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5篇
  免费   1088篇
  国内免费   697篇
化学   916篇
晶体学   153篇
力学   153篇
综合类   136篇
数学   1091篇
物理学   233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撰稿指南     
《中学数学》2015,(4):3
1.凡投稿,请一律将作者的姓名、简介、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个人信息全部放在与正文内容相独立的首页,个人信息应尽量完整、准确,以便编辑部及时与作者联系.2.因投稿量大,无论本刊采用与否,概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投稿者勿一稿多投,若作者在投稿后一个半月仍未接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投稿一个半月后可与责任编辑联系查询稿件的受理情况,查询电话见版权页,  相似文献   
2.
孙洪伟  郝建红  赵强  范杰清  张芳  董志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1,33(12):123021-1-123021-6
在太阳能电池效率的评价中,电池材料、掺杂浓度、扩散长度等都是比较重要的参数,合理地改变相关参数可以优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提高电池效率。此外,在太阳能电池表面镀一层具有减反作用的光学薄膜(简称减反膜)也是提高电池效率的重要手段。以提高电池效率为目标,对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掺杂浓度和扩散长度等微观参数进行计算优化,分析了掺杂浓度和扩散长度变化对电池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减反膜对于电池效率的影响,给出了最佳减反膜材料及其膜系厚度,并且结合镀膜后电池量子效率的变化验证了其准确性。结果表明,在优化电池掺杂浓度和扩散长度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减反膜,电池效率最高可达20.35%,相比于优化前提高了8.25%。  相似文献   
3.
陈云  蔡厚道 《人工晶体学报》2020,49(12):2287-2291
单层二硫化钼(MoS2)是一种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能量转换中表现出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基于AMPS模拟软件,对单层n型MoS2/p型c-Si异质结太阳电池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通过模拟优化,n型MoS2的电子亲和能为3.75 eV、掺杂浓度为1018 cm-3,p型c-Si的掺杂浓度为1017 cm-3时,太阳电池能够取得最高22.1%的转换效率。最后模拟了n型MoS2/p型c-Si异质结界面处的界面态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发现界面态密度超过1011 cm-2·eV-1时会严重影响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  相似文献   
4.
玻璃陶瓷材料中Tm3+离子红外到蓝色上转换发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武  黄世华 《发光学报》1997,18(4):298-300
系统研究了PbF2+GeO2+WO3ⅩⅣTmF3玻璃陶瓷材料中,在近红外光(1.06μm)激发下,Tm3+离子的发光特性.实验中观测到Tm3+离子的两组峰值位置分别在20920cm-1和22173cm-1的蓝色上转换发光,并证实这两组上转换发光分别与吸收三个和四个光子有关,同时建立了上转换发光的模型.为了选择最佳掺杂浓度,详细地测量了Tm3+离子峰值为20920cm-1的蓝色上转换发光强度与TmF3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Er3+/Yb3+共掺杂ZrO2-Al2O3粉末的样品,并对样品在980nm激光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发射光谱可以发现,在可见光范围内有3个强的发光带,一个位于654nm附近的红光带和两个分别位于545nm、525nm附近的绿光带,分别对应于Er3+离子的以下辐射跃迁:4F9/2→4I15/2、4S3/2→4I15/2、2H11/2→4I15/2.其中又以Er3+离子的4F9/2→4I15/2跃迁产生的红色荧光辐射最强.对其上转换发光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三个发光过程都是双光子过程.对样品粉末进行了XRD检测,发现ZrO2主要以立方相为主,并且计算得到了这种立方结构的晶格常数.Al2O3固溶于ZrO2中,Al3+嵌入ZrO2后产生氧空位,导致ZrO2晶体的对称性降低,这种结构变化更有利于提高上转换效率,即上转换发光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6.
使一对纠缠的二能级原子之一与单模真空腔场发生共振相互作用,通过选择不同的演化时间,对这个三体系统的其中之一做选择性测量,可调节另外两体的纠缠状态。在不做测量时,研究了在不同的初始状态下,三体纠缠及三体中两两纠缠的演化特性。结果表明,该体系纠缠都呈现周期性的振荡,特别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初始状态和演化时间可生成强壮纠缠态———W纠缠态;在特定演化时刻,可使两纠缠原子的纠缠信息完全转化到腔外原子和腔场中去。  相似文献   
7.
《物理实验》2006,26(11):29-29
安康学院的方小兵老师来信指出:在《物理实验》2006年第2期上,关于“超声波波型转换与表面波的检测”一文中,出现波形与波型混用.波形和波型,虽然都是用来描述波的性质,但两者没有任何因果关系,波形由波源的振动决定,由示波器来显示,波型则是通过测量声速来判定,它的类型由波源和介质共同决定且在介面上能发生波型转换.  相似文献   
8.
Clifford分析中无界域上正则函数的边值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引入修正Cauchy核的基础上,讨论了无界域上正则函数的带共轭值的边值问题:a(t)Φ (t) b(t)Φ (t) c(t)Φ-(t) d(t)Φ=g(t).首先给出了无界域上正则函数的Plemelj公式,然后利用积分方程方法和压缩不动点原理证明了问题解的存在唯一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上、下解方法和 Leray-Schauder不动点定理 ,证明了一类拟线性椭圆方程边值问题弱解的存在性 ,并且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单光子态的产生与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通过自发参量下转换产生单光子态的实验研究,使用中心波长425 nm的飞秒脉冲泵浦Ⅰ类非共线相位匹配的BBO晶体,在实验上得到单光子计数率为2.978×10-4,并分析了实验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