+c) 2 ,即 a2 +b2 +c2 ≥ab +bc+ca .而 左边 -右边= 12 [(a-b) 2 +(b -c) 2 +(c -a) 2 ] ≥ 0 ,∴ 原不等式成立 .例 2 已知 p3 +q3 =2 .求证 :p+q≤ 2 .分析 所证不等式左边为一次式 ,右边为零次式 ,考虑到已知等式是一个三次式 ,从而将所证不等式两边立方 ,得 (p+q) 3 ≤ 8,∵ p3 +q3 =2 , ∴  8=4( p3 +q...  相似文献   

9.
一、已知a <0 ,-1 <b <0 ,则a ,ab ,ab2 之间的大小关系如何 ?解 :∵ -1 <b <0 ,∴b<b2 <1 .又a<0 , ∴ab >ab2 >a .二、如果二次不等式ax2 +8ax+2 1 <0的解是 -7<x <-1 ,求a的值 .解 :考虑二次函数y =ax2 +8ax +2 1的图象 ,由已知条件可知它与Ox轴的两个交点为 (-1 ,0 ) ,(-7,0 ) ,故由韦达定理知 (-7)× (-1 ) =2 1a .∴a=3 .答 :略 .三、在△ABC中 ,∠CBA =72° ,E是边AC的中点 ,D在BC边上且 2BD =DC ,AD与BE交于F ,求△BDF和四边形FDCE的面积之比 .解 :过E作EG∥AD交…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不等式的改进与其"孪生"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潮 《数学通报》2002,(11):35-35
文 [1 ]给出了不等式 .已知a>13 ,b>13 ,ab=29,求证 :a+b <1 (1 )的一个简证 ;文 [2 ]把它推广为 :ai>1n(i =1 ,2 ,… ,n-1 ;n ≥ 3 ) ,∏n - 1i =1ai=2nn- 1,求证 :∑n - 1i =1ai <1 . (2 )本文首先用文 [2 ]的方法得到了不等式 (2 )的改进 :命题 1 已知ai>p>0 (i =1 ,2 ,… ,n ;n≥2 ) ,∏ni =1ai≤pn- 1q,(q >p) ,则∑ni =1ai<(n-1 )p +q. (3 )(证明从略 )其次 ,从另一角度得到了“改进”的一个“孪生”不等式 :命题 2 已知 0 <ai<p(i=1 ,2 ,… ,n ;n≥2 ) ,∏ni=1ai≤pn- 1…  相似文献   

11.
不等式的证明 ,方法灵活多样 ,技巧性强 ,除课本上介绍的一些证明方法外 ,增量代换法也是证明不等式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但往往被同学们忽视 .若a >b ,则可令a =b t,其中t >0 ,t被称为增量 .运用增量代换解题、证题的方法叫做增量代换法 ,简称增量法 .增量代换可将不等关系式用等式表示出来 ,用增量法证明不等式有时显得简洁、明快 .下面以高中代数下册 (必修 ) (老教材 )中的例习题为例 ,说明其作用 .例 1 已知a ,b ,m∈R ,且a <b .求证 :a mb m >ab.(P1 2例 7)证 ∵b >a ,∴可设b =a t (t >0 ) .又∵m …  相似文献   

12.
王向群 《数学通讯》2000,(18):13-15
放缩法是证明不等式的重要方法 .应用哪些方法进行放缩 ,向哪个方向放缩 ,放缩到什么程度 ?是使用该法证明不等式的难点 .本文将就这些方面作些介绍 .1 去掉式子中某些正项或负项去掉式子中某些正项或者负项 ,可使式子缩小或者放大 .例 1 设a ,b ,c∈R 且ab bc ac =1,求证 :a b c≥ 3 .证 ∵ (a b c) 2 =a2 b2 c2 2ab 2bc 2ac=12 [(a -b) 2 (b -c) 2 (c -a) 2 ] 3(ab bc ac)≥ 3(ab bc ac) =3 ,∵a ,b ,c∈R ,∴a b c≥ 3 .例 2 在△ABC中 ,求证 :si…  相似文献   

13.
题目 a ,b ,c均为正数 ,且abc =1,则有a( 1 b)2 b( 1 c)2 c( 1 a)2≥ 2a( 1 b) 2b( 1 c) 2c( 1 a) .《中学数学教学》2 0 0 0年第 2期第 34页上给出的证明很繁冗 ,下面介绍一种十分简洁的证明 .证 ∵ ( 1 b) ( 1 1b) =2 b 1b ≥ 4 ,∴ 1 1b ≥ 41 b,  ∴ 1a 1ab≥ 4a( 1 b) ,∴bc c≥ 4a( 1 b) .同理可得 ca a≥ 4b( 1 c) ,ab b≥ 4c( 1 a) ,以上三式相加 ,整理即得原不等式一个代数不等式的简洁证明@宋爽$永修县第一中学!江西九江330304 高三 @王春明$永修县第一中学!江西…  相似文献   

14.
均值不等式是不等式一章中最基础、应用最广泛的灵活因子 ,它是考查学生素质、能力的一个窗口 ,是高考的热点 .对均值不等式的应用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 通过特征分析 ,用于证不等式均值不等式1)a2 +b2 ≥ 2ab=ab +ab(a ,b∈R) ,2 )a +b≥ 2ab =ab +ab(a ,b∈R+ ) .两端的结构、数字具有如下特征 :1)次数相等 ;2 )项数相等或不等式右侧系数与左侧项数相等 ;3)左和右积 .当要证的不等式具有上述特征时 ,考虑用均值不等式证明 .例 1 已知a ,b,c为不全相等的正数 ,求证 :a(b2 +c2 ) +b(c2 +a2 ) +c(a2 +…  相似文献   

15.
杜典意 《数学通讯》2000,(18):15-16
平均不等式a2 b2 ≥ 2ab ( 1)(a ,b∈R ,当且仅当a =b时取等号 )及    a3 b3 c3 ≥ 3abc ( 2 )(a ,b ,c∈R ,当且仅当a =b =c时取等号 )是证明不等式的重要工具 ,怎样熟练灵活运用它们证明不等式是学习中的难点 .实际上 ,灵活运用上述公式可从平均不等式与待证不等式的特征入手 .1 升降次数例 1 设a ,b ,c∈R ,且abc =1,求证a3 b3 c3 ≥a b c .分析 :两个平均不等式对单个字母而言从左到右是起降次作用 ,注意到要证的不等式正具有此特点且a =b =c =1时两边相等 ,因而有下面的证法 .证 …  相似文献   

16.
仲济斋 《数学通讯》2000,(15):25-26
对于形如x1 ≤x≤x2 的不等式 ,如果利用定比分点公式来证明 ,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 :把x1 ,x ,x2 分别对应数轴上的三点P1 ,P ,P2 ,P是有向线段P1 P2 的分点 ,由定比分点公式 :λ= P1 PPP2=x -x1 x2 -x.如果λ >0 ,则P是P1 P2 的内分点 ,此时x1 <x <x2 ;当λ =0时 ,有x =x1 ;当λ不存在时有x =x2 .因此当λ≥ 0时 ,即可证明x1 ≤x≤x2 .下面通过举例加以阐述 .例 1 已知 |a| <1,|b| <1.证明 :- 1<a b1 ab<1.证 设 - 1,a b1 ab,1分别对应数轴上的三点P1 ,P ,P2 ,P是P1 …  相似文献   

17.
一个定理的别证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言勤 《数学通报》2002,(10):44-44
文 [1 ]的定理 2为 :设a ,b∈R+,若a+b≤ 2 ,则a+b2 +2a+b ≤ab +1ab若ab≥ 1 ,则a+b2 +2a +b≥ ab+1ab其证明方法是作差比较法 ,现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之 .证明 易证函数f(x) =x +1x 在 (0 ,1 ]上递减 ,在 [1 ,+∞ )上递增 .因为 a +b2 ≥ ab ,故当 a+b2 ≤ 1时 ,f a+b2 ≤f(ab) ,当ab≥ 1时 ,f a +b2 ≥f(ab) ,即当a +b≤ 2时 ,a+b2 +2a+b≤ ab+1ab.当ab≥ 1时 ,a +b2 +2a+b≥ ab+1ab.推广 设xk >0 (k =1 ,2 ,… ,n) ,若∑nk=1xk ≤n ,则1n∑nk =1xk+…  相似文献   

18.
不等式的证明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难点 .存在着寻找证明入口难 ,条件的使用难 ,确定变形方向难等问题 .本文通过数列介绍一种行之有效的证明途径 :利用不等式取等号的条件 ,创造使用基本不等式的环境 .例 1  (第 2 6届独联体数学奥林匹克试题 )证明 :对任意a >1 ,b >1 ,有不等式a2b -1 + b2a -1 ≥ 8.分析 这是一个对称不等式 ,当且仅当a=b时 ,等号成立 ,代入结论得 :a =b =2 ,此时a2b -1 =b2a -1 =4.证明  a2b -1 + 4(b -1 )≥ 4a ,b2a -1 + 4(a -1 )≥ 4b ,∴  a2b -1 + 4(b -1 ) + b2a -1 + 4(a -1 ) ≥ 4…  相似文献   

19.
设复数z =acosθ i·bsinθ,(a>b >0 ,0 <θ<π2 ) ,则θ为复数z在复平面上对应点z轨迹 x =acosθy =bsinθ(0 <θ<π2 为参数 )———椭圆 (在第一象限部分 )的离心角 ,如图 ,函数y=θ-argz即为∠AOZ .tg∠AOZ =tgy =tg(θ-argz)=tgθ - batgθ1 tgθ· batgθ=(a -b)tgθa btg2 θ=a-batgθ btgθ≤ a-b2ab,所以y的最大值为arctga -b2ab,当且仅当 atgθ=btgθ,即θ =arctg ab 时取得 .当a =3 ,b=2或a =3 ,b=1时就分别得到 9…  相似文献   

20.
1 几个不等式1)已知a ,b ,m∈R ,并且a <b,则 ab <a mb m .①(高中《代数》下册P12 )2 )已知a ,b∈R ,且a≠b ,则  a3 b3>a2 b ab2 .②(高中《代数》下册P14 )3)已知a ,b ,c∈R ,则   ( ab bc ca) ( ba cb ac)≥ 9.③(高中《代数》下册P16)2 应用举例例 1 b克糖水中含有a克糖 (b >a >0 ) ,若再添加m克糖 (m >0 ) ,则糖水就变甜了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分析 糖水变甜了 ,说明糖水中糖的浓度变大了 ,从而只需证明添加糖后的糖水浓度大于添加糖前的糖水浓度即可 .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