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   18篇
物理学   1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以次氯酸钠为氧化剂在两相条件下芳香醛氧化反应中锰(III)-卟啉的催化性质, 在TPPMn(III)醋酸盐, TPPFe(III)氯化物, TPPCo(II)和TPPNi(II)催化剂中(四苯基卟啉, TPP), 前二个化合物呈现催化活性, 研究表明, OXO-金属卟啉的形成是反应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2.
前文报道了在金属卟啉-次氯酸钠模拟体系中氧化苯甲醛时,金属卟啉结构与其催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四(2.6-二氯)苯基卟啉合锰是稳定性能最好及活性较高的催化剂。本文进一步报道各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芳醛合成相应羧酸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报导杯芳烃-金属卟啉键联化合物作为仿细胞色素P-450酶模型的合成。对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将模型化合物与相应未键联杯芳烃的卟啉化合物光谱比较,发现兰移现象,从而说明杯芳烃卟啉键联物中, 杯环与卟啉环之间存在相互影响。金属离子插入后其相互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4.
黄枢  丁力  王先元  李广年 《有机化学》1987,7(3):189-192
通过2-和4(或5)-咪唑基甲醛分别与吡咯缩合,合成了 meso-四(2-咪唑基)卟啉和 meso-四[4(或5)-咪唑基]卟啉,并考察了它们的水溶性性质。最后用这两种四咪唑基卟啉制备了10种金属卟啉配合物。  相似文献   
5.
我们前文报道了在金属卟啉-次氯酸钠模拟体系中氧化苯甲醛时,金属卟啉结构与其催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四(2.6-二氯)苯基卟啉合锰是稳定性能最好及活性较高的催化剂。本文进一步报道各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芳醛合成相  相似文献   
6.
在酶的参与下,许多生物氧化过程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某些金属酶的活性中心是含有类似卟啉的金属配合物,它能在温和条件下活化分子氧和催化各种有机物的氧化反应。目前,各类金属卟啉及其衍生物已被广泛用作天然氧载体(例如血红蛋白)和加氧酶(如细胞色素 P-450单加氧酶)的模型化合物,因此,对其性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位阻型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其催化烷烃基化的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平衡法制备了中位-四(3,5-二叔丁基-4-甲氧基等基)卟啉(T~D~T~B~M~OPP), 并制备了该卟啉的铁、锰、钴、锌、铜、镍的金属配合物。经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核磁共振谱, 元素分析等确认了这些均未见报道的金属卟啉。考察了在温和条件下, 以T~D~T~B~M~O PP Fe^III C和T~D~T~B~M~O PP Mn^III Cl为了催化剂, PhIo为氧化剂, 在CH~2Cl~2中氧化n-C~6H~1~4的反应, 并将结果与别的催化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铁卟啉轴向配位络合物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铁卟啉络合物因其可逆键合分子氧的性能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生物体中的亚铁卟啉络合物的轴向位置键合有一定的基团,因而对于铁卟啉及其轴向配位体的研究较为活跃,但有关其催化性能方面的研究报导甚少。  相似文献   
9.
王先元  张健 《应用化学》1989,6(6):58-60
某些人工合成的金属卟啉,由于其活化分子氧的功能,被广泛用作生物模拟氧化反应中的催化剂。金属四苯基卟啉及其衍生物是用得最普遍的模型化合物。文献中巳报道过各种四苯基卟啉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但尚未见带烷硫基的四苯基卟啉衍生物的系统合成方法。本文报道这类四苯基卟啉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本文采用通常的一步法合成四苯基卟啉衍生物,即首先参照文献方法合成烷硫基苯甲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水溶性金属卟啉存在下丁硫醇的氧化过程, 考察了金属卟啉的中心金属离子、周围基团及轴向配体与其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只有钴卟啉对硫醇的氧化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卟啉环的周围基团对钴卟啉的催化性能有显著影响, 其活性顺序为: CoTPyP>Co(p-SO3Na)TPP>Co(p-OH)TPP>Co(p-NH2)TPP>CoTPP。研究了各种动力学因素(底物浓度、催化剂浓度、碱浓度和吡啶添加物浓度)与硫醇转化速度之间的关系并借助设想的催化循环解释了反应的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