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化学   2篇
物理学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白欣  王晓义  冯晓颖 《化学通报》2011,74(5):474-478
居里夫人是唯一一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科学家.她关于镭和钋的发现与研究开创了放射化学和核物理研究领域,对后世的科学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尤其是,居里夫人提出了"放射性"概念并依据"放射性是原子特性"的线索发现了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证实了她关于"放射性是原子的一种特性并能够作为一种寻找新元素的方法"的假说.依据这个假说她...  相似文献   
2.
白欣  冯晓颖  王晓义 《化学通报》2011,74(3):284-288
在探索微观元素的过程中,同位素的发现与证明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质谱仪的发明对证明同位素的存在不可没,为此192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质谱仪的发明者--F.W.阿斯顿,2010年恰逢阿斯顿逝世65周年,特撰义纪念他对现代化学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约翰·巴丁(John Bardeen, 1908~1991)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在同一领域中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1956 年, 巴丁与W. 布拉顿(Brattain)以及W. 肖克利(Shockley)由于在半导体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 并且发现了晶体管效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获奖是由于超导微观理论(BCS 理论)的建立, 巴丁与L. N. 库珀(Cooper)和J. R. 施里弗(Schrieffer)一起分享了1972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4.
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在克服了可靠性、无法预知的空间环境风险和技术方面可能的不确定性等诸多威胁,历时十天,经过多次变轨、中途修正、近月制动、捕获月球等数百个动作,“嫦娥一号”终于扑入了月球的怀抱。又经过多次调整,“嫦娥一号”进入了周期为127分钟、高为200千米的环月轨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