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4篇
  免费   1681篇
  国内免费   1470篇
化学   1818篇
晶体学   191篇
力学   1211篇
综合类   136篇
数学   527篇
物理学   336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72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75篇
  2008年   408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322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239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1 毫秒
991.
利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制备了聚烯丙基铵盐酸盐(PAH)/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多层膜. 通过吸附或共价偶联, 在多层膜表面修饰了聚乙二醇(PEG)、牛血清白蛋白(BSA)或肝素, 通过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椭圆偏振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多层膜的表面形貌及修饰方法对各种蛋白的吸附性能. 经修饰后的多层膜较基底膜的厚度均有所增大; 最外层经修饰后的多层膜吸附的BSA、纤维蛋白原及血浆蛋白的量较未修饰多层膜均有所减少. 采用SEM观察了血小板在多层膜上的黏附情况和形态变化, 计算了血小板的黏附率. 比较各多层膜的凝血酶原时间(PT), 发现修饰后的多层膜的凝血酶原时间均有所延长, 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92.
采用UB3LYP/6-311++G(d,p)//UB3LYP/6-31G(d)方法对H2NO·自由基和顺-2-丁烯反应的势能面进行了研究, 发现了三类共5条可能的反应通道: L4-Ⅰ和L4-Ⅱ(夺氢-加成), L4-Ⅲ和L4-Ⅳ(加成-加成-消除), L4-Ⅴ(加成-加成-消除-催化转换). 动力学分析表明, 该反应为加成-加成-消除过程.  相似文献   
993.
五氧化二钒具有二维空间层状结构,层间伸缩性好,具有纳米尺寸,且有可做成无定形、高比表面积的溶胶.凝胶、干凝胶、气凝胶和类气凝胶等多种形态的优点.目前以其为主体的插层纳米复合材料研究十分活跃,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合成的五氧化二钒插层化合物的组装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994.
聚苯胺/H2W2O7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层状钨基氧化物(H2W2O7)为无机主体, 用正庚胺改性后的正庚胺/H2W2O7复合物(HTT)为中间体, 通过离子交换、层间O2引发聚合等步骤成功制备了聚苯胺/H2W2O7层状复合材料(PANI/H2W2O7). 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及差热分析结果表明: 聚苯胺分子已成功地嵌入H2W2O7层间, 层状结构没被破坏, 层间距变至1.19 nm; 聚苯胺的嵌入还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讨论了无机主体与有机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聚苯胺在层间的排布形式及苯胺和聚苯胺插入层间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95.
孙润广  郝长春  常怡光  张静  牛春玲 《化学学报》2009,67(15):1808-1814
鞘氨醇(sphingosine)是生物体内合成鞘脂的母体化合物, 是生物膜中的重要组分之一. 通过分析表面压力和平均分子面积(π-A)等温线数据分别研究了鞘氨醇与二棕榈酰基磷脂酰胆碱(DPPC)和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PPE)二元组分单层膜的热力学特性, 并在恒定膜压下制备不同摩尔比例的混合脂膜用原子力显微镜进行观测. 实验结果表明: (1)鞘氨醇与DPPC组成的系统中, XD-Sph=0.2, 0.4, 0.6时, 过量分子面积与过量吉布斯自由能在所研究的表面压力下表现为负值, 而当XD-Sph=0.8时, 表现为正值; (2)鞘氨醇与DPPE组成的系统中, 当表面压力 π<25 mN•m-1时, 过量分子面积与过量吉布斯自由能在所研究的组分比例下表现为负值, 当π≥25 mN•m-1时为正值. 混合单层膜的分子面积与表面吉布斯自由能决定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当为负值时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吸引力, 出现凝聚现象; 为正值时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排斥力, 促使单层膜出现相分离现象. 过量吉布斯自由能值越小, 单层膜的热稳定性越高. 弹性系数曲线分析和AFM图片观测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微层共挤出(PP+EVOH)/PP阻隔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婷  李姜  张玉清  杜芹  郭少云 《高分子学报》2009,(12):1226-1231
利用微层共挤出技术制备了具有交替层状结构的(PP+EVOH)/PP复合材料,其中PP为聚丙烯,EVOH为乙烯-乙烯醇其聚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气体渗透实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微层共挤出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及其对复合材料气体阻隔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微层共挤出技术,PP层和(PP+EVOH)层沿挤出方向交替排列,EVOH在PP基体中的的分散形态由零维球形变为一维纤维状,进而演变为二维片状.这些形态导致微层共挤出材料的氮气渗透系数和断裂伸长率较普通共混物分别下降了两个数量级和提高了27倍,并且显著影响其结晶行为.当层数超过64层后,由于PP层减薄,界面增多,EVOH不仅对(PP+EVOH)层中PP相存在结晶成核作用,而且对PP层也有结晶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在常压下采用经济、适合规模化生产的化学溶液沉积法生长外延的La1-xSrxTiO3薄膜, 为YBa2Cu3O7-σ(YBCO)涂层导体提供导电缓冲层. 前驱溶液经旋转涂覆在单晶LaAlO3(001)基底上, 在纯氩气氛下分别于840, 890, 940和990 ℃恒温60 min制备薄膜. X射线衍射(XRD)分析, 在890~990 ℃的热处理条件下, 均得到纯净的具有良好外延性的La1-xSrxTiO3薄膜.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 样品表面光滑致密, 膜厚约为180 nm. 通过半定量能谱(EDS)分析, 确定薄膜成分为La0.4Sr0.6TiO3, 表明热处理过程中元素La部分挥发. 在890 ℃热处理温度下制得薄膜的电阻率约为1×10-2 Ω · cm.  相似文献   
998.
根据万有引力势与电势的关系式和系统的对比质电比(单位电量的质量)的物理意义, 定义了系统的强度电势——单位质量的电势. 研究表明, 元素电负性XSc与原子核在原子边界面上的强度电势Vic和价层电子电量qcj成线性关系. 采用回归分析法, 对周期表中除零族、氢及放射性元素之外的77种元素的Pauling电负性(XP)进行回归分析, 得到了一个无量纲的综合性的电负性计算公式, 相关系数(R=0.9844)和回归方程F检验的显著性水平(Sig.=0.0000)表明, XSc与Vic和qcj密切相关, 77种元素的拟合值与XP十分接近, 平均绝对误差仅为0.084; 并预测出较为合理的稀有气体元素的电负性. 用该式可以方便而更准确地计算除氢以外的所有元素的电负性; 同时也给出一条获取离子电负性和基团电负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9.
1000.
EDLC用分级孔炭电极材料的制备与超电容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机-有机自组装法和化学活化法相结合,制备了分级孔炭电极材料(HPC)。氮气静态吸附测试表明,化学活化使介孔炭的孔壁上产生了大量的微孔,从而使其比表面积大大增加。与以硬模板法制备的有序介孔炭(OMC)相比,HPC比OMC具有更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这是因为微孔和介孔直接相连的分级孔结构,不仅增大了比表面积,而且能够显著减小电解质离子在电极材料孔道内的扩散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