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3篇
  免费   1008篇
  国内免费   1405篇
化学   2420篇
晶体学   475篇
力学   58篇
综合类   202篇
数学   191篇
物理学   166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53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70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碳纳米管修饰金电极检测特定序列DNA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婷  彭图治  时巧翠 《化学学报》2005,63(22):2042-2046
利用化学偶联法将末端修饰氨基的寡聚核苷酸固定在表面修饰有羧基化碳纳米管(CNTs-COOH)的金电极表面, 制备新型核酸探针, 可以特异性结合目标单链寡聚核苷酸. 以阿霉素作为嵌合指示剂, 利用示差脉冲法测定杂交的结果. 经过实验条件的优化, 测定DNA浓度在1.0×10-6~1.0×10-9 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限为: 2.54×10-10 mol/L. 碳纳米管特有的纳米结构对检测结果的放大作用, 提高了该传感器的检测限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992.
利用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乙酸锌的配合物作为前驱体,在300 ℃温度下煅烧,并制备了氧化锌纳米棒。生成的产物用XRD,TEM,SAED等测试方法进行了表征。为了研究氧化锌纳米棒的生长过程,我们通过控制制备前驱体所需原料的比例不变,改变在300 ℃温度下煅烧的时间,分别为0.5, 3, 12和24 h,来观察生成产物的形貌特征。实验发现在110 ℃温度下干燥的前驱体中已经有氧化锌微晶生成;在300 ℃温度下煅烧0.5 h后就出现了明显的由几个纳米大小的微晶所组成的氧化锌纳米棒;煅烧3 h后的产物是结构非常完整的径直单晶ZnO纳米棒;12和24 h煅烧前驱体生成的ZnO纳米棒长度有所增加,ZnO的量基本保持不变。实验发现氧化锌的生长是沿着c轴方向,但是在横向也有生长方向。  相似文献   
993.
克百威与DNA之间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克百威与ct 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t DNA可使克百威的吸收光谱发生减色以及红移现象;ct DNA对克百威的荧光存在静态的荧光猝灭。两种光谱都支持克百威是以嵌插方式与ct DNA形成两者的加合物。溶剂以及离子强度对于两者加合作用存在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2-(4-二甲氨基苯基)-5-氟-6-吗啉-1-氢-苯并咪唑(1)在不同pH条件下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得出分子1的三级加质子常数lgβ1, lgβ2, lgβ3分别为4.96±0.03, 5.72±0.07和7.95±0.10。当pH 3.40时,分子1主要以一价离子状态存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表明该条件下分子与小牛胸腺DNA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并得出分子1与DNA的结合常数Kb为(2.30±0.10)×104 mol-1·L。当分子浓度为10-8~1.2×10-6 mol·L-1时,荧光强度随DNA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强,分子1是一种潜在的测定DNA的定量试剂。  相似文献   
995.
光谱法研究灿烂甲酚蓝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法研究了小分子染料灿烂甲酚蓝(BCB)与小牛胸腺DNA(ct DN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DNA在低浓度时,BCB能结合DNA形成1∶1的化合物,结合常数为4.3×104 L·mol-1,DNA与BCB的主要结合方式是“静电作用”方式;而在较高浓度时,则变成“嵌入作用”方式。为了进一步证明BCB分子嵌入到DNA, 利用了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与BCB的包合行为来研究。实验证明,BCB分子能进入HP-β-CD的疏水性空腔形成包合物, 稳定常数为1.98×103 L·mol-1;高浓度DNA存在时,BCB分子从HP-β-CD空腔中离解而与DNA发生嵌入作用。据此可推断出BCB分子能嵌入到DNA的双螺旋沟槽中。BCB分子属经典的嵌入剂。  相似文献   
996.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方法在Si(100)上成功生长了高度c轴取向的AlN薄膜,并以此为衬底,实现了ZnO薄膜的低温准外延生长.通过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及荧光分光光度计表征ZnO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ZnO薄膜能在AlN过渡层上沿c轴准外延生长,采用AlN过渡层后,其荧光强度也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97.
对分布布拉格反射镜(DBR)的原理和特征进行了分析,使用传输矩阵方法计算了不同对数GaAs/AlAs反射镜的反射率曲线.利用分子束外延(MBE)设备生长了波长为920nm和980nm的半导体多层膜DBR反射镜,分析了实验测得的反射谱与理论拟合曲线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实现了材料的优化生长,获得了反射率大于99;、中心波长和带宽接近理论计算值的DBR材料.该DBR的反射谱拟合与优化生长研究可应用于VCSEL和VECSEL激光器.  相似文献   
998.
功能化纳米金放大的DNA电化学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DNA夹心杂交和直接杂交体系,将功能化纳米金引入到标记有生物素的杂交双链上,制成具有电化学活性和纳米金放大作用的DNA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测试.在夹心杂交体系中,靶点DNA浓度与阳极峰电流关系曲线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0%~13.0%,在浓度为6.9×10-3~0.14nmol/L范围内得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达到2.0×10-3nmol/L,实现了对单碱基突变的高灵敏检测和序列识别.直接杂交检测限为2.5×10-4mol/L,分别在2.5×10-4~5.0×10-3nmol/L和5.0×10-3~10nmol/L范围内得到峰电量与浓度的良好线性关系.并比较这两种体系.  相似文献   
999.
Introduction Theinteractionofvariousmoleculessuchas anticancerdrugs,metalcomplexesandorganic dyeswithDNAhasattractedaconsiderableinter- estofsomeresearchersinrecentyears.Theinflu- encesofsmallorganicmoleculesontheDNAstruc- tureandfunctionareofgreatimportanceindrug composition,carcinogenicmechanismandgenemu- tation[1_3].Atpresent,manymethodsandmodels havebeenproposedforthestudyoftheinteraction ofDNAwithsmallmolecules,suchasspectropho- tometry,fluorometry,lightscatteringtechniques andelectro…  相似文献   
1000.
Interleukine-2 (IL-2) is a growth factor for antigen-stimulated T lymphocytes and is responsible for T-cell clonal expansion after antigen recognition.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DNA vaccine-elicited immune responses in mice could be augmented substantially by using either an IL-2 protein or a plasmid expressing IL-2. Twenty mice, divided into four experimental groups, were immunized with: (1) sham plasmid; (2) HIV-1 DNA vaccine alone; (3) HIV-1 DNA vaccine and IL-2 protein; or (4) HIV-1 DNA vaccine and IL-2 plasmid, separately. All the groups were immunized 3 times at a 2-week interval. Fourteen days after the last DNA vaccine injection, recombinant MVA was injected into all the mice except those in group 1. ELISA and ELISPOT we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L-2 on DNA vaccine immune responses. The obtained results strongly indicate that the efficacy of HIV vaccine can be enhanced by co-administration of a plasmid encoding IL-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