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53篇
  免费   4746篇
  国内免费   3190篇
化学   2670篇
晶体学   330篇
力学   3540篇
综合类   896篇
数学   14467篇
物理学   8886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472篇
  2022年   476篇
  2021年   462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520篇
  2018年   311篇
  2017年   601篇
  2016年   626篇
  2015年   822篇
  2014年   1543篇
  2013年   1145篇
  2012年   1576篇
  2011年   1682篇
  2010年   1535篇
  2009年   1605篇
  2008年   1756篇
  2007年   1416篇
  2006年   1335篇
  2005年   1323篇
  2004年   1324篇
  2003年   1277篇
  2002年   1068篇
  2001年   1086篇
  2000年   857篇
  1999年   741篇
  1998年   664篇
  1997年   658篇
  1996年   560篇
  1995年   594篇
  1994年   498篇
  1993年   377篇
  1992年   378篇
  1991年   362篇
  1990年   294篇
  1989年   250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8篇
  1959年   1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将双极性半导体钝化膜空间电荷电容等效为钝化膜/溶液界面处电容和内层钝化膜/外层钝化膜界面处的np结电容的串联, 根据前期研究建立的半导体富集态、耗尽态以及反型态空间电荷电容的统一计算公式, 给出了双极性钝化膜Mott-Schottky(M-S)曲线的非线性拟合方法. 并将这一方法应用于镍基合金G3高温高压H2S/CO2腐蚀后的钝化膜半导体特征研究. M-S曲线非线性拟合结果显示, 温度升高外层p型半导体钝化膜多数载流子浓度明显增高, 而内层n型半导体钝化膜的多数载流子浓度基本未变. 通过非线性拟合, 证明本文所给出的M-S曲线非线性拟合方法能够同时给出钝化膜内外层多个半导体性质参数,为揭示钝化膜形成及破坏机制提供更多信息. 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讨论了钝化膜结构变化机制及np结在抑制腐蚀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N是金刚石中的主要杂质之一, 为了研究金刚石生长过程中杂质N对C电子结构转化的影响,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Ni(111)表面上C与N共吸附的三个不等价模型, 同时建立了三个C吸附模型作为比较. 计算结果表明, N原子的出现使得吸附体系相对不稳定, 吸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忽略; 通过比较相互作用能可以看出, 相同的吸附位下C-C相互作用比C-N 相互作用强. 通过比较不同模型中C原子分波态密度可以看出, N-C相互作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Ni的催化活性, 但是与C-C自身的相互作用比较起来效果并不明显. 吸附几何结构和分波态密度还表明, 当吸附的原子过于紧密以致占有同一个Ni(111)-(1×1)晶胞表面时, 就会形成CN化合物或者类石墨杂质.  相似文献   
993.
用可见光谱法对一种Ni(Ⅱ)的二胺和β-二酮类混合配体配合物([Ni(Ⅱ)(Me4en)(acac)]ClO4)在四种醇类溶剂中所形成的正方半面体和变形八面体物种的平衡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配合物在醇中的热致-溶致变色光谱曲线的分峰拟合处理,计算出了这一过程的平衡常数,焓变△H和熵变△S等热力学甬数,同时,得到了正方平面体和变形八面体物种各自的光谱吸收曲线.△H数据表明,在醇中形成变形八面体物种是一个放热过程,放热量的大小反映了醇分子与配合物中心离子Ni(Ⅱ)配位能力的强弱.△S的绝对值与中心离子Ni(Ⅱ)配位的或释放的醇分子数相关.计算结果对深化认识Ni(Ⅱ)的二胺和β-二酮类混合配体配合物热致变色的本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方法优化了一系列含有噻唑生色团的Y-型有机杂环分子的几何构型, 在此基础上结合有限场(FF)方法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分子的非线性光学(NLO)活性和电子光谱进行计算分析. 结果表明, 这些分子具有A-π-D-π-A(A: 受体, D: 给体)结构, 分子基态偶极矩、极化率和二阶NLO系数(β)随支链共轭桥的增长及生色团共轭效应的增大而增大. 同时, 该系列有机杂环分子的二阶极化率总的有效值(βtot)与其前线分子轨道能级相关, 分子的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差越小, βtot值越大.  相似文献   
995.
噻唑类生色分子的电子光谱和非线性光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B3LYP/6-31+G*水平上对八种噻唑类生色分子的电子光谱与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茁进行计算研究. 结果表明, 含羟乙基、烷氧乙基、氟乙基和氨乙基活性基团的噻唑类分子具有大的β值, 为1.6×10-28 esu左右, 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气相中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位于480-488 nm范围内. 含羟乙基活性基团的噻唑分子, 随溶剂极性增大, λmax有红移趋势.  相似文献   
996.
具有多级孔结构的NH4-β沸石的直接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x-15)为模板,设计氟化铵作为矿化剂.在近中性条件下直接合成了具有微孔-介孔复合孔道的铵型β沸石.合成样品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分热重(DTG)以及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氟离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沸石的孔结构、酸性质均起到了一定的调变作用.该沸石具有发达的呈梯级分布的多级孔结构,孔容高达0.67 cm3·g-1,且具有较强的Bronsted酸和适度分布的Lewis酸,大大改善了反应物和产物分子的扩散和反应性能.在混合C4烃的催化裂解反应中,该沸石与传统方法合成的β沸石相比,其转化率提高了约15%,烯烃(乙烯和丙烯)产率提高了近10%,芳烃(苯和甲苯)产率提高了3%.  相似文献   
997.
新型卟啉及其锌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不对称卟啉(5,10,15-三苯基-20-{4-[6′-(4″-o-亚水杨基)-苯亚胺基]己氧基}苯基卟啉)及其锌配合物,并用1H NMR、质谱及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对锌卟啉与4种咪唑类小分子间的轴向配位反应热力学性质的研究表明:反应为放热、熵增加过程,4种咪唑类配体对锌卟啉的配位平衡常数按KΘ(2-MeIm)>KΘ(N-MeIm)>KΘ(2-Et-4-MeIm)>KΘ(Im)顺序依次减小。运用Z-扫描技术研究了新型卟啉及其锌配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998.
杨沿奇  陶双平 《数学学报》2019,62(3):503-514
在满足一定的正则性假设条件下,建立了θ-型Calderón-Zygmund算子T_θ在一类变指数Lebesgue空间上的加权有界性.进一步得到了T_θ在加权变指数Herz空间和Herz-Morrey空间上的有界性.另外,还证明了相应的交换子[b,T_θ]在广义加权变指数Morrey空间上是有界的.  相似文献   
999.
提出混合多准则群决策法评价制造商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力.首先,运用AHP法构建含6个准则17个指标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力指标体系;然后,综合调研信息和专家评价数据形成混合决策矩阵、综合Theil不均衡指数和改进的灰关联偏离分析确定混合指标权重、综合专家指标熟悉度和专家参评对象熟悉度确定混合专家权重;再次,将所提决策法用于汽车制造商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力评估;最后,将所提方法与VIKOR和TOPSIS法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汽车业整体供应链绿色化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国有车企的绿色化意识和水平相对较高,民营车企需迎头赶上;2)构建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力多准则多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制造商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力;3)混合多准则群决策法弱化了主观随意性和客观刚性,与VIKOR和TOPSIS法异曲同工,为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力评估提供了又一贴近实际、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实际系统中普遍存在各种干扰和不确定性因素,并且对控制系统的性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设计对干扰和不确定性具有优异估计性能的观测器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一类具有采样输出的不确定随机非线性系统,设计相应的采样扩张状态观测器用于在线估计不可量测状态和影响系统性能的随机总干扰.所估计的随机总干扰包含系统内部未建模动态、统计特性未知的外部有界噪声干扰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非线性耦合作用.在每个采样区间内,设计一个输出预估器用于估计实际输出,相应的输出估计值用于采样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设计.证明了所设计的采样扩张状态观测器对不可量测状态和随机总干扰的观测误差的均方收敛性.最后,一个具体仿真实例用于证实理论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