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7篇
物理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杜娟  卢瑛  王祎龙  郭桂萍  潘迎捷 《化学进展》2014,26(12):2019-2026
具有非对称结构的纳米材料显示出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传感、靶向药物运载以及分子检测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非对称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我们从三个不同方面讨论了非对称纳米材料的性质及相关应用,即表面双亲性、催化特性和生物相容性;然后着重强调了非对称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如生物传感、靶向运载、基因疫苗以及杀菌剂;最后,我们对非对称纳米材料在制备技术的改进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发和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食源性致病菌种类繁多,常规检测方法复杂耗时要求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更加快速精确的致病菌检测技术。在传统红外光谱检测致病菌的流程中,如经典的溴化钾压片法,除了压片本身的操作之外通常还需对样品进行冷冻干燥(约需2 d)等耗时前处理过程,因而不利于高通量快速检测。本研究利用硒化锌薄膜法,在硒化锌窗片上直接滴加菌液、低温(48 ℃)烘干后进行原位检测,无需漫长的冻干处理,整个检测过程在50 min之内。同时,检测所需样品量少(10 μL)无需研磨等物理破坏性的制样过程,避免了常规溴化钾压片法中研磨颗粒粗细、制片厚薄误差及易碎片、吸潮等的不利影响。四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大肠杆菌DH5α;沙门氏菌CMCC 50041;霍乱弧菌SH04;金黄色葡萄球菌SH10)的硒化锌薄膜法与溴化钾压片法红外谱图对比分析表明:在相同的峰值检测阈值下(透过率大于0.05%),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获得的二阶导数图谱在900~1 500 cm-1范围内可被识别的特征峰个数比溴化钾压片法明显增多(硒化锌薄膜法共计81个,溴化钾压片法共计58个),特征峰在多个位置强度显著增加(1 119,1 085和915 cm-1等),且可将溴化钾压片法中较宽的单峰或不明显的双峰显示为较明显的双峰(大肠杆菌DH5α:1 441,1 391和1 219 cm-1等; 沙门氏菌CMCC 50041:1 490,1 219和1 025 cm-1;霍乱弧菌SH04:1 441和1 219 cm-1;金黄色葡萄球菌SH10:1 491,1 397和1 219 cm-1),说明硒化锌薄膜法可以提高图谱分辨率及信噪比。基于硒化锌薄膜法的原位红外光谱法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整体快速高通量检测将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食物过敏原免疫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免疫学检测方法因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和操作简便的优点而备受青睐.该文介绍了部分国家和地区食物过敏原标签标注情况,食物过敏原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层析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通过与质谱、链式聚合酶反应技术(PCR)对比,探讨了食物过敏原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开发了一种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孔雀石绿(MG)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在超顺磁性纳米微球上偶联MG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探针,分别将孔雀石绿完全抗原(MG-B SA)和羊抗鼠IgG喷涂于NC膜的T线和C线.结果 发现,T线最佳喷涂量为0.25 mg/mL,抗体最佳偶联量为20 μg,构建的试纸条可在25 min内实现养殖用水及鱼肉...  相似文献   
5.
食物过敏是由食物引起的机体对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食物过敏反应症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食物过敏已成为一个新兴的食品安全问题。极其微量的过敏原即能导致一些患者出现强烈的过敏反应,因此寻求降低食物过敏原的活性处理方法显得格外重要。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食物过敏原的低过敏性处理方法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通过对低过敏性生物处理方法中的酶解法、物理方法和生物物理结合法,以及食物过敏原性的体外评价方法和动物模型评价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探讨了食物过敏原的低过敏性处理方法及其评价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tdh, trh和tlh 3个基因区分了不同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 采用液相色谱(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获得不同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代谢轮廓, 并将其用于区分不同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 同时以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ERIC-PCR)及DNA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为对照, 采用NTsys2.10e软件计算所得结果的相似系数, 并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果进行解析. 结果表明, 根据所得代谢轮廓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 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解析发现了不同致病性菌株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tdh+, trh-, tlh+菌株3种, tdh-, trh+, tlh+菌株2种, tdh-, trh-, tlh+菌株 3种.  相似文献   
7.
河豚毒素的样品前处理与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豚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小分子、非蛋白神经毒剂,其性质相对稳定,缺乏特效解毒剂。其检测技术主要有生物检测法、理化检测法和免疫学检测法,其中免疫检测因快速、简便、灵敏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该文综述了河豚毒素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免疫学快速检测技术及相关专利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河豚毒素检测产品的开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赵强  刘海泉  卢瑛  孙晓红  潘迎捷  赵勇 《分析化学》2011,(11):1689-1694
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为分析方法,比较了液氮和75%甲醇(-80℃)两种溶液对副溶血性弧菌细胞的猝灭效果,以及氯仿、75%冰甲醇、水、甲醇-氯仿-水(10∶3∶1,V/V)、甲醇-氯仿-水(3∶1∶1,V/V)、甲醇-氯仿(1∶1,V/V)6种提取剂对副溶血性弧菌代谢物组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用75%甲醇(-80℃)猝灭副溶血性弧菌时,出现了代谢物泄漏现象,而液氮猝灭则不存在这个现象;检索发现,采用75%冰甲醇提取获得了47种代谢物,峰面积标准偏差为8.02%,其它5种提取剂获得代谢物种类少于40种,且重现性差。比较色谱峰数量、面积和重现性后发现,液氮猝灭、75%冰甲醇提取适于副溶血性弧菌代谢物组提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