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化学   73篇
物理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制了适合多乙苯脱氢制多乙烯苯的Fe-K-Ce复合型脱氢催化剂.助剂钾以钾霞石(KAlSiO4)方式引入,既克服了钾的大量流失,又保留了钾碱的抗积炭性能,使催化剂活性稳定.另一助剂CeO2的加入对催化剂中的各组分起到了一定的分散作用,使催化剂晶粒度变小,并且提高了活性组分Fe2O3的还原温度,因而可增强催化剂的抗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成功地用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以画面方式表示的苯乙烯-二乙烯苯交联共聚反应中大分子链增长、支化及交联的进化情况,并给出了相应的转化率,以定量模型的方式描述了该类反应。  相似文献   
3.
高分子凝胶化反应的分形几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分形理论,基于实验基础上,进行了高分子凝胶化反应的分形几何行为分析,以苯乙烯-二乙烯苯凝胶化反应为例,分别由激光及小角x-光散射测定其反应中大分子重量、尺寸及散射光强角度依赖性,来定量描述化学反应及分析体系的分形行为和测定分数维D值.这种避开各种复杂的凝胶化理论,立足于现代物理技术及新理论,去剖析高分子凝胶化反应的分形几何行为,能够在更本质的深度揭示这类复杂反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甲酯或辛酯和二乙烯苯为原料,在溶液中用游离基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含酯基包覆聚合物反相液相色谱柱填料,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和元素分析鉴定了聚合物层,并评价了诸如硅羟基、柱压降、柱效和峰对称性特性,该类填料适合于含氨基和羟基化合物的分离,作为应用实例,对洛伐他汀的分析展示其优良的色谱性能。  相似文献   
5.
6.
对不同条件下制得的高交联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混合溶剂为致孔剂合成的高交联大孔树脂(DVB=90%)对中等分子量以上物质的吸附性能都优于Amberlite XAD-4(DVB=85%)。溶剂处理能影响高交联大孔树脂干态时的孔结构,但不影响其对戊巴比妥钠和维生素B_(12)的吸附。  相似文献   
7.
通过溶剂处理和加热处理,研究了致孔剂种类、配比、用量及单体DVB中异构体组成对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孔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及其这种影响与共聚物交联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田洪旭  李云  陈吉平 《色谱》2010,28(11):1011-1014
初步探讨了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气相色谱分析中的应用。以液相色谱用毛细管整体柱作为研究基础,通过改变甲苯和十二醇的比例,使整体柱适用于气相色谱分析。通过二乙烯苯与键合在管壁上的3-(异丁烯酰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MP)键合以及其自身的聚合,获得具有牢固结构、良好机械强度的整体柱。将其用于混合溶剂的分析和白酒标样的分析,可直接分析水中低碳醇。与现有的商品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整体柱均优于用以对照的商品色谱柱,其中在混合溶剂的分析中,醇类、酯类、酮类和芳烃类的峰形均优于用于比较的多孔层开口管(PLOT)柱;在白酒标样分析中,使得乙醛、甲醇、乙酸乙酯的色谱峰能够分开,比现有的聚乙二醇(PEG-20M)柱的分析方法更为便捷。  相似文献   
9.
选用反应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以二乙烯苯(DVB)作为交联剂。在致孔剂甲苯和环己烷存在下,用经典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得了一系列的大孔共聚物。通过测定树脂的孔结构性能及化学组成,讨论了不同交联剂用量和配比对共聚物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工业二乙烯苯悬浮聚合制备的大孔树脂,在二氯乙烷溶剂中以无水三氯化铁为催化剂进行悬挂双键后交联反应,得到的后交联树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都有显著增加.低温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得到的孔径分布曲线证明初始共聚物PDT-55(polydivinylbenzene,toluene as porogen)和PDH-55(polydivinylbenzene,heptane andtoluene as porogen)经后交联反应,所形成的新孔以微孔为主.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和维生素B12(VB12)的静态吸附研究发现树脂经后交联后,对苯酚的吸附量有显著提高,但对VB12的吸附量增加不大,原因是分子尺寸较大的VB12无法进入由悬挂双键后交联反应所形成的微孔.树脂PDT-55pc对苯酚的吸附量大于商品树脂XAD-4;后交联前后树脂PDT-55、PDT-55pc(post-crosslinking of PDT-55)、PDH-55、PDH-55pc(post-crosslinking ofPDH-55)对VB12的吸附量均大于树脂XAD-4.在本研究的实验条件下,Langmiu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能很好地拟合树脂对水溶液中苯酚和VB12的吸附,相关系数在0.99以上.静态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后交联前后树脂对苯酚的吸附较VB12更容易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数据的拟合结果显示,McKay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树脂对苯酚的吸附,而对VB12的吸附更符合Lagergren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