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15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2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空位在金刚石近(001)表面扩散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空位在金刚石近(001)表面的扩散过程,研究了温度对空位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000K左右时,位于近表面第二层上的空位开始向表面运动;当温度在1400—2000K时,空位完全扩散到表面.这与实验结果和其他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同时发现,温度为1400—1800K时,空位的扩散经历了两次迁移运动,其分别对应了均方位移图中的两个极大值.在不施加任何约束的条件下得到了空位的动态扩散路径,空位在金刚石近(001)表面的扩散势垒约为042eV.并探讨了一定温度下空位数目增多及其不同排列 关键词: 金刚石 空位 扩散 分子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一种“类耗散系统”中的“类Ⅴ型阵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类不连续不可逆保面积映象可以展示类似耗散的行为,因此可称其为“类耗散系统”.在一种类耗散系统中观察到了椭圆周期轨道及其周围的椭圆岛与映象不连续边界碰撞而消失的现象.周期轨道消失后,经过一系列过渡椭圆周期轨道之后,系统的行为由一个混沌类吸引子主导.在混沌类吸引子刚刚出现时,混沌时间序列呈现层流相与湍流相的无规交替.这一切都与不连续耗散系统中发生的Ⅴ型阵发的相应性质十分相似,因此可称为“类Ⅴ型阵发”.然而,当混沌类吸引子刚刚出现时,仅可以找到最后一个过渡椭圆岛的“遗迹”,并不存在它的“鬼魂”,因此类Ⅴ型阵发不遵从Ⅴ型阵发的特征标度规律.反之,混沌类吸引子的鬼魂却存在于最后一个过渡椭圆周期轨道的类瞬态过程中,因此在类Ⅴ型阵发导致混沌运动的临界点之前,由此“类瞬态混沌奇异集”中逃逸的规律就成为标志这一种临界现象的标度律.这与Ⅴ型阵发又根本不同. 关键词: 类耗散性 类混沌吸引子 类Ⅴ型阵发  相似文献   
3.
孙和生 《中国科学A辑》1991,34(11):1132-1136
本文在很弱的条件下,证明对混合曲率曲面无穷小变形方程的Tricomi问题,存在L2弱解和H1强解。  相似文献   
4.
Abstract Treatment of imbibed embryonic axes taken from seeds of Pisum sativum with N-phenylimide S-23142, a herbicide that has been suggested to inhibit protoporphyrin synthesis, or with N -methyl mesoporphyrin IX, an inhibitor of the iron chelatase for heme,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amount of spectrophotometrically detectable phytochromc in the axes in both cases. However, the amount of immunochemically detectable phytochrome was not affected by either treatment. If S-23142 inhibits the synthesis of protoporphyrin IX in pea, it appears that the conversion of protoporphyrinogen IX to protoporphyrin IX is involved in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phytochrome chromophore. The conversion of protoporphyrin IX to heme (Fe-protoporpbyrin) also appears to be a step in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chromophore, since N -methyl mesoporphyrin IX prevented the synthesis of spectrophotometrically detectable phytochrome but did not affect the magnesium chelatase activity required for the synthesis of chlorophyll in pea embryonic ax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rotoporphyrinogen IX, protoporphyrin IX and heme are intermediates in the biogenesis of the phytochromc chromophore. The pathway to phytochromobilin might become fixed after protoporphyrin IX, being directed toward the Fe branch for heme rather than to the Mg branch for chlorophyll.  相似文献   
5.
梨圆蚧是对果林危害较大的害虫。该虫的性信息素包括三个组分:3-亚甲基-7-甲基-7-辛烯-1-醇丙酸酯(1)、(2Z)-3,7-二甲基-2,7-辛二烯-1-醇丙酸酯(2)和(2E)-3,7-二甲基-2,7-辛二烯-1-醇丙酸酯(3)。本文介绍了通过对月桂烯进行结构改造来合成梨圆蚧性信息素,从月桂烯到1,总产率为19%。工业上从月桂烯制龋萑花醇和香叶醇,再将橙花醇和香叶醇转变为相应的氯烯醇后再还原、丙酰化即得2和3,其总产率分别为30%和28%。(以橙花醇和香叶醇计)。月桂烯可从β-蒎烯裂解而得。我国有丰富的蒎烯资源,所以开辟从月桂烯合成梨圆蚧性信息素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虑一类推广的多维铁磁链型方程组的齐次边值问题的整体可解性.  相似文献   
7.
对L3宇宙线实验中μ子事例的动量重建方法进行了研究.在事例的重建中,考虑了某些影响径迹重建精度的因素,如磁谱仪内部磁场的非均匀性和仪器自身物质对粒子的多次散射等过程引起的误差.经过修正后的μ子事例的动量分辨有了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The L3 calorimeter beam test data were analyzed.An e/π separation scheme including "key cut" and "Δ cut" is suggested.We show that,using the scheme,in the energy range 4—20GeV,e/π separation is better than 93.7%.  相似文献   
9.
将Se固溶复合到链状小硫分子S2~4中,利用超微孔碳(UMC)的空间限域效应,在UMC中成功构建了链状SemSn(2≤m+n≤4)小分子,并用作锂硫(Li-S)电池正极材料。与链状S2~4小分子相比,改性后的SemSn(2≤m+n≤4)小分子电导率更高,锂化能更低,放电锂化过程更容易。所制得的UMC/SemSn(2≤m+n≤4)复合正极材料的放电过程为一步固相转化反应,从而有效抑制了活性物质的穿梭流失。与UMC/S2~4复合正极材料相比,UMC/SemSn(2≤m+n≤4)复合正极材料的电荷传递阻抗更小,放电比容量更高。因此,UMC/SemSn-40(2≤m+n≤4,wSeS2wUMC=4∶6)复合正极材料在0.1C时循环100次后,比容量依然保持有844 mAh·g-1;在0.5C下长时间循环500次时,每次循环容量损失仅约为0.07%,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史宏云  陈贺胜 《物理学报》2012,61(2):20301-020301
本文构造了一个含有双能级原子的空腔系统,用来模拟一个含有双能级量子点的微腔系统, 并研究其对电子输运行为的影响.通过对该系统输运方程的求解,给出了系统输运系数的具体表达式,然后通过调整空腔及原子的本征特性以及两者的耦合性质,研究了电子在腔体中的输运行为对腔体本征属性的依赖关系. 这些结果可以为如何操控电子在微观结构器件中的输运特性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