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7篇
化学   98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用MSCV法研究了活性炭及乙炔黑在pH1-12范围内的电氧化,两种炭的φ~s、η~s与pH的关系(φ~s及η~s是CO~2开始析出的电位及超电位)以及I~M、φ~I与pH的关系(I~M、φ~I分别为给定电位下的质谱强度及给定I~M下的电位)均为一折点在的pH~7的折线。这暗示酸、碱介质中有不同的氧化机理。pH>7时,η~s及Tafel斜率b均较pH<7时的大。似可推断在酸性介质中形成CO~2所需的氧原子来自水分子放电,其活性明显大于来自碱性溶液中OH^-放电产生的氧原子。因而在酸性介质中炭氧化为CO~2较碱性介质中易于进行。两种炭之间氧化活性亦有明显区别。活性炭的φ~s比φⅲ(O~2/H~2O)负400-600mV;乙炔黑的φ~s则接近或正于φⅲ(O~2/H~2O)。前者的I~M及b均后者大。乙炔黑较低的氧化活性可归因于其较高的有序性结构。  相似文献   
42.
碳载CuTAPP的ESR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ESR技术详细研究了室温至150℃范围内CuTAPP在碳表面的行为。提出了铜卟啉在碳表面吸附水膜中的二维扩散机理。对较高温度处理后铜卟啉的ESR也作了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43.
采用保角变换法推导了共平面的带-带电极和带-平面电极的稳态扩散极限电流及带-平面电极的稳态可逆极化曲线的分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44.
用MSCV法研究了活性炭及乙炔黑在pH1—12范围内的电氧化,两种炭的φ_s、η_s与pH的关系(φ_(?)及η_(?)是CO_2开始析出的电位及超电位)以及I_M、φ_I与pH的关系(I_M、φ_I分别为给定电位下的质谱强度及给定I_M下的电位)均为一折点在的pH~7的折线.这暗示酸、碱介质中有不同的氧化机理.pH>7时,η_s及Tafel斜率b均较pH<7时的大.似可推断在酸性介质中形成CO_2所需的氧原子来自水分子放电,其活性明显大于来自碱性溶液中OH~-放电产生的氧原子.因而在酸性介质中炭氧化为CO_2较碱性介质中易于进行.两种炭之间氧化活性亦有明显区别.活性炭的φ_(?)比φ°(O_2/H_2O)负400—600mV;乙炔黑的φ_s则接近或正于φ°(O_2/H_2O).前者的I_M及b均较后者大.乙炔黑较低的氧化活性可归因于其较高的有序性结构.  相似文献   
45.
本文利用“均匀表面浓度”处理法研究了微盘电极稳态电化学行为, 给出了溶液中O和R均存在时可逆极化曲线的精确式, 及仅有O存在时不可逆和准可逆极亿曲线的近似式。还讨论了微电极的半径与速率常数K°的测量上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6.
碳载CuTAPP的ESR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碳载CuTAPP[Copper tetra-(p-trimethylammoniumphenyl)porphine iodide]的磁共振参数及由此得到的若干键参数和配体场跃迁能, 所得结果与文献中未碳载的铜卟啉和铜酞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7.
用氧化还原聚合物修饰多孔电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类型Nafion/Os(bpy)3Cl2修饰电极的研究结果表明,单位表观电极面积上中继体载量比为:乙炔黑粉末微电极(A):Teflon粘结的乙炔黑膜电极(B):平面玻碳电极(C)=10^3:10^2:1.A比B及C更容易在真实表面上形成花天酒地而均匀的修饰层而有利于层内的电荷传递。在A类电极基础上制行的葡萄糖酶电极在10mmol/L葡萄糖溶液中的响应电流密度高达4.6×10^-^4A/cm^  相似文献   
48.
电化学能量转换装置包括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各种化学电源,以及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各种电解装置。设计这些装置时既要考虑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效率(常用%表示),又要考虑单位体积(或重量)设备中转换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49.
1.用测量微分电容的方法测量各种典型有机表面活性剂在中性及碱性溶液中的吸附特性,井找出当溶液碱化时表面活性剂吸附特性的变化可用活性粒子的存在形式及双电层结构的基本理论加以解释。 2.在所测各种化合物中,佩列加(聚环氧乙烷型表面活性剂)及四丁基铵盐在碱性溶液中能在很宽的电势范围内在电极上吸附,尤其是前者的脱附电势高达—1.8伏特以上,在浓碱中的溶解度也较大,应是较有希望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50.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和现场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铜电极上CN~-和SCN~-的电化学行为。对于0.5mol~(-1)L~(-1)NaCN+0.5 mol L~(-1)NaF/Cu体系, 电极电势在-1.60至0.30 V(相对SCE)范围内, 2030—2230 cm~(-1)范围内可得到三个吸收峰, 位置分别为2076, 2094和2170 cm~(-1)。2076和2170 cm~(-1)峰分别对应于溶液中CN~-和表面沉积难溶化合物CuCN。2094 cm~(-1)峰是吸附态CN~-和溶液中配合物Cu(CN)_3~2二物种的红外吸收叠加。对于0.5 molL~(-1)NaSCN+0.5 molL~(-1)NaF/Cu体系, 在上述电势范围内可得到2060, 2177和2170 cm~(-1)三个红外吸收峰, 分别对应于溶液中的SCN~-, 吸附态的SCN~-和表面难溶化合物CuN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