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7篇
化学   98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带环旋转圆盘电极,研究了铂电极在不同浓度NaOH与NaOH-NaCl混合溶液中的氧阴极还原,发现C_(OH)~-及C(?)~-均影响液相中间产物进一步反应的动力学.观察到的差别一部份可用高pH溶液中H_2O_2的离解来解释,同时阴、阳离子特性吸附的影响也不容忽视.OH~-对H_2O_2的阴极还原有明显抑阻,而Cl~-则能部分减弱这一效应.在含有NaOH的溶液中均观察到I_DN/I_(R-ω~(-1/2))在高转速区与直线偏离,我们试用中间产物的覆盖度以定性地解释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2.
查全性 《大学化学》1987,2(3):61-62
武汉大学化学系查全性教授是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中国大学发展计划I——的中国评审委员会的成员。他与该项目国际咨询组的L.Salam教授(法国南巴黎大学、化学系)和F.McLafferty教授(美国康耐尔大学、化学系)一起参加调查、管理该项目化学部份的执行情况。查全性教授归纳了一些外籍专家对我国化学教育提出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粉末电催化剂目前多采用多孔电极(如气体扩散电极)方法,也用糊状电极或粉末悬浮液方法,但均不适于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Savy和Putten等人曾制备了薄层粉末电极,但是,前者实验结果不易重现,后者适用范围较窄,因而应用在电化学研究中受到了限制. 为了研究粉末催化剂,我们制备了软嵌式超薄层粉末旋转盘环电极和光电化学电极.这种电极制备简单,实验数据重现性良好,能广泛用于各种电极过程动力学研究. 薄层粉末旋转盘环电极在制备软嵌电极时,关键是选择一个有塑性的防水导电膜.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现场红外反射吸收光谱电化学方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t电极表面及附近水的行为. 据不同范围内得到的SNIFTIRS 谱中水峰的变化提出了三种可能的解释: (A)电极上水的吸附取向的改变; (B)电极附近水分子的长程有序的变化; (C)电极上水的氧化及还原, Pt-O化合物的形成导致薄层中水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5.
气体薄层电解池的设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层电解池技术是六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电化学测试技术。所谓“薄层”,系指电解液层的厚度远小于工作电极表面上扩散层的有效厚度(~10~(-2)厘米),以致可以忽略液层中反应粒子的浓度梯度。工作电极上的暂态过程完全由“整体”(即薄层)波相中反应粒子的浓度变化所引起,具有整体电解的特征。薄层电解  相似文献   
6.
Li/LiClO4-碳酸丙烯酯体系的交流阻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 用交流阻抗法对Li/LiClO_4-碳酸丙烯酯锂电极体系的研究表明, 锂电极表面膜层的生长分三个阶段,相当于两个紧密层和一个疏松层。里紧密层由Li_2CO_3组成, 厚度约10 nm, 是Li~+导体和电子绝缘体, 电阻率为1.4×10~8 Ωcm, 对锂电极的充放电无不利影响。外紧密层由Li_2CO_3和有机物组成。疏松层是在外紧密层表面不断破裂和修复中形成的。它们都不利于锂电极的充放电。  相似文献   
7.
质谱—电化学循环伏安法的膜接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作电极与质谱仪在线连接,是一种相当灵敏的检测电极反应产物或中间产物的方法——电化学质谱在线法。在文献报道过的几种在线方法中,MSCV(Mass Spectroscopic  相似文献   
8.
用溅射、光还原及电沉积法在n-TiO_2单晶电极表面上形成了大颗粒金岛.测量了这些电极和纯金电极在H_2SO_4溶液以及含有Fe~(3+)/Fe~(2+)的酸溶液中的光电化学极化行为.通过分析和比较这些曲线,确定了大颗粒金岛与n-TiO_2单晶的接触具有欧姆结性质.并借助于可换盘旋转环盘电极,在含Ce~(3+)的酸溶液中测量了裸TiO_2电极及载金的TiO_2电极上Ce~(3+)的竞争光电化学氧化.证实了以大岛形式在TiO_2电极表面上分布的催化剂只能催化暗反应,而不能催化光电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9.
借助于可换盘旋转环盘电极在含Ce~(3+)酸性溶液中比较了n-TiO_2电极上载多孔铱层前后的竞争光氧化过程.观察到当铱以高度分散的针状多孔透光层在TiO_2电极表面分布时能够催化Ce~(3+)的光电化学氧化,并据此讨论了催化光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前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现场红外反射吸收光谱电化学方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Pt电极表面及附近水的行为.据不同范围内得到的SNIFTIRS 谱中水峰的变化提出了三种可能的解释:(A)电极上水的吸附取向的改变;(B)电极附近水分子的长程有序的变化;(C)电极上水的氧化及还原,Pt-O化合物的形成导致薄层中水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