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化学   491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8篇
物理学   10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以竖直圆管内壁催化剂薄层内发生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强化对流换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催化剂薄层内的吸热化学反应可以有效地强化对流换热,降低流体和壁面温度,从而对壁面起到保护作用;极限热流密度的大小与流体的入口温度有关,存在最佳入口温度使极限热流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2.
胡艾希 《大学化学》1993,8(2):41-42
由二口圆底烧瓶、水分离器和冷凝管装配的分水装置,常用于制备正丁醚(图1)和共沸蒸馏(不需插温度计)。经适当改造后,可用作简便有效的连续水蒸汽蒸馏和连续萃取操作。一、连续水蒸汽蒸馏水蒸汽蒸馏是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常规水蒸汽蒸馏装置只能进行间歇操作。近年,虽然出现了连续水蒸汽蒸馏装  相似文献   
3.
鲤鱼体中鱼腥味物质的提取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益奇  王子健 《分析化学》2006,34(9):165-167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鲤鱼鱼体中的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用GC/MS从提取物中分析鉴定出鱼腥味和疑是鱼腥味物质16种。包括醛、烯醛、酮和呋喃4类化合物。其中己醛、庚醛和2,4-二烯癸醛被确认为鱼腥味的化合物。研究发现,这些物质总量在鲤鱼体的鱼鳞、鱼鳃和鱼肉的分布呈现下降趋势,且其总量与鱼腥味强度之间具有可比较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余立挺  马建新 《催化学报》2004,25(7):523-52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CuZnAlZr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通过XRD和TPR等表征技术及活性评价,考察了催化剂各组分配比对活性的影响,从而对各组分配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组成为(Cu7Zn3)7(Al6Zr4)3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反应温度为200℃时,甲醇转化率可高达91%,而重整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仅为0.12%.具有较高分散性及高还原性能的表相Cu组分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Zn可以起到隔离和分散Cu的作用,而Al和Zr的存在可以稳定表相Cu^2 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物理知识》2003,14(3):39-39
 美国天文学家在木星周围发现一个巨大水蒸气环,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科学家对卡西尼探测器飞近木星时传回数据的处理结果作出结论,木星周围出现水蒸气是由于微陨星经常撞击木卫二冰面的结果,木卫二是木星最大卫星之一。根据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结果,在发现的水蒸气环中气团质量可与另一颗卫星---木卫一表面喷溅的气体质量相比拟。木卫二的强烈的火山活动被厚冰层所覆盖,冰层下面存在有液态海水,木卫二对于研究人员来说非常神秘。  相似文献   
6.
利用积炭法研究稀土对催化剂镍表面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肉苁蓉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报道了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肉苁蓉挥发性物质,测得肉苁蓉挥发油的含量为3.5%;利用GC/MS法分离确认出24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占总挥发油的83.60%;又用单离子法分离出丁香酚,并用IR,EI-MS法对其进行分析确认。  相似文献   
8.
蒌蒿茎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又名藜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的医药典籍《神农本草经》将蒌蒿列为“上品,甘、平、无毒”,《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具有“补中益气,利膈开胃,疗心悬,久服轻身”等功效。近年来,人们对蒌蒿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兴趣,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蒌蒿茎叶挥发油,其得率为0.12%~0.15%,密度为0.9324,折光率为  相似文献   
9.
汤颖  刘晔  路勇  朱萍  何鸣元 《催化学报》2007,28(4):321-326
采用共沉淀法,用不同金属盐为Cu源和Zn源合成了一系列CuZnAl水滑石,以此为前体经600℃焙烧后制得相应催化剂.用硝酸盐和醋酸盐合成的水滑石结晶度高,其衍生催化剂比表面积大、Cu的分散性好且易于还原;而用硫酸盐和盐酸盐合成的水滑石结晶度差,其衍生催化剂比表面积小、Cu的分散性差且不易还原.反应评价结果显示,用硝酸盐和醋酸盐制得的催化剂活性高、反应稳定性好;而用硫酸盐和盐酸盐制得的催化剂由于低的Cu表面积以及S和Cl的毒化作用而几乎无催化活性.在醋酸盐制备的催化剂上,产物干气中CO的浓度明显较低,在250℃和WHSV=3.28 h-1的条件下约为0.03%~0.04%,仅为硝酸盐所制催化剂上CO浓度的1/5;在210℃和WHSV=0.5 h-1的条件下,该催化剂上甲醇几乎完全转化,同时CO浓度降至约0.005%.N2O滴定、CO2程序升温脱附和程序升温还原结果显示,用醋酸盐和硝酸盐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极相近的Cu表面积和表面碱性,但前者CuO的还原峰温较后者低近70℃,归因于ZnO与CuO间的强相互作用,这是催化剂具有良好选择性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0.
Mo对Ni/ZnO催化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Mo及温度对Ni/ZnO催化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的活性、选择性和抗积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73K适量添加Mo能提高Ni/ZnO催化剂的活性和氢气选择性;Ni/ZnO及Ni-Mo/ZnO催化剂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823K乙醇完全转化;873K时,Mo质量分数为0.83%的Ni-Mo/ZnO催化剂对氢气的选择性最高;添加Mo可以提高Ni/ZnO催化剂的抗积炭能力,从而提高该催化剂的稳定性。程序升温还原(TPR)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添加Mo有利于Ni氧化物在载体上的分散;减弱氧化态镍物种与载体之间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