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化学   422篇
晶体学   20篇
力学   34篇
综合类   43篇
数学   84篇
物理学   2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large scale travel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LSTIDs) using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an HF Doppler array located in Central China. The data observed in a high solar activity year (year 1989) are analyzed to obtain the main propagation parameters of LSTIDs such as period, horizontal phase velocity and propagating direction. Results are outlined as follows: Most of the LSTIDs propagate southward; others tend to propagate northward, mostly in summer; dispersion of most LSTIDs is matched with that of Lamb pseudomode, while others have the dispersion of long period gravity wave mode. The horizontal phase velocities of these two modes are about 220 and 450 m/s respectively.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LSTIDs are strongly pertinent to solar activity and space magnetic storms; thus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are significant for the research of ionospheric weather in mid-low latitude region.  相似文献   
2.
人类在高速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不可忽略许多灾难在逐步逼近我们,本文总结了人类可能面临的十种灾难,并对其发生的概率和应对的措施有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基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研究了各种相互作用参数组(NL1、NL3、NLSH、TM1和GL-97)对中子星物质的性质和中子星整体结构的影响.发现参数组NL1、NL3和NLSH所给出的中子星内部的介子场强度、物质的组成比例、物态方程和中子星的整体特点基本相同,但与TM1和GL-97之间有较大的差别.相对于其他参数组,GL-97给出的介子场强度最弱,中子星的相对数密度最大,物态方程也最软,同时采用GL-97参数组计算的中子星的最大质量也最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源有机分子气相沉积系统(OMBD)制备了CBP/Alq3有机多量子阱结构,利用电化学循环伏安特性和吸收光谱、小角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研究了量子阱的能带、结构和光致发光的特性。电化学循环伏安特性和吸收光谱的测量结果表明,CBP的最低占据分子轨道(LUMO)与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的位置分别为-2.74,-6.00eV,Alq3的LUMO与HOMO的位置分别为-3.10,-5.80eV,所以CBP/Alq3有机量子阱为Ⅰ型量子阱结构。小角X衍射测量显示,在小角的位置(2θ的范围在0°~3°)观察到了对应于量子阱结构的多级布拉格衍射峰,表明多层量子阱结构是有序的层状结构,界面比较完整,界面质量比较好。荧光光谱的研究结果表明,Ⅰ型量子阱结构可以有效地把能量从垒层传递给阱层,从而增强了阱层材料的发光。阱层的厚度对发光峰的位置影响很大,随阱层厚度减小,阱层材料的发光峰出现蓝移现象。并对引起发光峰蓝移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meso-四(2-羟基-5-磺酸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其酸碱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meso-四(2-H-5-SP)P 的提纯方法进行了改进,同时以光度法研究了该试剂在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测得其 pKa_1、pKa_2、pKa_3、pKa_4分别为2.99,4.21,8.68,10.28。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泳技术在不锈钢和铁基底上制备MgB2带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了利用电泳技术在铁和不锈钢基底上制备MgB2超导带材.电阻测量表明,沉积在铁和不锈钢基底上MgB2带材的超导零电阻转变温度分别为37.5K和31K,超导转变宽度分别为0.3K和1K.磁测量表明,(5K,OT)时不锈钢基底上带材的临界电流密度为6×105(A/cm2).X射线衍射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象表明样品结晶良好,晶粒生长致密.本工艺制备MgB2带材时不受系统真空度的限制,生长迅速,成本低廉,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任意选择基底的形状和大小.  相似文献   
7.
比光谱-导数吸光光度法及其应用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综述了比光谱-导数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主要试验条件的选择及其在多组分混合物同时测定中的应用与进展。全文共引用了参考文献50篇。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新水溶性5,10,15,20-四(4-甲氧基-3-磺酸苯基)卟啉[T(4-MOP)PS4]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条件。采用ShimpackPREP-ODS半制备色谱柱,用含有10mmol/L四乙基碘化铵的乙腈-水(体积比25:75)为流动相,流速18mL/min,于418nm波长下检测。[T(4-MOP)PS4]与合成中生成的杂质组分完全分离。经此制备的卟啉纯度高,已成功地应用于自来水样中微量钴、锌、铜离子的HPLC测定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同时测定钴和镍的一种方法.在 0.01mol/L NH_3·H_2O-0.01mol/LNH_4Cl-3.0×10~(-5)mol/L安息香缩氨基硫脲(BTSC)溶液中,钴(Ⅱ)和镍(Ⅱ)均产生非常灵敏的还原波,其峰电位分别是:-0.94和-0.75V(vs.SCE),峰电流与钴和镍的浓度分别在2.0×10~(-8)~1.0×10~(-6)和1.0×10~(-8)~8.0×10~(-7)mol/L范围内成直线关系,该方法用于测定水中痕量钴和镍,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2.0%和2.1~2.5%,回收率分别在98.0%~101.8%和97.9%~102.1%之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导了牛胰岛素A链的S-磺酸盐(Ⅰ)的合成以及自Ⅰ和天然B链S-磺酸盐(Ⅱ)组合为结晶牛胰岛素的半合成。十二肽酸Ⅴ脱N-保护基后,与九肽酰肼Ⅳ经迭氮化物法缩合得带保护基的A链(Ⅵ),粗产物经钠-液氨处理去保护基后,用乙酸缓冲液调至pH 3.8以除去部分杂质,然后进行S-磺酸化。经纸层析纯化的S-磺酸盐Ⅰ,其旋光率、纸电泳和纸层析的行为、氨基酸组成以及末端分析数据均与天然牛胰岛素A链S-磺酸盐的相符。产物Ⅰ与天然胰岛素B链S-磺酸盐经巯基乙酸还原和空气氧化后,得到的粗产物的生物活力相当于天然牛胰岛素活力的5—10%,经仲丁醇-乙酸柚提后,活力可提高5—10倍,抽提物再经含乙酸锌的丙酮-柠檬酸缓冲液纯化,可得结晶产物Ⅲ,其晶形与天然牛胰岛素相同,其活力(20—23国际单位/毫克)与后者相仿。上述结果及其他证据都证明我们已合成了牛胰岛素A链和所获得的半合成结晶产物就是结晶牛胰岛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