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68篇
  免费   3414篇
  国内免费   4676篇
化学   15378篇
晶体学   547篇
力学   904篇
综合类   599篇
数学   2244篇
物理学   768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558篇
  2021年   626篇
  2020年   669篇
  2019年   669篇
  2018年   580篇
  2017年   745篇
  2016年   770篇
  2015年   982篇
  2014年   1219篇
  2013年   1515篇
  2012年   1682篇
  2011年   1800篇
  2010年   1519篇
  2009年   1453篇
  2008年   1763篇
  2007年   1481篇
  2006年   1474篇
  2005年   1279篇
  2004年   985篇
  2003年   765篇
  2002年   817篇
  2001年   722篇
  2000年   651篇
  1999年   433篇
  1998年   262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82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36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7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 - This study presents a time-efficient method of analysing 210Pb, 210Bi, and 210Po in natural waters. The optimum pH (1.00),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2.
郑凌玲 《化学教育》2022,43(10):100-106
深挖高职院校公选课“生活中的化学”的育人元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运用课堂主题辩论、趣味生活实验的设计与展示、探秘生活中的化学等理论知识传授与课内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现全过程育人,充分展现了公选课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尺寸低缺陷碳化硅(SiC)单晶体是功率器件和射频(RF)器件的重要基础材料,物理气相传输(physical vapor transport, PVT)法是目前生长大尺寸SiC单晶体的主要方法。获得大尺寸高品质晶体的核心是通过调节组分、温度、压力实现气相组分在晶体生长界面均匀定向结晶,同时尽可能减小晶体的热应力。本文对电阻加热式8英寸(1英寸=2.54 cm)碳化硅大尺寸晶体生长系统展开热场设计研究。首先建立描述碳化硅原料受热分解热质输运及其多孔结构演变、系统热输运的物理和数学模型,进而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加热器位置、加热器功率和辐射孔径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及其规律,并优化热场结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通过优化散热孔形状、保温棉的结构等设计参数,电阻加热式大尺寸晶体生长系统在晶锭厚度变化、多孔介质原料消耗的情况下均能达到较低的晶体横向温度梯度和较高的纵向温度梯度。  相似文献   
4.
以六水氯化镁和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四方体MgO,考察其对有机染料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通过TGA-DTA、SEM、XRD、N2-sorption和FT-IR等手段表征样品.结果表明,原料浓度、温度和表面活性剂对四方体MgO结构的形成影响较小,而反应时间的延长有助于有序结构的组装.温度170℃、时间24h、MgCl2·6H2O与C6H12N4浓度比为1∶2和表面活性剂PVP是制备四方体MgO的最佳条件.在溶液浓度10mg · L-1的单一吸附实验过程中,四方体MgO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分别为91.3;和22.3;,吸附过程均为单层吸附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在溶液浓度40 mg·L-1、甲基橙和亚甲基蓝浓度比3∶1的混合溶液吸附过程中,四方体MgO对甲基橙和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分别为80.1;和97.9;.  相似文献   
5.
吸附法是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重要方法,开发新型吸附剂一直是研究热点.利用浸渍法和水热法制备了片状和无定形的纳米CeO2吸附剂,探讨其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分析pH、吸附时间、六价铬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循环吸附实验考察纳米CeO2吸附剂的再生能力.结果表明:厚度30 nm、直径大小约为400 nm的片状CeO2吸附剂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和更快的吸附速率,80 min时基本达到吸附平衡;两种吸附剂的最佳吸附pH为3;吸附动力学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等温吸附过程,表明纳米CeO2对六价铬的吸附以单层吸附为主.片状CeO2四次吸附-解吸实验之后吸附率稍有下降,表明片状CeO2吸附剂有较好的再生能力,因而,该片状CeO2吸附剂适用于与酸性Cr(Ⅵ)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This minireview describes the strategies for synthesis of fiuorinated surfactants potentially nonbioaccumulable.Various strategies have been focused on(Ⅰ) reducing the length of the perfluorocarbon chain,(Ⅱ) introducing hetero atoms into the fluorocarbon chain,(Ⅲ) introducing branch(herein and after branch means the fluoro-carbon chain section is not straight).In most cases,the surface tensions versus the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s have been assessed.These above strategies led to various highly fiuorinated(perfluorinated or not perfluorinated) surfactants whose chemical changes enabled to obtain novel alternatives to 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 and perfluorooctane sulphonate(PFOS).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制备花状Bi2 WO6,并利用超声分散法制备了Cu2 O/TiO2-Bi2 WO6复合光催化剂,通过FESEM、XRD、XPS、FI-IR、UV-vis DRS和PL对光催化剂进行了分析和表征.表征结果证明:花状Bi2 WO6表面负载着碎片状的TiO2和立方体Cu2 O形成Cu2 O/TiO2-Bi2 WO6复合光催化剂;以短链脂肪酸(SCFAs)为牺牲剂,考察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产生氢气和烷烃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u2 O/TiO2-Bi2 WO6复合光催化剂以乙酸为牺牲剂,主要产氢气和甲烷,降解率高达91.82;;以丙酸为牺牲剂,产物主要是乙烷和丁烷,降解率高达90.70;;以丁酸为牺牲剂,除了氢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外,气体产物还含有一定量的戊烷,其降解率高达91.50;.结合反应液中间产物的成分进行检测,由此推断出光催化反应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8.
Gao  Peiyu  Min  Fuhong  Li  Chunbiao  Zhang  Lei 《Nonlinear dynamics》2021,106(3):2203-2228
Nonlinear Dynamics -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controlled DC–DC buck converter from a new perspective are studied through the switching theory of flow, and the analytical conditions of the...  相似文献   
9.
在管式反应器中采用苯甲酸、聚乙二醇、固体古马隆树脂(S)、液体古马隆树脂(L)为添加剂来降低煤沥青中有害物质苯并芘的含量,以期使得煤沥青可绿色化应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煤沥青中苯并芘含量。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添加剂添加量、催化剂等工艺条件对添加剂脱除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能降低煤沥青中苯并芘的含量。在优化条件下,不同添加剂对苯并芘脱除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液体古马隆树脂、聚乙二醇、苯甲酸和固体古马隆树脂。分析其反应机理,这与催化剂的酸性相关,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结果表明,液体古马隆树脂(L)在催化剂存在下对煤沥青中苯并芘脱除率可达73.0%,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