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物理学   10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陶宏杰  孙昌璞 《物理》2006,35(9):793-793
偶然读到贵刊《宏观人工原子相关的量子相干操纵》一文(2006年35卷4期),觉得有些小的地方值得商榷,现罗列于此,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1989年7月24—28日,在美国加州 Stanford大学召开了第二届超导材料和机理——高温超导体国际会议(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s andMechanism of Superconductivity——High TemperaturSuperconductors,简称为M2S——HTSC).来自世界35个国家的共11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有诺贝尔奖金物理学奖获得者J.Bardeen,J.R·Schrieffer和P.W·Anderson.著名苏联物理学家 V.L.Ginzberg,A.A.Abrikosov和L.P.Gorkov等也出席了会议.会议主席是Stanford大学应用物理系的T.Geballe教授.大会论文共1000余篇,邀请报告47篇.除…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了一个X-波段,TE_011模式超导铌腔的结构、制备工艺、Q值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在只采用了机械加工,化学抛光和电抛光工艺下,获得了在4.2K下4.2×10~7以及在2K下2,0×10~8的有载Q.  相似文献   
4.
我们用Au 针尖对过掺杂的Bi2Sr1 .94La0 .06CuO6 + δ(Bi2201) 单晶进行点接触隧道谱测量.在Tc 以下观测到典型的Andreev 反射.用扩展的BTK 理论拟合实验数据,发现除了d 波外还必须考虑s 波成份才能较好的拟合,并且s 波含量随不同的实验而不同.这种含量变化可能和针尖与单晶表面的接触程度有关.实验观测到的总能隙随温度的关系偏离BCS的能隙温度关系  相似文献   
5.
实验证明,温度下降,受激发射阈值电流下降,进入一个饱和区。这与Hwang在300—10K间的观察结果一致。但尔后又继续上升。我们认为这起因于载流子的泄漏。当温度在6—2.8K间阈值电流、结电压、动态电阻呈现规律性的结构。如果假设发生了电子-空穴凝聚,可用朗道相图作定性说明,但也可能起因于杂质能带。 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我们新研制的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LT-STM)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利用此LT-STM在77K下对处于超导态的Bi2Sr2CaCU2O8单晶Bi-O面所作的原子分辨的观察的结果.这些新结果表明Bi原子在ah面上的投影形成四方格子,只有很小的水平面内的位置调制.本工作的一个最有趣之点是,与文献报道的一维无公度调制结构不同,我们观察到一种完全来源于Bi原子位置在c方向上的起伏而形成的表面的二维调制结构.  相似文献   
7.
我们用高灵敏度的交流磁强计研究了Bi2212高温超导单晶的超导转变行为,发现对过搀杂的单晶样品,高温退火处理后立即测量,磁化表现为陡峭的超导转变.但是放置一段时间(数周)后,磁化曲线出现多个转变,并且再次高温退火能将其恢复为单一转变.说明即使是很均匀的单相,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出现相分离现象.这一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单晶中的氧原子仍然能够移动,而且倾向于重新排布形成不同的相.新形成的相的的磁化曲线有约瑟夫森弱联的特征,暗示新相是以小的团簇形势存在,团簇之间以约瑟夫森弱联耦合起来.另一方面,对最佳搀杂的单晶样品,没有观察到相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8.
9.
测量了多芯NbTi组合导体在纵向场和横向场中的动态磁化曲线和静态磁化曲线,给出磁场峰值最大到60kOe的交流损耗值。静态法测量结果与磁滞模型一致,动态法则包括磁滞损耗和芯间耦合导致的涡流损耗。由于几何因子的差别和钉扎强度的各向异性,导体在纵向场中的损耗低于横向场中的值。  相似文献   
10.
我们利用隧道注入准粒子的方法,使超导铅膜远离平衡态。在不同温度下,测量了泡在液氦池里的和在真空室内的铅膜的直流电阻随注入电流的变化。本文报道我们已经取得的一些实验结果,除了得到与Iguchi相类似的结果外,并在T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