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舒予  林福华  黄晓佳  袁东星 《色谱》2012,30(11):1133-1142
以己烯雌酚为替代模板,利用整体材料的“原位”合成技术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将其作为固相萃取搅拌棒的涂层(MIP-SBSE)制备了新的搅拌棒。详细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条件中模板分子及功能单体用量对MIP-SBSE选择性萃取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聚合物进行表征。以双烯雌酚(DS)和己烷雌酚(HS)为目标化合物,将MIP-SBSE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建立起复杂样品中DS和HS的分离分析方法。考察了吸附和解吸时间、解吸溶剂、离子强度和样品pH值等萃取条件对MIP-SBSE选择性萃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萃取条件下,MIP-SBSE对DS和HS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萃取性能,线性范围分别为1.0~400.0 μg/L和5.0~400.0 μg/L,利用氮吹再定容的方法,对DS和HS的检出限(S/N=3)分别可低至0.04和0.14 μg/L。在对实际污水、蜂蜜和牛尿样品的分析中取得了良好的加标回收率,其值为61.3%~120%。所建方法具有简便、高选择性和灵敏等特点,可用于复杂样品中双烯雌酚和己烷雌酚的分析监测。  相似文献   

2.
采用CWX/DVB萃取头,应用固相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SPME/HPLC)分析了水溶液中的痕量微囊藻毒素。对SPME的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实际水样进行了分析。该方法测定MC-LR(LR型微囊藻毒素)的线性范围为1.00~200μg/L,相关系数为0.999 5,检出限为0.45μg/L(3σ,n=1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回收率为90%~99%。该方法测定MC-RR(RR型微囊藻毒素)的线性范围为1.00~100μg/L,相关系数为0.998 8,检出限为0.15μg/L(3σ,n=11),RSD为2.4%,回收率为89%~100%。  相似文献   

3.
孙红  娄大伟  连丽丽  韩雪  郭亭秀  陈慧君 《色谱》2015,33(5):449-454
通过水热合成和常温合成的方法制备了介孔Fe3O4@mSiO2@Cu2+磁性复合纳米粒子(NPs),其具有均匀的尺寸大小、良好的磁性能和特异的选择性。本研究将合成的NPs用作磁性固相萃取(MSPE)介质,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发展了一种测定水样品中痕量微囊藻毒素MC-LR的方法。在优化MSPE和HPLC条件后,该方法在0.1~15 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4,检出限为0.025 μg/L,定量限为0.082 μg/L。进一步将该方法用于水样中痕量藻毒素分析,结果发现回收率达到78%。这一结果表明:制得的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萃取性能,可有效用于水样中痕量藻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ASE)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快速提取和测定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MC-RR、MC-LR的方法。通过对实验条件的筛选和优化,确定ASE的优化条件:85%甲醇水溶液为萃取剂,弗罗里硅土为吸附剂,温度85℃,静态循环2次,最终萃取体积20 m L。微囊藻毒素的质量分数在0.025~8μg/g范围内,峰面积与样品质量分数线性关系良好(R~20.997),检出限为3.2~10.0μ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68.5%~86.3%,相对标准偏差在7.0%~9.8%之间。  相似文献   

5.
免疫亲和层析-液质联用法检测蓝藻中的微囊藻毒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自制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免疫亲和层析柱为净化工具,建立了固相萃取柱富集、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液质联用法检测蓝藻样品中MC的方法.结果显示:只用固相萃取柱富集,会残留大量杂质,干扰MC(尤其是MC-LR)的测定结果.而用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能有效去除藻样中的杂质,排除干扰,通过液质联用法定量,能准确测定藻样中的微囊藻毒素-RR(MC-RR)和-微囊藻毒素-LR(MC-LR).方法的检出限为2.5 μg/L; 线性范围为5~500 μg/L; MC-RR和MC-LR平均回收率高于84%; 相对标准偏差低于5%.  相似文献   

6.
Wang C  Lü Y  Xu R  Chen Y  Yin K  Teng E 《色谱》2011,29(3):212-216
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LC-DAD)/离子阱质谱(IT MS)对水中5种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的分析方法。水中的微囊藻毒素经固相萃取富集和净化,经LC分离后,采用DAD和IT MS定性分析,DAD定量分析。在优化的条件下,水中5种微囊藻毒素的检出限为0.1 μg/L; 3个质量浓度加标水平(0.2、0.8和5 μg/L)的平均回收率为52.2%~115.2%,相对标准偏差为1.2%~10.0%。该方法从紫外吸收光谱和质谱角度同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用于地表水和饮用水中多种微囊藻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热合成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Fe_3O_4@NiSiO_3磁性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微球具有均一的形貌、良好的磁性和分散性。将合成的Fe_3O_4@NiSiO_3磁性纳米粒子作为磁性固相萃取(MSPE)介质,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了水样中痕量微囊藻毒素MC-LR的分析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在0.25~146.5μ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9 1,检出限为0.011μg/L。将该方法用于纯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分析,回收率为81.0%,对实际水样的回收率为66.7%~72.0%。表明Fe_3O_4@NiSiO_3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富集能力,可用于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的萃取。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基于贻贝仿生化学涂层的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SBSE/HPLC-FLD)同时测定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方法。基于贻贝仿生化学制备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固相萃取材料,利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提取;以甲醇-乙腈-水(10%磷酸调至p H 3.5,体积比3∶3∶5)作为流动相,采用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黄曲霉毒素B1、B2、G1、G2在0.200~1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8 9),加标回收率为81.5%~96.9%,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3.4%,日间RSD为1.9%~3.5%,方法检出限为0.025~0.050μg/L。该方法高效、灵敏、可靠,能够满足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分别以5-(4-甲基丙烯酰氧苯基)-10,15,20-三苯基锌卟啉(ZnMOTPP)和5-(4-甲基丙烯酰氧苯基)-10,15,20-三苯基钆卟啉(GdMOTPP)为功能单体, 甲基丙烯酸(MAA)为辅助功能单体的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表明, 微球平均粒径为50~100 μm, 粒度均匀. 与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吸附性能和特异性进行对比发现, ZnMOTPP分子印迹微球的吸附性能优于 GdMOTPP分子印迹微球, 金属卟啉分子印迹微球的吸附性能优于仅以甲基丙烯酸作为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微球, 并且微球对其印迹分子DMMP具有特异性吸附. Scatchard分析表明, DMMP分子印迹空穴中只存在一类结合位点, MIPMs-Zn+MAA的最大吸附量Qmax=148 μmol/g, MIPMs-Gd+MAA的Qmax=78.9 μmol/g, MIPMs-MAA的Qmax=13.57 μmol/g.  相似文献   

10.
以土霉素为模板分子制备了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涂层,建立了选择性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牛奶和水样中四环素、盐酸土霉素和金霉素三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分析方法。将0.1mmol盐酸土霉素在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的作用下制备分子印迹预聚合液,将经多巴胺处理后的不锈钢丝前端1~2cm置入其中,制备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涂层。3mL牛奶和水样经涂层萃取50min、解析5min,乙腈-10m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pH=3)作为流动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涂层对四环素类目标物的特异性选择明显优于非印迹涂层。三种目标抗生素在100~1 000μg/L(牛奶)和10~1 000μg/L(水样)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59以上,四环素、盐酸土霉素和金霉素的检出限(S/N=3)为40~80μg/L(牛奶)和5~10μg/L(水样);加标水平为500μg/L时,回收率范围97.8%~109.0%,相对标准偏差(n=7)分别为5.3%~8.2%(牛奶),3.7%~6.4%(水样)。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绿色环保、选择性好、精密度好、回收率高,可用于牛奶和水样中上述三种四环素的实际检测。  相似文献   

11.
吴翠琴  雷金妹  李韵灵  王韵靓  陈迪云  龚剑 《色谱》2014,32(12):1362-1367
建立了一种基于离子液体的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结合柱前荧光衍生高效液相色谱(IL-DLLME-HPLC-FL)对8种磺胺类药物进行检测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实际环境水样的分析。实验考察了萃取参数对磺胺萃取效率的影响及衍生产物的稳定性。最佳实验条件:以40 μL [C6MIM]PF6]为萃取剂,0.1 mL丙酮为分散剂,对pH=4且不含NaCl的水溶液进行不超声的分散液液微萃取,并衍生化反应6 h。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法在0.2~10 μg/L和10~500 μg/L两个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 ≥0.9989;检出限为0.08~0.5 μg/L (S/N=3)。对实验室自来水、湖水、珠江水、池塘水分别加标5、50、200 μg/L的回收率为87.2%~101.4%,相对标准偏差为3.7%~6.2%。该法环保、简便,可用于测定实际水样中磺胺类药物。  相似文献   

12.
刘程  陈蕾  叶子雯  黄晓佳 《色谱》2019,37(8):918-923
采用自制的聚离子液体功能化磁性材料有效富集有机紫外防晒剂,并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联用,建立了环境水样中痕量有机紫外防晒剂的检测方法。研究系统考察了解吸溶剂、吸附和解吸时间、样品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对萃取性能的影响。在最佳萃取条件下,水杨酸辛酯的线性范围为0.5~200.0 μg/L,其他有机紫外防晒剂的线性范围为0.2~200.0 μg/L;6种目标物的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0.009~0.13 μg/L和0.031~0.43 μg/L。所建方法成功用于实际环境水样中有机紫外防晒剂的测定,不同加标水平下目标物的加标回收率为71.4%~120%,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0%。研究表明,所建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萃取速度快、灵敏度高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可用于环境水样中有机紫外防晒剂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处理和溶胶-凝胶法在镍钛合金(NiTi)纤维表面组装了二氧化硅纳米片(SiO2NFs),成功制备了新型SiO2纤维涂层,并用苯基三氯硅烷进行了自组装表面修饰,得到了可用于固相微萃取(SPME)的NiO/TiO2@SiO2NFs-Ph纤维。将制备的SPME纤维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通过对典型芳香化合物的分析评价了所制备纤维的萃取性能。该纤维对多环芳烃(PAHs)具有较高的萃取率和良好的萃取选择性。实验优化了pH值、搅拌速率、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离子强度对PAHs萃取率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5种PAHs在各自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9,检出限为0.013~0.108 μg/L。使用单根纤维对含有50 μg/L PAHs的加标水样进行萃取,其含量的日内及日间RSD分别为4.1%~5.9%和4.8%~6.8%。实际环境水样中5种PAHs在10 μg/L和30 μg/L加标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0.8%~105.7%和93.6%~103.1%。该法制备的NiO/TiO2@SiO2NFs-Ph纤维稳定性高、制备重现性好,适用于环境水样中目标PAHs的富集和测定。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亚临界水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聚碳酸酯(PC)水杯中双酚A和苯酚迁移量的方法。选择萃取温度120 ℃、萃取压力6.89 MPa(1000 psi)、静态萃取时间1 h、萃取1次对11种样品进行测定。双酚A的迁移量为6.81~11.16 μg/g。5种样品中未检出苯酚,其余样品中苯酚迁移量为3.25~6.08 μg/g。在优化的测定条件下,双酚A和苯酚在8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双酚A和苯酚分别在0.05~20 mg/L和0.02~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7,检出限分别为7.6 μg/L和2.0 μg/L。日内及日间的重复性(以RSD计)分别小于5.21%及11.63%。传统的浸提法结果表明长时间浸提会使PC材料发生微弱水解。相比传统的浸提法,该方法的萃取效率提高了49~106倍。该方法简便、快速、环保,可用来测定PC水杯中双酚A和苯酚的迁移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制的以聚(乙烯基咪唑-二乙烯基苯)(VIDB)整体材料为涂层的固相萃取搅拌棒(VIDB-SBSE)萃取3种硝基呋喃类药物,然后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建立了测定饲料和水样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的方法。详细考察了萃取过程中萃取和解吸时间、样品基质的pH值以及离子强度等实验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呋喃唑酮的线性范围为0.5~200μg/L,呋喃妥因和呋喃西林的线性范围为0.25~200μg/L,3种目标物的检出限(LO D)(S/N=3)在0.068~0.11μg/L之间,所建方法具有理想的日内和日间重现性(R SD值均小于6%)。在对饲料和实际水样的测定中,不同加标浓度呋喃唑酮、呋喃妥因和呋喃西林的回收率在80.6%~108%之间。研究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简便、灵敏、环境友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范志辰  韩铮  郭文博  赵志辉 《色谱》2017,35(6):627-633
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检测不同饲料样品(预混料、浓缩料和配合料)中30种真菌毒素含量的分析方法。饲料样品经5 mL水和5 mL含1%(v/v)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后,取上清液氮吹至近干,残渣经1 mL 5 mmol/L醋酸铵水溶液-乙腈(80∶20,v/v)复溶后,上机测定。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结合同位素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在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下,30种真菌毒素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2.0%~118.4%(n=5),30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0.99,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0.7~20μg/L和2~50μg/L。该法简单、快速、实用性强,适用于预混料、浓缩料和配合料中30种真菌毒素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宋彬  李进义  荆涛  牛计伟  周雨笋  梅素容 《色谱》2014,32(10):1111-1116
采用沉淀聚合法,以红霉素(erythromycin,ERY)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 acid,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glycoldimethacrylate,EGDMA)为交联剂,甲醇/乙腈(1:4,v/v)为致孔剂制备了ERY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通过扫描电镜、平衡吸附实验等对制备的印迹和非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所制备的MIPs对ERY具有特异性吸附作用。Scatchard分析证明MIPs对ERY的吸附存在两类不同结合位点,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分别为Qmax1=45.24 mg/g,Kd1=0.028 g/L; Qmax2=87.53 mg/g,Kd2=0.20 g/L。以制备的MIPs为吸附剂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快速检测猪肉样品中的ERY残留,线性范围为0.5~50 mg/L(r2=0.9994),检出限(S/N=3)为0.2 mg/kg。猪肉样品中不同添加水平下ERY的加标回收率为95.2%~104.2%,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可靠,可用于猪肉等复杂食品样本中ERY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张吉苹  蒋新娣  黄薇  秦倩  周乔 《色谱》2018,36(5):458-463
建立了基于分子络合的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方法,以磷酸三丁酯为萃取剂,以甲醇为分散剂,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了环境水样中麦草畏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酸)2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对影响前处理效果的因素(包括水样的pH值、萃取剂的种类和体积、分散剂的种类和体积、反萃液的pH值、反萃液的体积和盐浓度等)进行了详细考察,在最佳萃取条件下(水样体积10 mL,水样的pH值为0~1.0、100 μL磷酸三丁酯萃取剂、1000 μL甲醇分散剂、0.01 mol/L的氢氧化钾反萃液的体积为80 μL),2种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在0.50~1000 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不小于0.9985,麦草畏和2,4-D酸的检出限分别为0.44 μg/L和0.49 μg/L,富集倍数分别为85和90,在实际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为75.7%~104.0%。该方法基于分子络合反应机理,将新型萃取剂磷酸三丁酯应用于分散液液微萃取,与HPLC联用实现了麦草畏和2,4-D酸的富集与检测,为环境水样中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检测提供了新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及鱼肉中的苯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准确测定水及鱼肉中的苯胺,采用乙腈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建立了水及鱼肉中苯胺的快速测定方法。水样与乙腈以4:1的体积比混合,1.00 g鱼肉中加入2.00 mL乙腈,涡旋提取1 min,水样和鱼肉样品的提取液离心5 min后取上清液测定。以C18柱为分离柱,乙腈-0.5%(v/v)甲酸水溶液(85:15,v/v)为流动相,目标物质在3 min内分离。在0.5~500 μg/L范围内,苯胺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基质加标试验结果表明,苯胺在水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3.7%(加标水平为40 ng)和86.7% (加标水平为400 ng),苯胺在鱼肉中的回收率分别为96.8%、 92.6%和81.8%(加标水平分别为5、50和500 ng),相对标准偏差在1.5%~9.2%之间。水样和鱼肉样品中苯胺的检出限分别为0.50 μg/L和1.00 μg/kg,定量限分别为1.00 μg/L和2.00 μg/kg。应用该方法测定了从受苯胺污染的水库中采集的13份水样和12份鱼肉样品,结果表明,水和鱼肉中苯胺的最大含量分别为1943.6 μg/L和60.8 μg/kg。本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水和鱼肉中苯胺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