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12篇
物理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催化氧化法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催化氧化法可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传统的化学法处理效果,目前已成为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的一项重要新技术。本文介绍了光催化氧化法、均相氧化法、多相氧化法(包括电催化氧化法)以及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特点,并对其在有机废水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作了扼要评述。  相似文献   
2.
以金属钛为靶材、O2/N2/Ar混合气氛为溅射气体,在导电玻璃(ITO)表面磁控溅射一层薄膜,再经300-500℃退火处理制备了氮掺杂TiO2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X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对薄膜的微观结构、光学特性和光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进而采用化学沉积的方法在TiO2-xNx薄膜表面沉积上一层多孔NiO薄膜,研究表明,制备的ITO/TiO2-xNx/NiO双层薄膜具有明显的光电致色特性,400℃退火处理的氮掺杂TiO2薄膜具有最高的光电流响应,经氙灯照射1h后,薄膜从无色变成棕色,500nm波长处光透过率从79.0%下降至12.6%.  相似文献   
3.
采用AFM、XRD和EDS等手段,对TiNi合金在空气中、400—800℃下形成的氧化膜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TiNi合金表面原位热氧化膜的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Ni合金在空气中氧化原位形成的氧化膜的结构主要为金红石型二氧化钛,不同温度下生长的氧化膜存在择优取向;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所制备的TiO2/TiNi电极的稳态光电流和开路光电压随氧化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700℃所制备的TiO2/TiNi电极的稳态光电流最大.  相似文献   
4.
5.
6.
超细碳化钨及其复合粉末的制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志花  马淳安  甘永平 《化学通报》2003,66(8):544-548,543
超细碳化钨(WC)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硬质合金材料,本文根据超细碳化钨粉末在还原碳化过程中是否连续,将其制备方法分成一步法和两步法进行综述。同时,归纳了超细WC-Co复合粉末的主要制备方法,其中喷雾干燥-流化床法具有操作过程连续、复合粉与反应气体接触充分、复合粉末的活性高、反应温度低和最终粉末的晶粒细小均匀等优点,可望作为制备超细碳化钨及其复合粉末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固态电解质;Pt/SPE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表面修饰SrTiO3光催化剂纳米碳管的光电化学嵌锂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接水解沉淀的方法制备了钙钛矿型SrTiO3纳米粒子,并将其修饰在纳米碳管表面形成SrTiO3/CNTs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SrTiO3/CNTs电极在氙灯照射下的光电化学嵌锂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光照射对CNTs电极的嵌锂容量影响不大,而SrTiO3/CNTs电极受光照时的嵌锂容最高达251 mAh/g,远高于无光照下的嵌锂容量(170 mAh/g).循环伏安测试也表明光照射可显著提高嵌脱锂反应电流.这可归因于SrTiO3光催化剂受光照射而诱发的纳米碳管嵌锂反应.  相似文献   
9.
表面修饰纳米TiO2的贮氢合金电极的光充电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解-沉淀法制备了锐钛矿结构的纳米级TiO2,研究了表面修饰TiO2的贮氢合金电极的光充电、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特性.结果表明,表面未修饰TiO2的贮氢合金电极在光照下电极电位基本无变化,而表面修饰TiO2的贮氢合金电极在光照下,电极电位向负方向偏移,可达-0.835V,表明在光照射条件下电极表面有氢原子形成.电化学阻抗谱的结果也表明,表面修饰电极在光照时表面有吸附氢存在,并存在氢原子向贮氢合金内部的扩散过程.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表面修饰TiO2的贮氢合金电极在光充电后产生的氢原子被贮氢合金吸收引起膨胀,导致表面出现大量微裂纹.  相似文献   
10.
顺、反丁烯二酸在铅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循环伏安、计时电量及电化学阻抗等方法, 研究了顺、反丁烯二酸在铅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 获取了传递系数、表观活化能和扩散系数等动力学参数, 并讨论了电化学还原机理. 结果表明, 顺、反丁烯二酸在铅电极上的电还原过程均为二电子不可逆反应, 扩散过程是速率控制步骤; 反丁烯二酸(FA)的还原电位要比顺丁烯二酸(MA)高约0.1 V, 较顺丁烯二酸难还原; 0.04 mol·L-1顺、反丁烯二酸在0.1 mol·L-1硫酸介质中的扩散系数分别为7.96×10-6和6.72×10-6 cm2·s-1. 电化学阻抗研究表明, 在铅电极上顺丁烯二酸较反丁烯二酸有更好的反应活性, 在较低偏置电压下FA和MA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受电子转移控制, 随着偏置电压的增加, 逐渐转变为扩散控制. 顺丁烯二酸和反顺丁烯二酸的不同空间结构, 使顺、反丁烯二酸在铅电极表面电还原行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