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化学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草萘醌类物质与巯基亲核试剂的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药紫草中提取了其主要有效成分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研究了其与含巯基亲核试剂的反应,探讨了这类反应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显脉香茶菜素的晶体结构及其抗癌活性区的电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显脉香茶菜素是从抗癌中草药,显脉叶香茶菜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由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可知,其晶体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a=0.7629(2),b=0.9557(4),c=2.6473(9)nm,z=4 .晶体结构表明,分子中含有部分共轭的α-亚甲基环戊酮的五元环,该五元环具有较大的内应力,是一个抗癌活性区.由量子化学计算结果可知.抗癌活性区的LUMO是πMO,能级较高,容易接受电子参与反应,因此,该分子是亲电型的.  相似文献   
3.
驱虫斑鸠菊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驱虫斑鸠菊(Vernonia anthelmintica Willd)的种子中分离到十个化合物, 经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为斑鸠菊黄烷苷-对羟苯甲酯(p-Hydroxy benzoyl-Vemovan)(1)、斑鸠菊黄烷苷(Vernovan)(2), 为未见文献报道新化合物, 并发现斑鸠菊大苦素(Vernadalin)(3)、斑鸠菊醇(Vernodalol)(4), 对P388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5,6,7,8及10为该属植物中首次获得。  相似文献   
4.
三个新甾体皂甙元的结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药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L.(Zygophyllaceae)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 甾体皂甙元,经IR,2D-NMR和MS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海可皂甙元(1),25(R)-螺 甾烷-4—烯—3,12—酮(2),25(R)·螺甾烷—3,5-二烯—12—酮(3),25(R)-螺 甾烷-4—烯—2β,3α-二羟基—12—酮(4)和25(R)—螺甾烷—24β—羟基-4—烯 —3,12—酮(5),其中化合物3-5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绣毛野桐化学成分的研究I:野桐酮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岛产大戟科植物特有种绣毛野桐(Mallotus anomalusMeer et Chun)中, 分得两个结晶, 其一为ent-Kaurenc型新二萜野桐酮(anomaluone,1)。另一结晶为已知物橙酰胺乙酸酯(aurantiamideacetate)。  相似文献   
6.
中药竹节香附化学成分的研究IV.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凤锷  朱子清 《化学学报》1984,42(12):1266-1270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以DL-β-氯-α-苯甲酰氨基丙酰甲酯为原料合成DL-,L-使君子氨酸;初步的生物试验结果表明天然君子氨酸、合成的DL-及-L-使君子氨酸均具有致蚯蚓活动麻痹的作用,而D-使君子氨酸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有效成分三维结构数据库的开发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侯廷军  乔学斌  徐筱杰 《化学学报》2001,59(10):1788-1792
介绍了北京大学中药有效成分三维结构数据库软件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开发步骤。该数据库系统不仅仅提供6500个中草药有效成分的二维和三维结构以及其它各类相关信息,同时拥有功能强大的数据库查询、维护及分子表达系统。在该系统中,用户可以交互式地实现多种分子特征的查询以及二维子结构的查询。查询得到的分子可以直接在北京大学药物设计系统(PKUDDS)中进行三维结构的显示和分析。该数据库系统和我们科研组开发的北京大学药物设计系统以及中草药信息系统构成了完整的基于中药的药物设计系统。该系统已经用于NS3-NS4A蛋白酶抑制剂以及其它体系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中药白头翁的皂苷IV:主皂苷B4和A3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头翁皂苷B4(1)经波谱及化学降解证实为双链苷, 其结构为3(S), 23-二羟基羽扇豆-20(29)-烯-28-酸的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白头翁皂苷A3(6)为与1具有相同3-O-糖链结构的单链苷。  相似文献   
10.
糖苷类化合物因为极性大和热不稳定而难以用通常的电子轰击电离质谱进行结构测定. 我们用FAB-MS和FAB-CA-MIKES对这类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研究, 不仅获得了准确的分子量和苷元碎片, 还获得了糖的序列以及糖本身的裂解途径等重要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