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8篇
物理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种非甾体类抗炎药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卵磷脂脂质体为生物膜模型, 分别采用二阶导数吸收光谱法和以1-苯胺基-8-萘磺酸铵(ANS)为探针的荧光光谱法, 研究了三种丙二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舒林酸和托美丁与脂质体的相互作用. 药物的二阶导数吸收谱成沟槽型,在脂质体中沟槽变浅, 但波长基本上不移动, 表明药物结合在磷脂双层的表面而没有进入到脂双层内部. 在荧光光谱中, 抗炎药可以结合到脂质体上, 游离出ANS, 猝灭ANS 在脂质体中的强烈荧光, 表观猝灭常数KSVapp>10^12 L·mol^(-1); 药物先行结合到脂质体上后, 会降低ANS结合到脂质体上的机率. 同样表明药物可以结合到脂质体表面磷脂分子的头部, 结合能力的强弱与吸收谱得到的结果一致, 舒林酸最强, 吲哚美辛其次, 托美丁的结合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2.
采用同步荧光光谱考察细胞色素C(CytC)在脂质体环境中分子内基团微环境的变化,推测分子的空间构象。结果表明:CytC结合到脂质体上引起分子内基团重新组装和排布,氨基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发生明显变化,体现在荧光光谱上,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光活性增强,色氨酸在水溶液中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得到抑制,此过程不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在脂质体环境中,尿素引起的CytC解聚变性效应得到明显抑制,脂质体与尿素在促进CytC分子内氨基酸残基发光上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曙红Y(Eosin Y)为探针,采用竞争结合法考查了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和舒林酸及其相关的金属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在中性环境中,曙红Y的吸收光谱随着BSA的加入发生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曙红Y与BSA之间的结合以静电作用为主,两者之间可能发生电子转移。曙红Y与BSA结合后,抗炎药吲哚美辛,舒林酸的加入可以破坏这种结合,曙红Y部分游离出来,其吸收值恢复,说明药物可以同样的方式结合到BSA上,抢占曙红Y在BSA上的结合位点。将药物转化为金属配合物后,与血清蛋白的亲和程度更强,铜(Ⅱ)的配合物最为突出,推测将非甾体抗炎药转化为铜配合物后,有更好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4.
选取结构相近的6种天然黄酮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木犀草素(Luteolin)、柚皮素(Naringenin)、黄芩素(Baicalein)和芹菜素(Apigenin),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合微量滴定手段,追踪并记录了6种黄酮化合物与Ce(Ⅳ)形成的氧化还原体系的紫外吸收信号,根据化合物对Ce(Ⅳ)响应差异,探讨了不同位置酚羟基对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贡献及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色原酮C环上3-OH首先与Ce(Ⅳ)作用,发生质子解离而氧化,其氧化产物在294 nm产生较强的吸收峰,3′,4′邻位-OH有利于在氧化剂Ce(Ⅳ)存在时4′羟基解离形成分子内氢键,紫外吸收光谱带Ⅱ的双峰会明显分离。 其它位置的酚羟基也会对Ce(Ⅳ)产生响应,且C环上的羟基比A环上的更灵敏。 同时,低浓度的黄酮会引起Ce(Ⅳ)的吸光度明显降低,由此得出6种化合物抗氧化能力顺序为Quercetin>aempferol>Luteolin>Apigenin>Baicalein>Naringenin,与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响应灵敏度一致。  相似文献   
5.
李敏  杨昌英  周文凯  朱敏 《应用化学》2010,27(9):1093-1098
采用电聚合法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得到导电性能良好的聚L-谷氨酸(PGA)薄膜,通过共价键合法将血红蛋白(Hb)固定于电极表面得到稳定且具有催化活性的Hb/PGA/GCE修饰电极,将其用于对苯二胺(PPD)的可逆氧化。 修饰电极交流阻抗及血红蛋白直接电化学实验表明,血红蛋白成功地固定于电极表面,保持良好的电催化活性,能有效催化H2O2的还原。 PPD在电极上表现为受吸附控制的准可逆氧化还原反应,Ip,a/Ip,c约为1.02,电极没有明显的钝化现象。 氧化还原峰电流与PPD的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Ip,a(μA)=3.124+0.705cPPD(mmol/L)(r=0.9973)。 H2O2的存在使PPD氧化还原峰型更对称,可逆性更好,表明体系中PPD氧化与过氧化酶催化途径一致。  相似文献   
6.
化合物6-苯胺基-5H-2,3-二硫杂-5,7-二氮杂环戊二烯并[c,d]茚-1,4-二甲酸二乙酯(DADDCI)是本实验室合成的新型硫氮杂环化合物.通过吸收、荧光光谱,结合理论计算,研究了该化合物在溶剂DMSO/H2O中的结构和聚集性质.结果表明,在DMSO中,化合物的苯环与并噻吩共平面,易形成H-聚集体致使荧光强度相对较弱,在H2O含量为66%-70%时,化合物形成J-聚集体,吸收峰明显红移,从390nm到444nm,伴随着荧光峰强度迅速增强至7倍以上,此时可明显观察到体系呈凝胶状.结构优化证实,化合物与H2O之间的氢键复合物取代与DMSO形成的复合物后,化合物的苯环与主平面之间发生扭转,二面角达86°.形成J-聚集体后,化合物的结构被固定,灵活性降低,分子中亚胺N接受质子的能力及胺N上的氢质子离域能力明显下降,化合物的吸收光谱受酸碱的影响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两种荧光探针法研究三种非甾体抗炎药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昌英  刘义  曾芳  李静  李强国  李林尉 《化学学报》2007,65(18):2076-2080
采用溴化乙锭(EB)和中性红(NR)两种荧光探针分别考察了三种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舒林酸和托美丁)与DNA的相互作用, 采用荧光发射光谱和共振散射光谱技术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结论: 吲哚美辛和舒林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DNA结合(舒林酸更强), 结合方式可能有嵌插作用, 也可能有药物分子在DNA双链表面的组装, 作用力来源于静电作用. 而托美丁几乎不与DNA作用, 因为其疏水性弱, 与DNA分子结合几率小.  相似文献   
8.
稀土杂多酸盐对结晶紫光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晶紫;稀土杂多酸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9.
基于在H2SO4,Na2SO4介质中稳定存在的Ce(IV)的还原,在320 nm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Ce(IV)吸光度,建立还原率与样品浓度的剂量关系,以线性关系的斜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针对5种结构相近的黄酮化合物,抗氧化活性顺序为: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芹菜素>黄芩素;针对中药植物湖北旋覆花,抱石莲和吉祥草的提取物,正丁醇、乙酸乙酯部位是抗氧化活性成分的主体部位,但在旋覆花和抱石莲中,正丁醇部位抗氧化活性更强,而在吉祥草中,乙酸乙酯部位明显强于正丁醇部位;此外,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不同,低温回流和超声提取均可提高效率,但超声提取的时间应该控制在30 min以内。本评价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检测限低,适合于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植物及活性部位的快速筛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