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8篇
  免费   1496篇
  国内免费   2817篇
化学   7301篇
晶体学   200篇
力学   637篇
综合类   225篇
数学   1246篇
物理学   470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472篇
  2012年   517篇
  2011年   1064篇
  2010年   756篇
  2009年   859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559篇
  2006年   557篇
  2005年   622篇
  2004年   895篇
  2003年   582篇
  2002年   581篇
  2001年   583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255篇
  1997年   197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49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394篇
  1992年   458篇
  1991年   283篇
  1990年   288篇
  1989年   290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38年   3篇
  1918年   2篇
  19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We conducted measurements of black carbon(BC) aerosol in Jiaxing,China during autumn from September 26 to November 30,2013.We investigated temporal and diurnal variations of BC,and its correlations with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nd other major pollutants.Results showed that hourly mass concentrations of BC ranged from 0.2 to 22.0 μg/m3,with an average of 5.1 μg/m3.The diurnai variation of BC exhibited a bimodal distribution,with peaks at 07:00 and 18:00.The morning peak was larger than the evening peak.The mass percentages of BC in PM2.5 and PM10 were 7.1%and 4.8%,respectively.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BC was calculated to be 44.4 Mm-1,which accounted for 11.1%of the total aerosol extinction.BC was mainly emitted from local sources in southwestern Jiaxing where BC concentrations were generally greater than 11 μg/m3 during the measurement period.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sources of BC were motor vehicle exhaust,and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combustion.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套基于刀口灰度图红外探测的实验装置,对红外场景生成器的空间分辨率进行了测试。首先通过被测红外场景生成器产生带有刀口标志的红外图像,然后利用红外热像仪采集红外场景生成器所成的红外图像,通过对采集到的红外热图的数据处理,实现了对红外场景生成器空间分辨率的测量。测得的红外场景生成器的空间分辨率为5lp/mm,标准误差为0.04。  相似文献   
3.
A fully quantitative the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in conformation and optical spectroscopy would facilitate deeper insights into biophysical and simulation studies of protein dynamics and folding. In contrast to intense bands in the far-ultraviolet, near-UV bands are much weaker and have been challenging to compute theoretically. We report some advances in the accuracy of calculations in the near-UV, which were realised throug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vibr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electronic transitions of aromatic side chains.  相似文献   
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 Designated verifier signatures are very useful in the applications such as e-voting and auction. In this paper, an identity-based quantum designated...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红外图像增强算法中细节模糊及过度增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etinex理论与概率非局部均值相结合的红外图像增强方法.首先通过单尺度Retinex方法调整图像中过暗与过亮部分的灰度级;然后利用概率非局部均值对图像进行分解处理得到基本层与细节层,对基本层采用直方图均衡化拉伸对比度,对细节层采用非线性函数进行增强;最后,将不同层次的结果融合得到对比度与细节增强的红外图像.用该方法对多组不同场景的红外图像进行仿真实验,并将其与多种增强方法进行主、客观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红外图像的细节及对比度增强方面都获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在进行国际首台45 GHz全铌三锡超导离子源FECR(Fourth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磁体的研制,该离子源磁体线圈由六个铌三锡超导六极线圈和四个铌三锡超导螺线管线圈组成。由于单根超导线绕制异形六极线圈(非标准鞍型)技术难度大,且铌三锡超导性能对应力敏感,为了测试单个铌三锡六极线圈性能能否达到设计指标,基于铝合金壳层结构和Bladder-Key精确预紧技术,设计了镜像磁场约束结构。本工作主要阐述了运用ANSYS参数化设计编程对镜像磁场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过程和优化后的镜像磁场结构,确定了室温预应力大小,并给出了线圈经过室温预紧、冷却降温和加电励磁后的最大等效应力。进一步结合实际六极线圈制作公差(±0.1 mm),分析和评估了公差对镜像磁场结构中六极线圈预应力施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双掺(Tm3+,Tb3+)LiYF4激光器1.5 μm波长激光阈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  方达伟  洪治  洪方煜  邬良能 《光学学报》2002,22(12):426-1432
由速率方程推出了双掺(Tm^3 ,Tb^3 )离子准四能级系统的激光阈值解析式,讨论了Tm^3 和Tb^3 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了1.5μm波长附近的激光阈值和Tm^3 、Tb^3 离子的掺杂原子数分数及晶体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对应Tm^3 离子^3H4→^3F4跃迁的约1.5μm波长的激光,激活离子Tm^3 的掺杂原子数分数过大时,交叉弛豫作用将使系统阈值迅速增加。Tb^3 离子的加入,一方面能抽空激光下能级,起到降低阈值的作用;另一方面亦减少了激光上能级的寿命,使阈值升高。故Tb^3 离子有最佳掺杂原子数分数。对于Tm原子数分数为y=0.01的Tm:LiYF4晶体,Tb^3 离子的最佳掺杂原子数分数为0.002左右,同时表明,激光阈值与晶体长度有关。最佳晶体长度与Tm^3 、Tb^3 离子的掺杂原子数分数以及晶体的衍射损耗和吸收损耗有关。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了用以检测过渡金属离子的荧光化学敏感器体系,它们是由1,8-萘二酰亚胺为荧光团,多胺衍生物为金属离子受体组成.在室温下对其光物理性质的研究中发现,在没有加入过渡金属离子时,由于体系内存在有效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使得荧光团的荧光被淬灭.加入过渡金属离子后,金属离子受体中的氮原子和过渡金属离子之间的配位作用阻断了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体系的荧光增强.不同的金属离子受体表现出了和过渡金属离子不同的配位识别能力,并且通过荧光的变化传递出受体-金属离子作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兰州重力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实验环二极磁铁积分长线圈测磁装置的构成,描述了实验环二极铁的分散性测量、横向分布测量、传递函数等测量内容及测量方法。实验环二极铁采用不断地加减硅钢铁片垫补和加调整线圈电流的方法来调整二极磁铁的有效长度来改变分散性。通过垫补和测量,二极磁铁的分散性在优化磁场时达到±2×10-4。同时给出了二极铁的横向分布和传递函数的测量结果。对二极铁的设计和加工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0.
油水两液相一维非等温渗流的传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求解油水两液相非等温渗流的温度场、压力场基础上,以驱动功、驱动功率、驱动阻力、驱动速率为特征参数,对该过程进行(火用)传递分析。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含水通过降低油的相对渗透率、从而增大驱动阻力、减小驱动功率, 最终导致原油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