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24篇
  免费   7970篇
  国内免费   9990篇
化学   36513篇
晶体学   1065篇
力学   2350篇
综合类   832篇
数学   5338篇
物理学   17886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715篇
  2022年   1166篇
  2021年   1516篇
  2020年   1743篇
  2019年   1791篇
  2018年   1526篇
  2017年   1697篇
  2016年   2066篇
  2015年   2240篇
  2014年   2811篇
  2013年   3666篇
  2012年   4098篇
  2011年   4428篇
  2010年   3545篇
  2009年   3468篇
  2008年   3800篇
  2007年   3439篇
  2006年   3294篇
  2005年   2729篇
  2004年   2094篇
  2003年   1635篇
  2002年   1582篇
  2001年   1507篇
  2000年   1396篇
  1999年   999篇
  1998年   695篇
  1997年   566篇
  1996年   500篇
  1995年   478篇
  1994年   443篇
  1993年   357篇
  1992年   311篇
  1991年   266篇
  1990年   270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159篇
  1987年   126篇
  1986年   130篇
  1985年   106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60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15篇
  1966年   8篇
  1964年   7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Zhang  Bing  Yang  Jie-qin  Liu  Ying  Hu  Bin  Yang  Yang  Zhao  Li  Lu  Qiang 《Cellulose (London, England)》2022,29(12):6565-6578
Cellulose - Heating is essential in various biomass pre-treatments and thermal conversion processe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llulose-lignin and...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咪唑衍生物为配体,通过水热合成法与钴离子制备出两个配位聚合物:{[Co(DTA)(1,4-DIB)(H2O)]·H2O}n(1)和[Co(DTA)(1,3-BMIB)]n(2)(1,4-DIB=1,4-二(1H-咪唑-1-基)苯; 1,3-BMIB=1,3-二(4-甲基-1H-咪唑-1-基)苯;H2DTA=2,5-二甲氧基对苯二甲酸)。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热失重、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固体紫外-可见光谱等对两个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证实配合物1和2是通过二维结构堆积成的三维超分子化合物。粉末衍射测试则显示两个配合物在水中有很好的稳定性。固体紫外-可见光谱显示两个配合物属半导体材料,对紫外-可见光有很强的吸收作用。在光催化实验中,配合物1和2可加快亚甲基蓝的降解速度。  相似文献   
3.
4.
Lin  Yu  Wu  Yeyu  Tan  Xuecai  Wu  Jiawen  Huang  Kejing  Mi  Yan  Ou  Panpan  Wei  Fucun 《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2022,26(4):959-971
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 - An ultrasensitive “signal-off–on”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biosensor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f1-TiO2/g-C3N4/PDA for thrombin...  相似文献   
5.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明胶和MOF(Cu)@biochar为原料,采用简单有效的冷冻干燥方法制备了(CMC/Gelatin/MOF(Cu)@biochar)杂化气凝胶,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MOF(Cu)@biochar含量、pH和不同的盐水溶液对杂化气凝胶溶胀行为的影响;以该气凝胶负载氯化铵,制备了一种新型缓释肥料(SRF),并研究了含2%(wt)SRF的沙性土壤的保水能力;SRF在土壤中第30天的累积释放率为79.4%;肥料在土壤中释放符合非Fickian扩散和阳离子交换的协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崔俊硕  熊英  王月娇 《化学教育》2022,43(8):95-10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通过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拔尖人才已显得非常重要。介绍一种以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为实施主体的“理论课助教+实验课教学+科研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通过连续、跟踪式的教学,不但可以选拔、培养出拔尖的化学类本科生,而且能够促进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进步,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尺寸低缺陷碳化硅(SiC)单晶体是功率器件和射频(RF)器件的重要基础材料,物理气相传输(physical vapor transport, PVT)法是目前生长大尺寸SiC单晶体的主要方法。获得大尺寸高品质晶体的核心是通过调节组分、温度、压力实现气相组分在晶体生长界面均匀定向结晶,同时尽可能减小晶体的热应力。本文对电阻加热式8英寸(1英寸=2.54 cm)碳化硅大尺寸晶体生长系统展开热场设计研究。首先建立描述碳化硅原料受热分解热质输运及其多孔结构演变、系统热输运的物理和数学模型,进而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加热器位置、加热器功率和辐射孔径对温度分布的影响及其规律,并优化热场结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通过优化散热孔形状、保温棉的结构等设计参数,电阻加热式大尺寸晶体生长系统在晶锭厚度变化、多孔介质原料消耗的情况下均能达到较低的晶体横向温度梯度和较高的纵向温度梯度。  相似文献   
8.
9.
科学评价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对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机器学习模型来预测大学生科研能力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提出一种GAXGBoost模型来实现对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预测.此模型是以Xgboost算法为基础,然后充分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自动搜索Xgboost最优超参数,避免了人为经验调参不准确的缺陷,最后采用精英选择策略以此确保每一轮都是最佳的进化结果.通过分析表明,所采用的GAXGBoost模型在大学生科研能力预测的结果中具有很高的精度,将此模型与Logistic Regression、Random Forest、SVM等模型进行对比,GAXGBoost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A numer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to investigate th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s between fully developed pipe flow and core–shell-structured microcapsule in a microchannel. Different flow rates and microcapsule shell thicknesses were considered. A sixth-order rotational symmetric distribution of von Mises stress over the microcapsule shell can be observed on the microcapsule with a thinner shell configuration, especially at higher flow rate conditions. It is also observed that when being carried along in a fully developed pipe flow, the microcapsule with a thinner shell tends to accumulate stress at a higher rate compared to that with a thicker shell. In general, for the same microcapsule configuration, higher flow velocity would induce a higher stress level over the microcapsule shell. The deformation gradient was used to capture the microcapsule's deform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 of Young's modulus on the microcapsule shell on the microcapsule deformation was investigated as well. Our findings will shed light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bility of core–shell-structured microcapsule when subjected to flow-induced shear stress in a microfluidic system, enabling a more exquisite control over the breakup dynamics of drug-loaded microcapsule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