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苯甲酰-L-酒石酸(L-DBTA)为模板分子,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交联剂,采用紫外光聚合方法合成了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HPLC表征,表明合成的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L-DBTA模板分子具有很好的识别性,L-DBTA的选择性比二苯甲酰-D-酒石酸(D-DBTA)高.通过Scatchard分析表明,L-DBTA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中只存在一类影响聚合物识别能力的结合位点.293.15K时,结合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为0.064mmol/L,最大表现结合容量为6.4mg/g.MIPs结合热力学研究表明,印迹分子L-DBTA与分子印迹聚合物手性识别基团之间的识别机理可以用Langmuir等温吸附描述,结合热力学参数为△H=7.40 kJ/mol,△S=42.74 J/(mol·K),△G298=-5.34kJ/mol.L-DBTA与MIPs相互作用速率快,表观活化能为7.40 kJ/mol.  相似文献   

2.
苯丙氨酸衍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手性拆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分子印迹技术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手性色谱柱的固定相来拆分苯丙氨酸衍生物的对映异构体。采用了新型的交联剂及光引发剂。模板分子和可聚合的功能单体形成配合物是分子印迹聚合物必不可少的条件。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比例为1:4时,获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分离因子α为1.69。光聚合方式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比热聚合方式合成的拆分能力要高。且聚合的温度越低,聚合物分离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光谱法选择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以二苯甲酰-D-酒石酸(D-DBT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苯和十二醇为混合致孔剂,用原位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D-DBTA分子印迹整体聚合物。在优化色谱条件的基础上,25min内基本实现了DBTA消旋体的手性分离,分离度达1.25。对色谱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进行分析,在所考察的温度范围内,色谱分离存在两种不同的热力学过程,且两者与范特霍夫方程能够很好地吻合。在这两种热力学过程的转换温度处,分离因子α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苯甲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甲酸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高选择性识别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合成的聚合物作为吸附剂填充制备气体浓缩针装置,并用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气相色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60℃下恒温聚合反应6h,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的物质量比为1∶4∶20,预聚合时间为3h,溶剂为乙腈,模板分子为苯甲酸时,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苯系物的吸附量最大。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 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 在模板分子N-叔丁氧羰酰-L-色氨酸(N-Boc-L-Trp)和N-叔丁氧羰酰-L-酪氨酸(N-Boc-L-Tyr)的存在下, 分别采用光引发聚合和热引发聚合制备了N-Boc-L-Trp和N-Boc-L-Tyr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 进行分子印迹手性分离过程的热力学研究. 测定了分离过程的熵变、焓变和自由能变化. 结果显示, 在流动相中添加异丙醇或甲醇等强氢键竞争性溶剂时, 熵变对分离起到了主要作用, 而且分离过程中的溶剂化对分离的影响也非常大. 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和非印迹分子进行分子识别的主要作用是印迹聚合物与印迹分子匹配的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N 叔丁氧羰酰 L 色氨酸和N 叔丁氧羰酰 L 酪氨酸为印迹分子 ,分别采用光引发聚合和热引发聚合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 ,并对聚合物的手性识别能力进行了色谱评价 .结果表明 ,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具有特异性的吸附作用 ,光引发聚合的N 叔丁氧羰酰 L 色氨酸的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的选择性因子达到 2 .318,热引发聚合的N 叔丁氧羰酰 L 酪氨酸对印迹分子的选择性因子为 1 373 进一步研究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孔结构 ,发现光引发聚合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与空白聚合物的孔结构差别比热引发聚合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与空白聚合物的差别更为明显 .对印迹分子洗脱前后的印迹聚合物的孔结构研究进一步表明 ,印迹分子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孔中 .  相似文献   

7.
以奎宁分子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二硫代四乙基秋兰姆(TED)为活性/可控引发剂,将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与沉淀聚合相结合,制备微米级的球形奎宁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扫描对聚合物粒子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活性/可控聚合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呈均匀的球形,其平均粒径最大可达2.3μm。对不同底物的结合实验表明,与传统沉淀聚合物相比,该分子印迹聚合物表现出更高的络合容量和分子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甲基丙烯酰氯和二甘醇胺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交联剂(2-甲基丙烯酰胺)乙氧基-2-甲基丙烯酸乙二醇单酯,以自行合成的(2-甲基丙烯酰胺)乙氧基-2-甲基丙烯酸乙二醇单酯为交联剂,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合成了一种用于手性分离的N-叔丁氧羰酰-L-色氨酸(N-Boc-L-Trp,N-[(tert-butoxy)carbonyl]-tryptophan)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评价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对N-叔丁氧羰酰-色氨酸(N-Boc-Trp)的手性拆分能力。结果表明:当检测波长为280 nm,流动相为V(甲醇)∶V(水)=80∶20,流速0.8 mL/min时,该填料实现了对N-Boc-Trp外消旋混合物的手性拆分,显示出良好的选择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孔雀石绿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功能单体的种类及用量、交联剂用量、模板浓度和聚合时间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并通过等温吸附实验,考察聚合物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当孔雀石绿、α-甲基丙烯酸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摩尔比为1∶4∶20时,所合成的聚合物具有最大的吸附容量,印迹因子(α=QMIP/QNIP)可达到3.6,表明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对孔雀石绿有良好的识别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1-氨基乙内酰脲(AHD)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方法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 IP),考察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不同比例下制备的M IP对模板分子的吸附性能。通过Scatchard分析,表明该印迹聚合物上存在一类等价的吸附位点,其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4.33mmol/L。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子印迹技术,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马拉硫磷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优化,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模板分子(马拉硫磷)∶功能单体(α-甲基丙烯酸)为1∶8,模板分子(马拉硫磷)∶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1∶40,温度60℃,引发剂用量为1.0%。吸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马拉硫磷的最大吸附量为4.62μg/mg,而非印迹聚合物对马拉硫磷的最大吸附量为2.21μg/mg;通过选择性实验得到印迹聚合物对灭线磷、甲拌磷、特丁硫磷、乐果、马拉硫磷、克线磷的吸附量分别为3.87、3.75、3.57、4.00、4.44、3.61μg/mg,而非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分别为1.42、1.37、1.30、1.43、1.12、1.23μg/mg。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两步溶胀与悬浮聚合联用方法,以2-乙烯基吡啶(2-VP)为功能单体,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DEGDA)为交联剂,成功制备出以N-苯甲氧羰基-L-色氨酸(N-Cbz-L-Trp)为模板的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扫描电镜、氮气吸附、拉曼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热失重分析等测试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平均粒径为6.3μm,多分散系数为1.03.拉曼光谱显示聚合物反应完全,模板分子洗脱充分.高效液相色谱表征显示,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很短的色谱柱中即可实现对印迹分子对映异构体的基线分离.  相似文献   

13.
镍离子(Ⅱ)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镍(Ⅱ)离子为模板,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醇为溶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镍离子(Ⅱ)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对镍离子印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红外光谱研究表明聚合物中存在与模板分子相互作用的特征基团.通过研究Ni2+与单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单体与交联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溶剂量对镍离...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步溶胀与悬浮聚合联用的方法,以2-乙烯基吡啶(2-VP)为功能单体,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醋(DEGDA)为交联剂制备出N-苯甲氧羰基-L-色氨酸(N-Cbz-L-Trp)为模板的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高效液相色谱表征显示,制备的单分散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很短的色谱柱中就能够实现对模板分子对映异构体的基线分离。以乙腈为流动相,进样量1000ng,流速0.25mL/min,柱温30℃时,该印迹聚合物对N-苯甲氧羰基-LD-色氨酸的分离度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以聚乙烯醇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基材,熊果酸(U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印迹技术在碳纳米管表面合成对熊果酸具有良好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MWCNTs-MIPs).讨论了不同摩尔比例的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合成印迹聚合物的效果,得出...  相似文献   

16.
以磁性Fe_3O_4为载体,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为单体,乙二醇二乙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DNOP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对聚合物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结合气相色谱(GC-FID检测器)技术考察了磁性印迹聚合物对DNOP的吸附性能。通过正交实验表明,当反应在70℃、模板:单体:交联剂=1∶6∶30、引发剂占单体和交联剂总质量的2.5%的条件下,该磁性印迹聚合物对DNOP的饱和吸附量为1.82 mg g~(-1)。等温吸附实验表明,该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DNOP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7.
黄敏  余梅  周如金  练国锋 《分析测试学报》2012,31(11):1401-1405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噻吩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识别性能,并考察了影响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因素(如:功能单体、交联剂、溶剂以及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摩尔比等)。结果表明:以噻吩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氯仿为溶剂,反应温度60℃,在偶氮二异丁腈引发下合成的噻吩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噻吩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识别特性,可为石油产品进行深度脱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三唑类杀菌剂氟环唑为印迹分子,5-(4-甲基丙烯酰氧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锌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新型的基于金属卟啉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表明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在聚合前形成1∶1配合物.通过选择性吸附和固相萃取表征研究了该印迹聚合物对氟环唑及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三唑类杀菌剂的识别能力,并与非印迹聚合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性能,同时,印迹聚合物的交联度及吸附溶剂的极性对印迹效果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制备能有效分离富集药草中槲皮素的固相萃取柱,以丙烯酰胺(AM)修饰的碳纳米管为载体,三硫代碳酸酯(DBTTC)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RAFT试剂),槲皮素为模板,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乙腈为致孔剂,制备了槲皮素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对印迹材料进行表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对底物的特异性识别能力。结果表明,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合成的多壁碳纳米管表面槲皮素分子印迹聚合具有更好的形态结构和吸附性能,且对槲皮素有很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0.
种子溶胀悬浮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成国祥  张立永  付聪 《色谱》2002,20(2):102-107
 以酪氨酸为印迹分子 ,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 ,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TRIM )为交联剂 ,采用种子溶胀悬浮聚合法在水溶液中制备了一系列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MIPMs)。利用扫描电镜 (SEM)对此微球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表面孔与孔径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探讨了影响其形貌的主要因素 ,并将所得微球用作固定相研究了其分子选择吸附性能。研究表明 ,种子溶胀悬浮聚合法能够制得单分散性较好的、表面带有微孔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且该微球呈现出较好的特异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