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化学   215篇
晶体学   53篇
综合类   9篇
物理学   4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尿素及硝酸铈的混合溶液中分别加入表面活性剂CTAB、 PEG19000、OP-10,利用均相沉淀法合成了不同形貌的CeO2超细前驱体Ce2O(COa)2·H2O,采用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产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所得产品均为斜方晶系的单晶Ce2O(CO3)2·H2O,且表面活性剂的加入使晶体的晶化程度明显提高;添加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得到不同形貌尺寸的产物: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AB对Ce2O(CO3)2·H2O晶体的形貌影响不大,所得产物尺寸变小,且分散性得到一定的改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所得产物的形貌影响显著.加入PEG19000和OP-10分别得到了形状排列有序的、尺寸较均匀的、较规则无团聚的微米棒及具有紧密结合中心的发散状的花样微粒.不同形貌前驱体的形成与晶粒形成生长机理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沉淀法制备CeO2超微粉末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采用过氧化氢--氨水沉淀法在较低温度下制备CeO2超微粉末。试验表明,溶液起始浓度及焙烧温度以形成粉素晶体粒径有一定影响。焙烧温度在220-850℃,所得CeO2微粉均为立方晶系,透射电测试表明,粒子基本呈球形,晶体平均粒径随焙烧温度升高而增大。控制适当条件,可制得粒径范围在5-13nm,比表面积111.8m^2/g的CeO2超微粉末。  相似文献   
3.
从芒果皮中提取果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爱文  陈忻  关肖锋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2,14(3):344-345,F003
果胶是一种大分子多糖类物质 ,具有良好的胶凝作用 ,用途广泛 ,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销量很好。 1 990年世界上果胶总产量约 2 5 0 0 0吨 ,而我国 1 990年仅在食品工业上消耗的果胶就达 1 0 0 0吨 ,但国内市场上销售的果胶大部分为进口货[1] 。果胶在我国的生产仍处于开发阶段 ,所以发掘新的提取资源、提高果胶质量、降低果胶生产成本的意义十分重大。目前 ,已有以柑桔皮、向日葵盘、苹果皮、香蕉皮、马铃薯渣为原料提取果胶的研究报道 ,如何从芒果皮中提取果胶却未见报道。芒果在制造罐头和饮料中副产大量下脚料———芒果皮 ,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4.
ZnO粉体的两种不同制备途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沉淀法和气相沉积法两种方法制备了ZnO粉体,对所得样品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吸收光谱(IR)进行了鉴定和表征,初步探讨了气相沉积法制备的ZnO微粒的生长机理,并对所用的两种制备方法作了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0 引言 继碳富勒烯和碳纳米管的发现,1992年R.Tenne等首次在Nature上发表了具有类富勒烯和纳米管结构的WS_2,开创了非碳无机类富勒烯(Inorganic Fullerene-like,简称IF)纳米化合物研究的新领域。由于具有与富勒烯碳或碳纳米管相类似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碳酸氢铵沉淀法的反应条件对氧化钇粒度的影响,探讨了粒度变化规律。发现在沉淀反应中,晶型碳酸钇铵的形成与否是影响氧化钇粒度的关键因素。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当碳酸氢铵和氯化钇的浓度大于0.25mol·L-1,摩尔比大于5,陈化时间大于60min时得到碳酸钇铵沉淀,经煅烧可获得粒度(D50)大于1μm的氧化钇。当反应物浓度较低、摩尔比小,陈化时间较短时得到无定型碳酸钇沉淀,煅烧沉淀可获得粒度(D50)小于0.5μm的氧化钇。实验证明选择适当的沉淀反应条件,可制备D50在0.3~10μm范围内的不同粒度级别的氧化钇粉体。  相似文献   
7.
配位-沉淀法制备Ni(OH)2和NiO超微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工作采用配位 -沉淀法成功的制备了薄片形氢氧化镍和氧化镍超微粉末 ,通过 XRD、TG-DTA、IR及 TEM等实验手段对超微粉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8.
纳米Sm2O3掺杂CeO2粉末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Ce2(CO3)3和Sm2O3为原料, 用改进的氨水-双氧水沉淀法制备了CeO2和(CeO2)0.8为基质(Sm2O3)0.2的纳米粉末.对干燥后的氢氧化物进行了TG/DSC热分析, 约650 ℃时Ce(OH)4完全转变为CeO2.XRD分析表明, 650 ℃焙烧的粉末为萤石结构, 说明Sm2O3已固溶到CeO2中.经TEM测试, 粉体颗粒大小在5~10 nm之间, BET测试的平均颗粒尺寸为11.2 nm.由TEM照片还可以看出粉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且无硬团聚体存在.  相似文献   
9.
镀铬液中的硫酸含量对镀铬液的影响很大,而一般测定的方法是硫酸钡沉淀法。该方法较为繁琐冗长,费时费力。本法依据钢铁燃烧法测定碳、硫的原理,用管式炉测定镀铬液中硫酸,方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前驱物制备Y2O3超细粉及透明陶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Y(NO3)3和NH4HCO3为原料,通过向Y(NO3)3溶液中滴加NH4HCO3的方式制备了化学组成为Y2(CO3)3·2H2O的先驱沉淀物。研究了先驱沉淀物煅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先驱沉淀物1100℃煅烧4h后得到了平均粒径为60nm的无团聚Y2O3超细粉体。所得粉体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在1700℃下真空烧结4h得到了透明Y2O3陶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