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89篇
化学   1530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0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蔬菜水果中的唑螨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适用于柑桔中唑螨酯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经过甲醇初提取,正己烷二次萃取,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唑螨酯残留量.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7.8%-95.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3%-7.1%,方法的检出限为0.02mg/kg.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抗菌氟喹诺酮的作用靶拓扑异构酶与哺乳动物的相似性,为寻找由抗菌活性到抗肿瘤活性转化的有效修饰方法,用噁二唑杂环作为诺氟沙星(1)的羧基电子等排体得中间体,1-乙基-6-氟-7-(哌嗪-1-基)-3-(5-巯基-1,3,4-噁二唑-2-基)-喹啉-4(1H)-酮(3),化合物3与氯甲基噁二唑(4a~4e)进行S-醚化得双噁二唑甲硫醚(5a~5e),再进一步甲基化和季铵化得相应的N-甲基双噁二唑甲硫醚(6a~6e)和N,N-二甲基双噁二唑甲硫醚碘化物(7a~7e)。 双噁二唑甲硫醚目标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1H NMR、MS技术确证。 采用MTT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3B生长的抑制活性。 结果表明,15个目标化合物的抑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化合物1的抑制活性,其季铵盐的IC50值低于25.0 μmol/L,显示出潜在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993.
聚乙二醇负载的二茂铁噁唑啉配体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聚乙二醇(MeO-PEG)负载的二茂铁噁唑啉衍生的手性N,PN,S配体的合成. 所得负载N,P配体可以成功应用于银催化的[3+2]环加成反应, 最高取得了97%的对映选择性. 另外聚乙二醇负载二茂铁N,S配体可以成功应用于钯催化的烯丙基取代反应, 取得了90%的ee值. 值得注意是, 聚乙二醇负载形成的催化剂循环使用4次后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仍可基本保持.  相似文献   
994.
利用两步合成法,得到标题化合物3,6-双(1-氢-1,2,3,4-四唑-5-氨基)-1,2,4,5-四嗪(BTATz)银盐(Ag2(BTATz)·2H2O),并用元素分析、X荧光和红外光谱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采用DSC和TG-DTG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热分解行为及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结果表明,其热分解过程是由1个吸热阶段和2个放热阶段组成,主放热阶段的非等温热分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α/dt=1014.29×{3(1-α)[-ln(1-α)]1/4/4}exp(-2.10×104/T)。 计算得到化合物的自加速分解温度(TSADT)、热爆炸临界温度(Tb)、热点火温度(TTIT)和绝热至爆时间(tTIAD)分别为517.10 K、580.12 K、531.00 K和90.32 s ,以此来评价其热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5.
膦-噁唑啉化合物作为一类“优势配体”,自发现以来就引起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现有合成方法存在路线长、收率低、分离困难等问题。 本研究发展了一种合成手性芳基膦-噁唑啉(PHOX)的简单高效方法。 在1-羟基苯并三唑(HOBt)、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作用下,2-(二苯基膦基)苯甲酸与多种光学纯的氨基醇发生缩合反应,高收率获得酰胺基醇类化合物;之后酰胺基醇经三苯基膦/三乙胺/四氯化碳体系处理完成噁唑啉环的构建,以64%86%的总收率得到膦-噁唑啉化合物。 随后,合成的化合物(S)-t-BuPHOX被应用于钯催化β-酮酯的脱羧Tsuji烯丙基化反应,得到了80%的收率和84%的ee值。 该新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条件温和、收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6.
设计合成了2个1,3-硒唑酰腙分子(SAF1和SAF2),并通过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谱(NMR)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利用探针SAF1和SAF2分别对9种常见的阴离子进行了监测。 结果发现,当加入醋酸根离子(AcO-)时,在UV-Vis中,探针SAF1和SAF2分别在500 nm和414 nm处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探针SAF1对应的溶液颜色由淡黄色变为红色,探针SAF2对应的溶液颜色由浅黄色变为黄色,可实现裸眼识别;在荧光光谱中,417 nm附近产生强的荧光发射峰,且具有荧光开启(turn-on)功效,AcO-的最低检测限达10-5 mol/L,2个分子与AcO-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03×104和1.42×104 L/mol,说明化合物SAF1和SAF2有望作为AcO- 的特性荧光识别探针。  相似文献   
997.
采用改良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技术,建立了荔枝花粉和花蜜中2种主要杀菌剂腈菌唑和苯醚甲环唑的测定方法。花粉和花蜜样品均由乙腈提取,花粉样品经0.9 g无水硫酸镁、0.15 g N-丙基乙二胺(PSA)和0.15 g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吸附剂净化,花蜜样品由0.9 g无水硫酸镁和0.15 g PSA净化。采用Poroshell-120 EC-C18色谱柱分离,以0.1%(v/v)甲酸水溶液-乙腈(25∶75,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ESI)源、正离子扫描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法定量。结果显示:腈菌唑和苯醚甲环唑在1~1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0;腈菌唑和苯醚甲环唑的检出限(LOD)分别为0.25 μg/kg和0.50 μg/kg,定量限(LOQ)分别为0.83 μg/kg和1.7 μg/kg;腈菌唑和苯醚甲环唑在荔枝花粉和花蜜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7.0%~95.2%和90.1%~96.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2%~3.6%和0.7%~4.1%。该法快速、简便、灵敏,可用于荔枝花粉和花蜜样品中腈菌唑和苯醚甲环唑的痕量测定,可为蜜蜂等授粉昆虫的暴露性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8.
通过热聚合法高温煅烧尿素得到g-C3N4纳米片,再以溶剂热法得到Bi OI/g-C3N4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对Bi OI/g-C3N4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滴涂法将Bi OI/g-C3N4复合材料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了用于快速检测磺胺甲噁唑(SMX)的电化学传感平台,通过循环伏安(CV)和差分脉冲伏安(DPV)技术对SMX进行电化学分析,峰值电流随SMX浓度呈线性增加,线性范围为5~1000μmol/L,检出限为0.025μmol/L。采用加标回收法测定自来水样品中的SMX,加标回收率为90.0%~103.4%。  相似文献   
999.
众所周知,酚类、胺类、醌类、硝基以及亚硝基化合物对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有阻聚作用。一些杂原子化合物如RNHNHR′,RSR(RNHCSS)2M等对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也能产生阻聚[1-5]。  相似文献   
1000.
苯并噁唑类化合物荧光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8种苯并噁唑系列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荧光量子产率。计算了第一激发单线态辐射和非辐射寿命。结果表明,在苯并噁唑基的苯环上非极性基团取代对辐射和非辐射速率影响不大,但极性基团取代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