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6篇
物理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杜娟  卢瑛  王祎龙  郭桂萍  潘迎捷 《化学进展》2014,26(12):2019-2026
具有非对称结构的纳米材料显示出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传感、靶向药物运载以及分子检测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非对称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我们从三个不同方面讨论了非对称纳米材料的性质及相关应用,即表面双亲性、催化特性和生物相容性;然后着重强调了非对称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如生物传感、靶向运载、基因疫苗以及杀菌剂;最后,我们对非对称纳米材料在制备技术的改进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应用电子鼻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电子鼻方法,并利用电子鼻技术检测细菌培养液的挥发性代谢产物。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得样品信息进行区分,结果显示该技术能够很好区分不同培养时间的单增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并表明在培养8h后该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培养液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数量与电子鼻信号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在106~108CFU/mL之间,相关系数R2=0.9937。  相似文献   
3.
振动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和无损检测,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仅需微量样品和少量化学试剂、对样品本身没有损害。介绍了振动光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检测中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并对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基于tdh, trh和tlh 3个基因区分了不同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 采用液相色谱(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获得不同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代谢轮廓, 并将其用于区分不同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 同时以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ERIC-PCR)及DNA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为对照, 采用NTsys2.10e软件计算所得结果的相似系数, 并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果进行解析. 结果表明, 根据所得代谢轮廓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的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 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解析发现了不同致病性菌株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tdh+, trh-, tlh+菌株3种, tdh-, trh+, tlh+菌株2种, tdh-, trh-, tlh+菌株 3种.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单螺旋通道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微流控芯片,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气溶胶的快速有效富集。该芯片的特征在于其通道呈螺旋分布,且通道内部含有均匀分布的鱼骨形结构。结果表明,在不同富集时间段内,采用该芯片方法捕获的细菌总数均远高于传统落板法。对于传统落板法无法有效捕获的低浓度样本(10~4CFU/mL)的缺陷,该方法的优势在于:芯片内部的螺旋通道可增大对气溶胶中微生物的离心力;鱼骨形结构的设计增加了待测样品与芯片内壁间的接触几率。此外,以无鱼骨形的螺旋芯片作为对照,验证了鱼骨形结构对于高效富集的意义。此芯片设计巧妙、易于制备、高效便携、富集效果较好,在气溶胶污染严重的水产加工等场所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赵强  刘海泉  卢瑛  孙晓红  潘迎捷  赵勇 《分析化学》2011,(11):1689-1694
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为分析方法,比较了液氮和75%甲醇(-80℃)两种溶液对副溶血性弧菌细胞的猝灭效果,以及氯仿、75%冰甲醇、水、甲醇-氯仿-水(10∶3∶1,V/V)、甲醇-氯仿-水(3∶1∶1,V/V)、甲醇-氯仿(1∶1,V/V)6种提取剂对副溶血性弧菌代谢物组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用75%甲醇(-80℃)猝灭副溶血性弧菌时,出现了代谢物泄漏现象,而液氮猝灭则不存在这个现象;检索发现,采用75%冰甲醇提取获得了47种代谢物,峰面积标准偏差为8.02%,其它5种提取剂获得代谢物种类少于40种,且重现性差。比较色谱峰数量、面积和重现性后发现,液氮猝灭、75%冰甲醇提取适于副溶血性弧菌代谢物组提取。  相似文献   
7.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大肠杆菌O157: H7、肠炎沙门氏菌、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四种典型食源性致病菌进行了研究. 对其红外谱图进行基线校正和归一化处理, 对其谱带归属进行判别分析, 选取具有菌株特性的1500~800 cm-1的谱带, 进行一阶导数运算, 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 并进行相关系数的统计学分析, 得出以下结果: 四种食源性致病菌最大相关系数为0.937, 最小相关系数为0.058, 而且四种不同的细菌在PCA和CA分析图上也达到了很好的区分效果. 研究表明, FT-IR有望成为一种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